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納長式周期表,即目前我國通用之元素周期表,一般化學教材都採用該表。元素周期表有多種形式,維爾納長式周期表為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爾納長式周期表
- 介紹:即目前我國通用之元素周期表
- 維爾納簡介:瑞士蘇黎世大學名教授
- 維爾納出生:1866年12月12日
元素周期表,維爾納簡介,
元素周期表
elements, periodic table of
根據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周期性變化的規律,按原子序數將元素排列而成的表。它是元素周期律的一種表達形式。通用的周期表有門捷列夫式短表和維爾納式長表兩種。周期表中共有7個周期,第一周期是特短周期,只有兩個元素;第二、三周期是短周期,各有 8個元素;第四、五周期是長周期,各有18個元素;第六、七周期是特長周期,各有32個元素,但第七周期尚未填滿。
短表的格式比較緊湊,便於主、副族之間進行比較。
長表的特點是把每一個周期安排成一排,鑭系元素和錒系元素放在下面,可避免表格形式拉得太長。長表的優點是金屬和非金屬分區明顯,非金屬占有表的右上角區域,其他為金屬,過渡金屬占有表的中間部分。
維爾納簡介
維爾納是瑞士蘇黎世大學名教授,首先提出"配位數"概念,建立了絡合物的配位理論。
1866年12月12日,維爾納出生在法國阿爾薩斯的一個鐵匠家庭,1871年普魯士入侵法國,家鄉成了德占區,但他家仍堅持說法語,他從小倔強,有反抗精神。
進入蘇黎世大學後,雖數學和幾何總是不及格,但幾何的空間概念和豐富想像力使他在化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893年,他發表了"論無機化合物的結構"一文,大膽提出了劃時代的配位理論,這是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結構理論的開端。
1894年他與博士姑娘結婚並加入瑞士籍,後來擔任蘇黎世化學研究所所長,他開始從事有機化學,後轉向無機化學,最後全神貫注於配位化學。他的主要著作有"立體化學手冊","論無機化合物的結構","無機化學領域的新觀點"等。由於對配位理論的貢獻,191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1919年11月15日,由於動脈搏硬化於蘇黎世逝世,年僅53歲。
維爾納,A.G. Abraham Gottlob Werner (1749~1817)
德國地質學家、礦物學家,水成學派的創始人。1750年9月25日生於普魯士西里西亞,1817年6月30日卒於德勒斯登。1769~1771年就讀於弗賴堡礦業學院和萊比錫大學。1775年受聘為弗賴堡礦業學院採礦和礦物學講師。他在這裡從事教學四十餘年,創立了水成學派,培養了大批學生。維爾納有一個基本的假定,即全球各地存在著所謂“普遍的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