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吉爾之死》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赫爾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維吉爾之死》
- 外文名稱:《Der Tod des Vergil》
- 作品別名:《The Death of Virgil》
- 創作年代:1945 年
- 作品出處:赫爾曼·布洛赫作品集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赫爾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
如果說還有哪位偉大小說家的作品,中文譯介之少再無第二人可比,那他肯定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赫爾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而《維吉爾之死》的作者正是赫爾曼·布洛赫。
赫爾曼·布洛赫是活躍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奧地利小說家,在德語文學批評中經常與羅伯特·穆齊爾和弗蘭茨·卡夫卡相提並論,而他的這部小說被認為這是現代文學史上堪與《尤利西斯》相媲美的經典之作。他的寫作手法深受喬伊斯、霍夫曼斯塔爾和里爾克的影響。他的代表作就是194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維吉爾之死》,這部小說以羅馬大詩人維吉爾臨終前的夜晚為題材,描寫了這位羅馬詩人臨終前18小時的內心活動,細緻刻畫了在那個黑夜裡人性所表現出來的冥暗與癲狂,融入了作家對整個現代世界的深刻反思。
赫爾曼·布洛赫是自由形式的大師,他的小說把詩歌、小說敘事與哲學論說藝術結合起來,試圖用對位邏輯與即時動態音樂手段激發語言的生命力。比喬伊斯更激進的是,他顛覆了一般小說要依靠的時間結構和線性進程。
小說《維吉爾之死》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水”、“火”、“土”、“氣”,每部分代表著四重奏的一個樂章,在每個“樂章”中,小說的節奏都意圖折射相應的音樂節拍。維吉爾作品中出現的神化人物都來到了他的意識中,他被他在《埃涅阿斯紀》中曾經讚頌的社會的墮落而震驚,決定焚毀自己的詩稿,但被他的好友奧古斯都阻止了。小說的最後一章是維吉爾的幻覺,他擺脫了塵世的束縛,來到了造物的初始之時,見到了和聖經所載相反的創世景象,最終到了言語和文字無法言說的地方。
國內想要翻譯《維吉爾之死》的人和機構很多,例如有古登堡譯言計畫等等,但截至2018年仍未能成書。赫爾曼·布洛赫那艱澀難懂的詞句讓人紛紛知難而退。時下網上流傳出來的唯有:
①青年譯者鄭流暢的部分翻譯;
②譯者明誠致曲的部分翻譯;
③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梁錫江教授在其所著的《神秘與虛無:布洛赫小說的價值現象學闡釋》中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