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存儲系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是200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冬。
基本介紹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版權資訊
ISBN: 9787302186724
開本: 16
定價: 58.00 元
內容簡介
《大話存儲:網路存儲系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以特立獨行的行文風格向讀者闡述了整個網路存儲系統。從硬碟到應用程式,這條路徑上的每個節點,作者都進行了闡述。書中內容涉及:計算機IO基本概念,硬碟物理結構、碟片數據結構和工作原理,七種常見RAID原理詳析以及性能細節對比,虛擬磁碟、卷和檔案系統原理,磁碟陣列系統,OSI模型,FC協定,眾多磁碟陣列架構,SAN和NAS系統,TCP和乙太網以及IPSAN,協定融合理論,存儲虛擬化,存儲及伺服器群集,數據保護和備份技術,快照技術,數據容災技術。
網路存儲,是近二十年來的新興行業。從紙帶到硬碟再到大型磁碟陣列,存儲系統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單塊硬碟到存儲區域網路(SAN)。網路存儲行業目前已經是一個步入正軌的IT行業了。
網路存儲是一個涉及計算機硬體以及網路協定/技術、作業系統以及專業軟體等各方面綜合知識的領域。目前國內闡述網路存儲的書籍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國外作品,對存儲系統底層細節的描述不夠深入,加之術語太多,初學者很難真正理解網路存儲的精髓。
作者簡介
張冬,男,網名冬瓜頭,資深系統工程師。1981年生於山東青島,畢業於青島科技大學,現就職於NetApp。多年來醉心於存儲技術的研究與討論。曾在多個雜誌報刊發表存儲相關的文章。
主要項目背景:
作者精通網路互聯技術、存儲系統、網路存儲系統。曾在某知名企業擔任DB2資料庫管理員,期間設計並主持實施了DB2資料庫以及SAP系統的整合容災項目。曾在中國航信擔任民航NG(NextGeneration)離港系統開發項目的UTS/ALC/MATIP等通信協定和系統架構諮詢顧問,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打破國際壟斷的新一代高實時性離港系統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得益於作者深厚的講授和文檔功底,使得開發人員編寫代碼時如魚得水。
編輯推薦
《大話存儲:網路存儲系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用獨特的寫作方式通俗地詮釋了這些晦澀、枯燥的難點技術並提供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操作實踐和《大話存儲》作者長期從事存儲工作的一些經驗點滴。
《大話存儲:網路存儲系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適合初入存儲行業的技術工程師、售前工程師和銷售人員閱讀,同時適合資深存儲行業人士用以提高技能,另外,網路工程師、網管、伺服器軟硬體開發與銷售人員、Web開發者、資料庫開發者以及相關專業師生等也非常適合閱讀《大話存儲:網路存儲系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
國內首次全面披露網路存儲深層技術細節
特立獨行的行文風格,一針見血的詮釋技術
網路存儲和存儲網路,談笑間難點灰飛煙滅
全面解密SAN、NAS系統
涉及眾多底層細節,中文資料獨家提供
提供最佳操作實踐,嚴禁紙上談兵
四大網站《大話存儲:網路存儲系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技術討論專題,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目錄
