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紋紅土(petterned red earth,petterned red soil)又稱蠕蟲狀紅土(vermicular red earth,myrmekitic red earth),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紋紅土
- 外文名:petterned red earth,petterned red soil
- 別稱:蠕蟲狀紅土
- 分布:中國長江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地區
- 形成:氣候乾濕交替,氧化還原交替
網紋紅土(petterned red earth,petterned red soil)又稱蠕蟲狀紅土(vermicular red earth,myrmekitic red earth),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地區。
網紋紅土(petterned red earth,petterned red soil)又稱蠕蟲狀紅土(vermicular red earth,myrmekitic red earth),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地區。...
同紋構造又稱蠕蟲構造,是中國南方亞熱帶第四紀紅土中的一種普遍次生構造。其特徵是白色粘土條帶穿插於紅土中,條帶長從不足1cm到十幾厘米,橫徑小於1~2cm左右呈...
如上新世三趾馬古紅土絕對年齡較長,已達20~30百萬年以上;發育良好的中更新世網紋紅土,年齡約15萬~20萬年。某些近期剛發育的土壤,如濱海鹽土、山麓新堆積物上...
“它有兩大最明顯特徵,鮮紅色、網紋十分清晰,沒有其它任何一種土壤能同時具備。”發現了網紋紅土,它將有助於解決長達40年之久的元謀人年代的爭論,為元謀人作證...
上馬坎遺址的層次分布很清晰,自表土一下的褐色粘土層、稀網紋紅土層、網紋紅土層、碩石層都發現有人工打制的石器,顯示出古人類在這一帶的活動相當頻繁,而且延續...
據省考古所副所長徐新民介紹,網紋紅土層一般時間跨度為12萬年到78萬年之間,而目前上馬坎遺址已經發掘到網紋紅土層下的礫石層,該礫石層可能屬於早更新世(距今100萬年...
虎爪山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津市市澧水大橋南6華里,東面緊鄰洞庭湖盆,海拔高度89米,比高50-60米。舊石器遺存就埋藏在灃水右岸四級階地的典型網紋紅土中。地質時代為...
“現場發現元謀人的地質情況正是那樣,網紋紅土層正好覆蓋在含元謀人化石、石器和動物化石的河湖地層之上,它就像一頂帽子,扣在元謀人頭上,所以說,元謀人的年代,...
其輪廓略呈半圓形,長10米,寬6米,由1100多件礫石和石製品製成,主要包括砍砸器、利削器、尖狀砍砸器、石球和類刀器等,遺存埋藏在網紋紅土的底部,地質時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