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中之我:何明升網路社會論稿

網中之我:何明升網路社會論稿

《網中之我:何明升網路社會論稿》是2017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明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中之我:何明升網路社會論稿
  • 作者:何明升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頁數:338 頁
  • 定價:6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1313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網路社會研究一直是學界的熱點和前沿問題,《網中之我:何明升網路社會論稿 》匯集了何明升教授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其中,第yi篇是對信息技術與網路社會的理論探討,從物質層面的信息技術特性講起,既涉及網路生存的哲學問題,也議到網路社會系統的虛擬和諧。第二篇是網路化生存樣態研究,有些是網路生活中的情景定義、主體特徵、虛擬認同等一般性問題,但相對集中於網路消費的具體論域。第三篇是網路化的社會結構及效能發揮問題,網路社會的組織化邏輯已滲透到各個角落,觸及到網路社區、虛擬公共領域、虛擬企業、網路輿論、電子政務、網路文化等諸多內容。第四篇是網路越軌和網路治理這一對相輔相成的論題,既包括對網路侵犯行為、網路成癮、網路越軌等病態現象的分析等。

作者簡介

何明升,管理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網路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網路社會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5項,完成國家博士點基金課題、國家軟科學課題等重要課題10餘項,擔任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特色虛擬社會管理模式研究”首席專家。已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管理工程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信息技術與網路社會
第一節 現代信息技術的技術特性與社會效應
第二節 信息化的社會學含義——一個技術社會學問題
第三節 複雜巨系統:網際網路——社會研究的一個新視角
第四節 “網路社會”的概念辨析
第五節 網路行為的哲學意義
第六節 信息化進程中的生活觀轉型問題
第七節 論“線上”生存
第八節 論“線上”與“在世”的關係
第九節 線上生存:現代性的另一種呈現
第十節 虛擬和諧:網路社會系統的一種理想狀態
第二章 網路化生存樣態
第一節 網路生活中的情景定義與主體特徵
第二節 網路生活中的虛擬認同問題
第三節 網際網路與消費形態的躍遷
第四節 關於網路消費的理論解說
第五節 網路消費的數學模型與套用分析
第六節 網路消費的測度及其管理意義
第七節 網路消費的制度化過程
第八節 已開發國家的網路消費管理
第九節 網路消費管理模式初探
第十節 我國網路消費的問題分析
第三章 網路化結構效能
第一節 一種新的社區形式:網路社區
第二節 虛擬公共領域功能實現的過程
第三節 網路集體行動的意義建構——基於斯圖亞特 ·霍爾的 編碼—解碼理論的分析
第四節 行動者網路理論的困境及出路——以虛擬社區系統的社會建構為例
第五節 演化博弈論在虛擬企業和諧互動研究中的套用
第六節 基於Weisbuch -Deffuant模型的網路輿論演化模式研究
第七節 電子政務:政府與公眾互動規則的技術化呈現
第八節 網路文化建設的兩個視點與多主體協同發展
第九節 我國網路文化建設的多主體協同發展戰略
第十節 網路文化的工具性因緣及其多樣化共享問題——兼論中國特色 網路文化的學理依據
第四章 網路越軌與網路治理
第一節 網路侵犯行為:多視角解讀
第二節 網路成癮與病態人格的選擇性親和
第三節 青少年網路越軌:虛擬和諧視角
第四節 網路秩序的生成機理:從分層演化到共生演化
第五節 基於進化博弈理論的網路秩序生成機理研究
第六節 電信技術選擇管制的理論與政策分析
第七節 虛擬社會治理的概念定位與核心議題
第八節 網路治理:政策工具與推進邏輯
第九節 中國網路治理的定位及現實路徑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