第1章盤古開天--存儲系統的前世今生1
1.1存儲歷史.2
1.2信息.數據和數據存儲5
1.2.1信息5
1.2.2什麼是數據7
1.2.3數據存儲7
1.3用計算機來處理信息.保存數據8
第2章IO大法--走進計算機IO世界11
2.1IO的通路--匯流排12
2.2計算機內部通信13
2.2.1IO匯流排可以看作網路么14
2.2.2CPU.記憶體和磁碟之間通過網路來通信15
2.3網中之網17
第3章磁碟大挪移--磁碟原理與技術詳解19
3.1硬碟結構20
3.1.1碟片上的數據組織22
3.1.2硬碟控制電路簡介28
3.1.3磁碟的IO單位29
3.2磁碟的通俗演繹30
3.3磁碟相關高層技術32
3.3.1磁碟中的佇列技術32
3.3.2無序傳輸技術33
3.3.3幾種可控磁頭掃描方式評論34
3.3.4關於磁碟快取36
3.3.5影響磁碟性能的因素36
3.4硬碟接口技術37
3.4.1IDE硬碟接口37
3.4.2SATA硬碟接口40
3.5SCSI硬碟接口43
3.6磁碟控制器.驅動器控制電路和磁碟控制器驅動程式50
3.6.1磁碟控制器50
3.6.2驅動器控制電路51
3.6.3磁碟控制器驅動程式51
3.7內部傳輸速率和外部傳輸速率53
3.7.1內部傳輸速率53
3.7.2外部傳輸速率54
3.8並行傳輸和串列傳輸54
3.8.1並行傳輸54
3.8.2串列傳輸55
3.9磁碟的IOPS和傳輸頻寬(吞吐量)56
3.9.1IOPS56
3.9.2傳輸頻寬57
3.10小結:網中有網,網中之網58
第4章七星北斗--大話/詳解七種RAID59
4.1大話七種RAID武器60
4.1.1RAID0陣式60
4.1.2RAID1陣式62
4.1.3RAID2陣式64
4.1.4RAID3陣式67
4.1.5RAID4陣式71
4.1.6RAID5陣式72
4.1.7RAID6陣式76
4.2七種RAID技術詳解78
4.2.1RAID0技術詳析80
4.2.2RAID1技術詳析82
4.2.3RAID2技術詳析83
4.2.4RAID3技術詳析85
4.2.5RAID4技術詳析87
4.2.6RAID5技術詳析90
4.2.7RAID6技術詳析93
第5章降龍傳說--RAID.虛擬磁碟.卷和檔案系統實戰95
5.1作業系統中RAID的實現和配置96
5.1.1WindowsServer2003高級磁碟管理96
5.1.2Linux下軟RAID配置示例105
5.2RAID卡107
5.3磁碟陣列119
5.4實現更高級的RAID119
5.4.1RAID50119
5.4.2RAID10和RAID01120
5.5虛擬磁碟120
5.5.1RAID組的再劃分121
5.5.2同一通道存在多種類型的RAID組121
5.5.3作業系統如何看待邏輯磁碟122
5.5.4RAID控制器如何管理邏輯磁碟122
5.6卷管理層123
5.6.1有了邏輯盤就萬事大吉124
5.6.2卷管理層125
5.6.3Linux下配置LVM實例126
5.6.4卷管理軟體的實現128
5.6.5低級VM和高級VM130
5.6.6VxVM卷管理軟體配置簡介131
5.7大話檔案系統134
5.7.1成何體統--沒有規矩的倉庫134
5.7.2慧眼識人--交給下一代去設計135
5.7.3無孔不入--不浪費一點空間136
5.7.4一箭雙鵰--一張圖解決兩個難題137
5.7.5寬容似海--設計也要像心胸一樣寬139
5.7.6老將出馬--權威發布139
5.7.7一統江湖--所有作業系統都在用140
5.8檔案系統中的IO方式140
第6章陣列之行--大話磁碟陣列143
6.1初露端倪--外置磁碟櫃套用探索144
6.2精益求精--結合RAID卡實現外置磁碟陣列145
6.3獨立宣言--獨立的外部磁碟陣列147
6.4雙龍戲珠--雙控制器的高安全性磁碟陣列149
6.5龍頭鳳尾--連線多個擴展櫃150
6.6錦上添花--完整功能的模組化磁碟陣列152
6.7一脈相承--主機和磁碟陣列本是一家153
6.8天羅地網--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儲區域網路154
第7章熟讀寶典--系統與系統之間的語言OSI155
7.1人類模型與計算機模型的對比剖析156
7.1.1人類模型156
7.1.2計算機模型157
7.1.3個體間交流是群體進化的動力158
