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茨勒本

維茨勒本

維茨勒本是“七·二○”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的反對國家社會主義的思想,絕非德國面臨崩潰時才開始的。這種思想在他心目中早就紮下了根子。1944年9月8日,維茨勒本元帥普勒村湖監獄被處以絞刑。在一個屠戶的掛肉鉤子上,一位受過真正的普魯士教育的優秀軍官、一位代表“另一個德國”的貴族死去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 外文名:Erwin von Witzleben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布雷斯勞
  • 出生日期:1881年
  • 逝世日期:1944年9月8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格羅斯利希費爾德高等軍事學校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七·二○”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 軍銜:元帥
簡介,個人經歷,1881年,1919年,1934年,1938年,1939年,1940年,結果,

簡介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Erwin von Witzleben (1881-1944),軍銜元帥,因“七·二○”事件密謀刺殺希特勒被納粹黨判處絞刑

個人經歷

1881年

1881年12月4日,維茨勒本出生在布雷斯勞的一個普魯士佩劍貴族家庭。這一家族曾養育過許多效忠於普魯士王室的軍官。維茨勒本自幼篤信基督教,立志終生為大眾謀福利。
他早年就開始接受軍人教育。從格羅斯利希費爾德高等軍事學校畢業後,他被調往第7警衛團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已升為連長,參加了對凡爾登附近弗克斯堡壘的首次攻擊,因作戰有功而獲兩枚鐵十字勳章。後因負重傷調職於參謀本部

1919年

1919年,維茨勒本參加了魯爾區的平叛作戰,後來服務於陸軍,任第6軍區司令部參謀長。1934年2月1日,他升任第3師少將師長,後來升任第3軍軍長兼大柏林第3軍區司令。
維茨勒本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道主義”者。他目睹了1934年羅姆暴動事件之後的大屠殺,思想上開始反對國家社會主義征服所採取的一起野蠻的警察手段,後來發展到反對國家社會主義。

1934年

在1934年的大屠殺中,施萊歇和布雷多兩位將軍慘遭暗殺。當時的第3軍區參謀長曼施坦因因此請求維茨勒本少將向陸軍總司令弗里契上將提出抗議。弗里契也是反對納粹黨徒的,曾在希特勒面前提過異議。但希特勒說,這兩位將軍有裡通外國的行為。至於證據,卻始終沒有拿出來。
當希特勒內政方面的“劃一革新”實施完畢之後,他開始推行其外交上的目標。1937年11月5日,他在國防軍三軍總司令參加的一次會議上宣稱,他已決心採取行動,甚至不惜去冒戰爭的風險。很多高級將領懇切地提出勸告,切勿挑起糾紛,以免危及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希特勒對此無動於衷,仍一意孤行地推行其擴張計畫。

1938年

1938年3月13日,德軍開進奧地利。1938年5月30日,希特勒決定解決捷克問題。7月16日,陸軍參謀長貝克上將向新任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上將遞交了一份報告,力陳勿輕啟戰端,要求阻止希特勒的侵略企圖。
與此同時,已有秘密反抗組織出現了。政治家、工商界領袖、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外交家和軍人都分頭集會,策劃推翻希特勒政權。尤其是在陸軍中,有一個反抗組織擬密謀除掉希特勒。這個反抗組織的首腦就是前萊比錫市長戈台勒。
戈台勒曾在國外很多地方旅行過,從調查中獲知,希特勒及其政權都得不到外國的支持。於是,他寫了一份意見書並散發給各個將領。
反對希特勒組織還派出一名叫施門齊恩的農場主去倫敦會見范西塔特爵士和邱吉爾。施門齊恩向這兩位政治家陳述了希特勒的戰爭政策並指出,如果英國支持德國陸軍中的反希特勒組織,希特勒的戰爭計畫在48小時內就會被完全打破。
在1938年秋季的那些充滿戲劇性的日子裡,推翻希特勒的一切內部準備已經完成。貝克上將在一次演說中提到,德國陸軍不僅要準備應付一場未來的戰爭,而且還必須準備應付一次僅限於在柏林進行的“內部鬥爭”。同時還透露,在預期的這次“內部鬥爭”中,柏林警察局長黑爾多夫伯爵和駐柏林的軍長維茨勒本將軍已有了特殊的任務。
有關顛覆的的一切準備在柏林業已完成,駐在波茨坦由阿勒費爾德伯爵指揮的部隊以及駐在圖林根由霍普納將軍指揮的一個裝甲師也準備好了隨時行動。萬事俱備,只等英國在外交上予以支持。
可是,英國首相張伯倫不接受他們的請求。對於德國反抗組織的努力,他僅僅表示讚許,卻與法國總理達拉第一起到慕尼黑去了。他們要同希特勒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德軍開入捷克蘇台德區。由於英國的這種姑息態度,希特勒竟然勝利了。德國陸軍中的反抗組織深知,要在當時推翻希特勒已無成功的可能。但他們絕不放棄努力。當貝克上將辭職之後,新任參謀長哈爾德上將繼續與維茨勒本將軍保持聯絡,等待時機,以求重振反抗力量。

