緋句

緋句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十七字音組成。俳句源於日本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形成得益於中國近體詩中的絕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俳句
  • 性質:一種古典短詩
  • 流行地區日本
  • 特點:由十七字音組成
基本資料,俳句格式,俳句分類,無季俳句,自由律俳句,俳句起源,

基本資料

準確的說是俳(pái)句,
連歌是開始於十五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同中國近體詩聯句相仿,是由多個作家一起共同創作出來的詩。它的第一句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稱為發句,脅句為七、七句式的十四間,第3、第4句以後為前兩種句式輪流反覆,最後一句以七、七句式結束,稱為結句。
連歌是格調高雅、古典式的詩。連歌中承襲了中世的審美意識,其寫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來創作出詩句。其後,連歌漸漸被一種稱作“俳諧”的幽默詩而代替。
俳諧和連歌一樣,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詩行組合展開的詩。但是,俳諧將連歌諷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時髦的笑話。俳諧較多地使用諧音的俏皮話,而且喜歡使用連歌中沒有用過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事物來作為題材。
在俳諧中,開始有人將發句作為獨立的作品來發表。這就是“俳句”的起源。

俳句格式

俳句是一種有特定格式的詩歌。俳句的創作必須遵循兩個基本規則: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個字母組成,當然了,這是以日文為標準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個季語。所謂季語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節用語。在季語中除“夏季的驟雨”、“雪”等表現氣候的用語外,還有象“櫻花”、“蟬”等動物、植物名稱。另外,如“壓歲錢”、“陽春麵”這樣的風俗習慣也多有套用。這些“季語”通常帶著現代日本人民對於幼小時代或故鄉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

俳句分類

無季俳句

無季俳句,顧名思議,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語。我記得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沒有季語:
“撒把米也是罪過啊,讓雞鬥了起來。”

自由律俳句

自由律俳句則徹底地連俳句的格式也放棄,雖然它一直未成為俳句的主導,但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要寫一寫漢俳的話,還是寫這種自由律的俳句要來的好一些。
筆者即興寫了一些短句,權當是自由律的俳:
“深秋,倦鳥陣陣鳴叫,夕陽的紅光染遍山林。”、“月下,風如情人的撫摸,楊柳的影子在扭動。”、“倦了、躺上草地上,天上的雲飄進我的夢裡。”“鏡子裡的人不是我,那只是一張、陌生的臉。”
在日本,最受歡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當屬種田山頭火。山頭火是一位來自於防府城的俳句詩人,一八八二年他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對文學非常感興趣並顯露出很高的才華。因為患病,他中途退學回到了家裡。在這以後,他父親破產,之後他又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失去了所有的東西之後,他出家了,開始了他在日本流浪的僧侶生活。他走到任何地方,總是要寫俳句,來思考自然和人生。因此,他被稱作流浪詩人。
下面是一些山頭火的俳句:
“懷著平靜的心情長眠於新生的綠草叢中”、“晨空如此清澈,輕雲流動在藍天”、“ 夕陽之光如此美麗,我正慎行,不虛度光陰”。

俳句起源

有一種說法,說俳句的形成得益於中國近體詩中的絕句。日本中古的時候出現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後因多人合詠和歌,出現了長短連歌。而俳句起源於連歌,為連歌的發句,為三句十七音。連歌的脅句,為二句十四音。加起來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國古人有一說法,把絕句看成是律詩的一半,即所謂“絕者,截也”。古代日本詩人大半都能漢詩,所以,俳句的形成,很可能是日本人從絕句和律詩的關係上得到了啟發。
正岡子規曾說:“俳句、和歌、漢詩形式雖異,志趣卻相同、其中俳句與漢詩相似之處尤多,蓋因俳句得力於漢詩之故。”
俳句的意境與漢詩更多有相通之處。俳句的妙處,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綺景,與詩人的玄思夢幻對應起來,造成一種幽情單緒,一種獨在的禪味,從剎那間而定格永久。而這種禪寂,在中國的詩歌里也屢有體現。比如王維的詩句:“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為樂,此生間有餘”(《反覆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詩人,有很多能寫漢詩。也有很多,把中國的漢詩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長夏草木深,武士留夢痕”便是引杜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