7.2系統與系統之間的語言--OSI初步158
7.3OSI模型的七個層次159
7.3.1套用層160
7.3.2表示層160
7.3.3會話層160
7.3.4傳輸層160
7.3.5網路層161
7.3.6數據鏈路層162
7.3.7物理層165
7.4OSI與網路166
第8章勇破難關--FibreChannel協定詳解169
8.1FC網路--極佳的候選角色170
8.1.1物理層170
8.1.2鏈路層171
8.1.3網路層172
8.1.4傳輸層178
8.1.5上三層179
8.1.6小結179
8.2FC協定中的七種連線埠類型180
8.2.1N連線埠和F連線埠180
8.2.2L連線埠180
8.2.3NL連線埠和FL連線埠181
8.2.4E連線埠183
8.2.5G連線埠183
8.3FC適配器184
8.4改造盤陣前端通路--SCSI遷移到FC185
8.5引入FC之後186
第9章天翻地覆--FC協定的巨大力量191
9.1FC交換網路替代並行SCSI匯流排的必然性192
9.1.1面向連線與面向無連線192
9.1.2串列和並行193
9.2不甘示弱--後端也升級換代為FC193
9.3FC革命--完整的盤陣解決方案195
9.3.1FC磁碟接口結構..195
9.3.2一個磁碟同時連入兩個控制器的Loop中196
9.3.3共享環路還是交換--SBOD晶片級詳解197
9.4中高端磁碟陣列整體架構簡析208
9.4.1IBMDS4800控制器架構簡析209
9.4.2NetAppFAS系列磁碟陣列控制器簡析212
9.4.3IBMDS8000簡介213
9.4.4富士通ETERNUS6000磁碟陣列控制器結構簡析214
9.4.5EMC公司CX及DMX系列盤陣介紹216
9.4.6HDS公司USP系列盤陣介紹217
9.5磁碟陣列配置實踐218
9.5.1基於IBM的DS4500盤陣的配置實例218
9.5.2基於EMC的CX700磁碟陣列配置實例227
9.6小結230
第10章三足鼎立--DAS,SAN和NAS233
10.1NAS也瘋狂234
10.1.1另闢蹊徑--亂彈NAS的起家234
10.1.2雙管齊下--兩種方式訪問的後端存儲網路237
10.1.3萬物歸一--網路檔案系統238
10.1.4美其名曰--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網路附加存儲)246
10.2龍爭虎鬥--NAS與SAN之爭247
10.3三足鼎立--DAS.SAN和NAS250
10.4最終幻想--將檔案系統語言承載於FC網路傳輸251
10.5長路漫漫--系統架構進化過程251
10.5.1第一階段:全整合階段252
10.5.2第二階段:磁碟外置階段252
10.5.3第三階段:外部獨立磁碟陣列階段252
10.5.4第四階段:網路化獨立磁碟陣列階段253
10.5.5第五階段:瘦伺服器主機.獨立NAS階段253
10.5.6第六階段:全分離式架構253
10.5.7第七階段:能量積聚,混沌階段254
10.5.8第八階段:收縮階段254
10.5.9第九階段:強烈坍縮階段255
10.6泰山北斗--NetApp的NAS產品255
10.6.1WAFL配合RAID4256
10.6.2DataONTAP利用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設計257
10.6.3利用NVRAM來記錄操作日誌257
10.6.4WAFL從不覆寫數據258
10.7初露鋒芒--BlueArc公司的NAS產品258
第11章大師之作--大話乙太網和TCP/IP協定261
11.1共享匯流排式乙太網262
11.1.1連起來262
11.1.2找目標262
11.1.3發數據263
11.2網橋式乙太網264
11.3交換式乙太網265
11.4TCP/IP協定266
11.4.1TCP/IP協定中的IP266
11.4.2IP的另外一個作用267
11.4.3TCP/IP協定中的TCP和UDP268
11.5TCP/IP和乙太網的關係271
第12章異軍突起--存儲網路的新軍IPSAN273
12.1橫眉冷對--TCP/IP與FC274
12.2自嘆不如--為何不是乙太網+TCP/IP274
12.3天生我才必有用--攻陷DiskSAN陣地275
12.4ISCSI互動過程簡析275
