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幕方與我們現所見到的雀替形式很相似,宋朝《營造法式》稱之為綽幕方,也有稱之為綽幕枋的,在做法上與雀替很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也同樣起到減少額枋淨跨度與承重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綽幕方
- 外文名:Nickname
- 別稱:綽幕枋,雀替
- 作用:減少額枋間淨跨度與承重
- 朝代:宋朝
概念解釋,做法及形式,
概念解釋
綽幕方是我們現所見到的雀替的早期形式與名稱,同樣位於房屋額枋之下檐柱之上,其作用與我們現見到的雀替作用幾乎一樣,減少額枋間淨跨度,承受建築上部分的重量傳遞至檐柱。緊貼在與柱相交處的梁或闌額下的輔助方木,以縮短闌額的淨跨距離,增強交接處的剛性。清稱之為雀替。造型有實拍棋式、榰頭式、蟬肚式等,置於柱間花牙子下者名花牙子雀替,開間較窄兩側挑的雀替聯成一體者日騎馬雀替。
做法及形式
《營造法式》記載:凡檐額兩頭並出柱口其廣兩材一栔至三材,如殿閣即廣三材一栔或加至三材三栔,檐額下綽幕方廣減檐額三分之一出柱長至補間,相對作㭼頭或三瓣頭。
根據以上《營造法式》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出,綽幕方的寬度為額枋的三分之二,長度由柱子伸出至補間即開間面闊的二分之一,與雀替一樣要做雕花裝飾。
從以上看出綽幕方的作用其實與雀替基本相似,只是做法尺寸不一樣,在我看來綽幕方與通雀替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