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ATP World Tour Finals),舊稱網球大師杯賽,是一項網球錦標賽,在每年的年底舉行,參賽者是當年男子網球ATP冠軍排名(ATP Champion Race)前八的選手。但是根據大師杯賽的規則,在ATP冠軍排名第八位的選手並不一定能有資格參賽。如果一名選手是當年四大滿貫賽事冠軍之一且排名在前20名以內(但排名在第八名以外),那他就可取代排名第八的選手進入大師杯賽,但如果超過一名球員符合上述條件,以冠軍排名較高者為優先。
2020年11月23日,丹尼爾·梅德韋傑夫用4-6,7-6(2),6-4的比分逆轉戰勝美網冠軍多米尼克·蒂姆,奪得2020ATP年終總決賽男單冠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 外文名:ATP World Tour Finals
- 原名:網球大師杯賽
- 性質:網球錦標賽
- 舉辦時間:每年年底
- 賽制:小組單循環
起源
歷史
總決賽記錄
歷屆冠軍
/ | 單打 | 雙打 |
---|---|---|
1970 | 斯坦·史密斯(美國) | |
1971 | 納斯塔塞(羅馬尼亞) | |
1972 | 納斯塔塞(羅馬尼亞) | |
1973 | 納斯塔塞(羅馬尼亞) | 羅伯特·魯茲/斯坦·史密斯(美國) |
1974 | 維拉斯(阿根廷) | 鮑伯·休伊特/邁克米蘭(南非) |
1975 | 納斯塔塞(羅馬尼亞) | 布萊恩·戈特弗里德(美國)/拉米瑞克(墨西哥) |
1976 | 奧蘭斯特(西班牙) | 費巴克(波蘭)/凱利·梅勒(德國) |
1977 | 康納斯(美國) | 阿米力特里亞(印度)/斯托克曼(美國) |
1978 | 麥肯羅(美國) | 費巴克(波蘭)/歐凱文(荷蘭) |
1979 | 比約博格·(捷克斯洛伐克) | 彼得·弗萊明/麥肯羅(美國) |
1980 | 比約博格(捷克斯洛伐克) | 布萊恩·戈特弗里德(美國)/拉米瑞克(墨西哥) |
1981 | 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
1982 | 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
1983 | 約翰-麥肯羅(美國) | |
1984 | 約翰-麥肯羅(美國) | |
1985 | 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
1986 | 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
1987 | 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 |
1988 | 貝克爾(德國) | |
1989 | 埃德伯格(瑞典) | |
1990 | 阿加西(美國) | |
1991 | 桑普拉斯(美國) | |
1992 | 貝克爾(德國) | |
1993 | 斯蒂希(德國) | |
1994 | 桑普拉斯(美國) | |
1995 | 貝克爾(德國) | |
1996 | 桑普拉斯(美國) | |
1997 | 桑普拉斯(美國) | |
1998 | 克雷特加(西班牙) | |
1999 | 桑普拉斯(美國) | |
2000 | 庫爾滕(巴西) | |
2001 | 休伊特(澳大利亞) | |
2002 | 休伊特(澳大利亞) | |
2003 | 費德勒(瑞士) | 鮑勃·布萊恩/邁克·布萊恩(美國) |
2004 | 費德勒(瑞士) | 鮑勃·布萊恩/邁克·布萊恩(美國) |
2005 | 納爾班迪安(阿根廷) | |
2006 | 費德勒(瑞士) | |
2007 | 費德勒(瑞士) | |
2008 | 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
2009 | 達維登科(俄羅斯) | 鮑勃·布萊恩/邁克·布萊恩(美國) |
2010 | 費德勒(瑞士) | |
2011 | 費德勒(瑞士) | |
2012 | 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格拉諾勒斯/M-洛佩茲 |
2013 | 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沃達斯科/馬雷羅 |
2014 | 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鮑勃·布萊恩/邁克·布萊恩(美國) |
2015 | 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 羅約爾/特卡烏 |
2016 | 穆雷(英國) | 孔蒂寧(芬蘭)/皮爾斯(澳大利亞) |
2017 | 迪米特洛夫(保加利亞) | 孔蒂寧(芬蘭)/皮爾斯(澳大利亞) |
2018 | 茲維列夫(德國) | 索克/布萊恩 |
2019 | 斯特凡諾斯·齊齊帕斯(希臘) | |
2020 |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俄羅斯)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