12.4.1實例一:初始化磁碟過程276
12.4.2實例二:新建一個文本文檔278
12.4.3實例三:檔案系統點陣圖281
12.5ISCSI磁碟陣列283
12.6IPSAN284
12.7增強乙太網和TCP/IP的性能285
12.8FCSAN節節敗退286
12.9ISCSI配置套用實例287
12.9.1第一步:在存儲設備上創建LUN287
12.9.2第二步:在主機端掛載LUN289
12.10小結292
第13章握手言和--IP與FC融合的結果293
13.1FC的窘境294
13.2協定融合的迫切性295
13.3網路通信協定的四級結構299
13.4協定融合的三種方式300
13.5Tunnel和Map融合方式各論301
13.5.1Tunnel方式302
13.5.2Map方式303
13.6FC與IP協定之間的融合305
13.7無處不在的協定融合306
13.8交叉融合306
13.9IFCP和FCIP的具體實現307
13.10局部隔離/全局共享的存儲網路309
13.11多協定混雜的存儲網路310
第14章變幻莫測--虛擬化313
14.1作業系統對硬體的虛擬化314
14.2計算機存儲子系統的虛擬化316
14.3帶內虛擬化和帶外虛擬化319
14.4硬網路與軟網路323
14.5用多台獨立的計算機模擬成一台虛擬計算機323
14.6用一台獨立的計算機模擬出多台虛擬計算機324
14.7用磁碟陣列來虛擬磁帶庫324
14.7.1NetAppVTL700配置使用實例325
第15章眾志成城--存儲群集337
15.1群集概述338
15.1.1高可用性群集(HAC)338
15.1.2負載均衡群集(LBC)338
15.1.3高性能群集(HPC)338
15.2群集的適用範圍339
15.3系統路徑上的群集各論339
15.3.1硬體層面的群集339
15.3.2軟體層面的群集341
15.4實例:MicrosoftMSCS軟體實現套用群集341
15.4.1在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3上安裝MSCS342
15.4.2配置心跳網路344
15.4.3測試安裝344
15.4.4測試故障轉移345
15.5實例:SQLServer群集安裝配置345
15.5.1安裝SQLServer345
15.5.2驗證SQL資料庫群集功能348
15.6小結: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群集351
第16章未雨綢繆--數據保護和備份技術353
16.1數據保護354
16.1.1數據保護的方法354
16.2高級數據保護方法355
16.2.1遠程檔案複製355
16.2.2遠程磁碟(卷)鏡像356
16.2.3塊(快)照數據保護356
16.2.4ContinuousDataProtect(CDP,連續數據保護)363
16.3數據備份系統的基本要件367
16.3.1備份目的368
16.3.2備份通路371
16.3.3備份引擎373
16.3.4三種備份方式377
16.3.5數據備份系統案例一378
16.3.6數據備份系統案例二379
16.3.7NetBackup配置指南380
16.3.8配置DB2資料庫備份392
第17章愚公移山--大話數據容災399
17.1容災概述400
17.2生產資料容災--原始數據的容災401
17.2.1通過主機軟體實現前端專用網路或者前端公用網路同步402
17.2.2案例:DB2數據的HADR組件容災405
17.2.3通過主機軟體實現後端專用網路同步411
17.2.4通過數據存儲設備軟體實現專用網路同步415
17.2.5案例:IBM公司RemoteMirror容災實施416
17.2.6小結421
17.3容災中數據的同步複製和異步複製421
17.3.1同步複製例解421
17.3.2異步複製例解423
17.4生產者的容災--伺服器應用程式的容災424
17.4.1生產者容災概述424
17.4.2案例一:基於Symantec公司的套用容災產品VCS428
17.4.3案例二:基於Symantec公司的套用容災產品VCS431
附錄五百年後--系統架構將
走向何方435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