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塞爾內發射基地始建於1943年10月,事實證明這是二戰德國軍事工程發展的一個極致。蛋殼狀結構的基地主體防護直徑41米、厚達5米,總重量5.5萬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塞爾內發射基地
- 始建時間:1943年10月
- 建造方:德國
- 性質:軍事建築
簡介,建造背景,
簡介
在這個巨大的穹頂下面的是一個直徑41米、高21米的六角形7層建築,其中包括飛彈倉庫、推進劑生產車間、黨衛軍警衛部隊兵營和發電機組等設施。
貫穿基地的鐵路線把飛彈運輸、裝配和發射設施都置於嚴密的防護之下。在發射時,則打開兩扇巨打的防護門把飛彈送到露天發射區。
按照預定計畫,這個飛彈基地每天可以發射40-50枚V-2飛彈,同時軍方還準備在距離維塞爾內東南約9千米的洛克托瓦爾建造一個為飛彈提供無線電輔助制導的雷達設施。如此用心良苦的設計和巨大的投入保證了這個基地足以應付一般的空隙。從結構上和功能角度來看,似乎有了冷戰時期對地戰略飛彈發射井的雛形。
這個建築工程很快吸引了盟軍的注意。對維塞爾內基地的空襲始於1944年3月,但普通的航空炸彈根本無法對其造成任何損失。英國皇家空軍在對該基地多次轟炸後,利用“高腳櫥”重型炸彈給基地造成巨大損失。有三枚炸彈落入隧道中爆炸,有一枚飛彈在發射口處爆炸造成一側山體崩塌。最終,這個尚未完成的V-2發射基地在當月被希特勒下令關閉。
建造背景
對於瓦唐基地的襲擊迫使德國選擇其他地點建立V-2飛彈固定發射基地。1943年9月位於法國東北部維塞爾內附近的一個採石場被選中。德國軍需部長斯佩爾和“托德”組織總工程師澤維爾·多爾希計畫在採石坑的基礎上建造飛彈基地的主體設施(地下),然後用一個巨大的蛋殼混凝土穹頂覆蓋在上面作為主防護層。飛彈的發射準備區則依託採石場旁邊的一座小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