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駒,春秋時高唐人,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國家級歌星。他弟子眾多,形成浩大的民歌隊伍,對古代民間歌舞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部分傳唱作品被孔子收入《詩經》,可見其影響之大,後被奉為“音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駒
- 主要成就:齊國民間歌舞名家
人物簡介,文獻記載,綿駒墓,
人物簡介
綿駒,春秋時齊國歌手。由於在民歌及音樂上的造詣極高,後世把他奉為十二音神之一。據台灣出版的《行神研究》記載:各行各業均有所敬奉的神,這些所謂“神”,大多是歷史上的真人。關於音樂這一行,有“十二音神”之說,他們是羅公遠、黃幡綽、琴音綿駒、韻吟王豹、猿音石存符、雷音孫登、葉法善、雲音韓娥、鳳鳴阮籍、虎嘯秦清、鳥音薛潭、鬼音沈古之。據記載,綿駒去世後葬於高唐故里。民國初年,高唐縣城東門外路南不遠處有“綿駒故里”碑一通,再向南里許有綿駒墓一座,墓西南方三丈之遠處有“弟子安琪守墓處”石碑一通。後兩碑均移至東門外“鳴山書院”,今已難尋蹤跡。舊時北京南城精忠廟喜神殿,便供奉有十二位音神的塑像。河南社旗縣著名的山峽會館,也有關於音神的石刻畫像。
文獻記載
西漢名樂師李延年“度綿駒遺謳為弦鞀《廣陵》”。
《藝文類聚》(卷二十六·人部十)有“西河王豹,東野綿駒,蘭缸夕燃,合璧斜天,照流風之回雪,映出水之初蓮”及“絕何楊之妙舞,廢綿駒之善謳,彼知止與知足,復何營而何欲”。
晉郭璞詩“綿駒之變,何有胡越”(《答賈九州愁詩》之三)。
綿駒墓
墓址在今高唐縣城老城外東南,原聊禹公路北側(今魚丘湖東南湖東南岸新堆之龍齊山附近)。綿駒為春秋時期齊國高唐人,民間歌唱家。大約生活在齊桓公和齊襄公時期。綿駒墓為一高大土丘,其右側為其弟子安琪之墓。據說綿駒死後,安琪曾為其守墓。清代鳴山書院內曾保存石碑兩通。一通碑文曰“綿駒故里”系清乾隆四十五年乙未立,前此無考;一通為安琪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