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公民社會研究

網路公民社會研究

《網路公民社會研究》是朱鱻灝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1月。

網路公民社會在公共治理格局當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成為多中心治理格局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要素之一,影響著社會公共生活,重構了公共參與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公共治理格局。該書旨在為網路公民社會的研究提供一種框架性分析,內容有:闡釋網路公民社會研究的理論工具和方法論基礎,網路公民社會擁有的內在結構及其運行邏輯,保障其參與公共治理過程所需要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基礎,保證網路公民社會與政府良性互動的公民條件、制度安排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網路公民社會研究
  • 作者:朱鱻灝
  • 類別:社會學著作
  • 字數:269千字
  • 首版時間:2014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對網路公民社會的研究方法論進行系統梳理,在規範意義上闡釋了網路公民社會存在的理由,較為系統地分析網路公民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運作邏輯、其所蘊含的基本價值、其成長和發育所需要的條件等,為網路公民社會的研究提供了一種規範意義的分析框架。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網路及網路公民社會逐步走進我們的公共生活
第二章 網路公民社會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
第三章 網路公民社會:現實與可能
第四章 網路公民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運行邏輯
第五章 網路公民社會的基本價值
第六章 網路公民社會的成長條件
第七章 網路公民社會與善治:從“想像”到現實
第八章 結論:網路公民社會的現在與未來

創作背景

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一步廣泛套用,在網路場域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實體化的社會因素——網路公民社會,日益成為參與公共治理、影響公共事務的重要主體。換言之,網路公民社會在公共治理格局當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成為多中心治理格局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要素之一,影響著社會公共生活,重構了公共參與模式,顛覆了傳統的公共治理格局。網路公民社會是公民社會的一種新型結構和存在方式,也是公民社會在網際網路時代呈現的新型活動方式和存在狀態,對於這一種尚處在初髮狀態但發展迅速的公共治理主體,學界和實務界雖然已經對其傾注了充分的重視,但研究還剛剛起步。基於此,《網路公民社會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1)網路公民社會的內部結構包括網路自主個體領域、網路公共組織、網路公共領域和網路集體行動等。這些結構既有與現實社會中的對應結構相同的地方,更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和運行方式,它們是網路公民社會參與公共治理的載體。(2)在網路公民社會內部也蘊含著與其內在結構“互為表里和相互支持的基本價值或原則”,包括個人本位、社會自主以及合作與信任。這些基本價值體現了網路公民社會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氣質”,是網路公民社會有序有效運行、參與公共治理釋放“正能量”的文化保證。(3)網路公民社會具有自己獨特的內部結構和基本價值,可被視為一個自我調節和維持的獨立系統,但是其良性運行需依賴三種條件:技術條件、公民條件和政府條件(或曰制度條件)。(4)作為參與公共治理的主體性要素之一的網路公民社會被“善治”抱以各種各樣的期待,包括“能力”和“品性”兩大方面。(5)網路公民社會的各種不足導致其可能會對善治的實現帶來風險,如“抗爭性”風險、“碎片化”風險、“非理性”風險和“非公共性”風險。為規避這些風險,需要實施建構性的與規制性的兩類最佳化調控措施。(6)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路公民社會勢必成為公共治理格局當中更為重要的一員,會在公共問題論辯、公共議程啟動、公共決策取向、公共事務處理、公共利益實現等方面發揮實體性功能。以上幾點共同構成了網路公民社會研究的分析框架,突破了單純從網路群體事件、網路社會組織、網路公共參與或者某一網路現象(如QQ群、微博、微信)等“碎片化”視角,系統剖析了網路公民社會的微觀圖景。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網路公民社會研究》
2014年1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3918-9

作者簡介

朱鱻灝,1979年10月生,江蘇東台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主要從事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研究;參與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公民社會視野下鄉村社區治理路徑研究”等項目多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