1939年

1939年8月底,維茨勒本調任駐法蘭克福的第2集團軍總司令,後又調任第1集團軍總司令,與第7集團軍一同集結於德國的西部邊境。波蘭戰役之後,反抗組織的各將領開始重新策劃除掉希特勒
1934年,前任陸軍總司令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上將,因公開反對國社黨而被希特勒免職。依照戰時動員的規定,這位上將重新起用,於一九三九年調任位於西線北翼的一個特編兵團司令。此公綽號“紅色將軍”,按照反抗組織重新策劃的行動,他必須在希特勒巡視齊格菲防線時將其拘留。而維茨勒本將軍則負責查封國社黨的各黨務中心,拘捕黨的主要頭目。希特勒似乎已察覺出不祥之兆,他取消了巡視,並將哈默施泰因免職,列為預備指揮人員。這樣,一次可以解救德意志民族的機會又喪失了。

1940年

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發起進攻,短時間內就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打敗了英國和法國軍隊。第12和第16集團軍於6月17日轉而向東方實施猛烈的鉗形攻勢。
此前,在6月14日,業已晉升上將的維茨勒本在聖阿沃德-薩爾布呂肯地區突破了馬奇諾防線。這樣,位於南希和貝爾福之間的法國軍隊就被包圍了。6月17日,法國要求投降。
1940年7月19日,維茨勒本晉升為元帥,10月間被任命為d集團軍總司令。1941年3月15日,又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一年之後,因病被免職而列為預備指揮人員。
維茨勒本隱居故里,但仍繼續同陸軍中的反抗組織保持密切的接觸。德國內部的反希特勒組織,其成員來自各種政治派別,各民間團體,包括各種職業。他們下決心推翻希特勒及其政權。維茨勒本及其在陸軍中的同謀者深知,要消滅希特勒及其政權,必須採取強硬手段。但從當時的情況看,政變的時機尚未成熟,主要是因為一些陸軍將領如龍德施泰特和曼施坦因等認為在戰時進行抗命和兵變是大逆不道的,相反應該履行“效忠”的誓言。傳奇性的非洲軍團指揮官隆美爾也不贊成謀叛者要殺死希特勒的建議。他的意見是,只能將希特勒逮捕並移送法庭審判。困難之處還在於,青年軍官都不知道反抗的計畫,而只能在事發後告訴他們。

結果

大戰中各條戰線的敗局迫使反抗者急於採取行動。1943年3月13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部的傳令軍官施拉布倫多夫中尉企圖用炸彈炸死希特勒,但炸彈沒有爆炸。這一暗殺行動遂歸於失敗。 1944年7月20日,施道芬伯格上校在最高統帥部作戰簡報室里放置了一枚炸彈。當他離開簡報室時,炸彈爆炸了。在柏林待命的反叛人員按計畫行動。此前,反抗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維茨勒本已在告全體軍民書上籤字。事成之後,他將出任國防軍最高統帥。可是“七·二○”謀殺行動失敗了。施道芬伯格及其他有牽連的軍官於當晚全部被處決。緊接著又有許多人被捕。他和所有參加反叛的軍官一樣,被送到“榮譽法庭”,以“不名譽”的原因被開除國防軍。
在國民法庭上,維茨勒本表現出大義凜然,他承認了密謀反抗希特勒的行動。在宣判他死刑的時候,他向各位法官聲明說:“你們可以把我交給劊子手,但不出3個月,那苦難和憤怒的民眾必將去找你們算帳!”
十五年後,聯邦國防軍總監豪辛格上將在致聯邦國防軍各指揮官的一項訓令中,提到“七·二○”行動時指出:“這是德國最黑暗時期的一個焦點,勇士們的基督教救世和人道主義的責任感,決定了這一次的暗殺行動。我們聯邦國防軍人對於他們的犧牲精神和良知表示無限的敬佩。他們無愧於我們的表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