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綦走發現文化志願服務團”,簡稱“綦走團”,曾用名“陽光燦爛”“陽光綦走”,又名“綦動圈”。
是立足綦江區、輻射周邊渝黔川交界三十區縣的一個集鄉土歷史文化發掘和戶外徒步健身為一體的民間自發組織,以正確處理家庭、工作和徒步的關係作為底線,徒友網名參與。活動一般安排在星期天大半天,以當天往返,不夜宿為宜。線路徒步里程多數控制在10~15公里,前四公里要求每分鐘100步以上,並選擇當地的自然地理或歷史人文景觀作為線路節點,結合每天的“萬步有約”,通過每周一次的適當暴走,達到愉悅身心、促進健康的目的。
2021年11月16日起,《綦江日報》在第四版開闢“綦走發現”專欄,每周一期專題推介活動成果。2022年,榮獲“綦江區最佳志願服務項目”。2023年8月,在中國文化館協會舉辦的2023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和第五屆全國文化館理論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徵文中,《找準地方文化的“打開方式”——“綦走發現”文化志願服務的創新實踐》榮獲優秀案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綦走團
- 外文名:qizoutuan
- 成立時間:2016年11月20日
- 團隊價值觀:動徒步、靜讀書,綦心渝走陽光路
- 組織形式:考核准入,自願參與
- 安全保障:安全責任自負,同行不擔責
- 活動經費:分次AA
- 核心團規: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 特別要求:尊重隱私,好事私約,忌道德綁架
綦心立團,文化升團,導向正團,規則護團,
綦心立團
截至2020年7月,三年半共自發270次活動,有10000人次參加,健走總里程超100000公里,涉足綦江及接壤的江津、南川、巴南、涪陵、合川、九龍坡、璧山、南岸、渝北、大足、永川、武隆、長壽、銅梁、北碚、沙坪壩、大渡口、渝中、榮昌、潼南、威遠、江安、長寧、江陽、合江、古藺、隆昌、龍馬潭、安岳、桐梓、習水、匯川、仁懷、道真、赤水、綏陽等重慶、四川、貴州三省市三十七個區縣。有多名徒友,堅持星期天早晨專程從重慶主城、江北機場、或從安穩羊叉、東溪等地趕回參加,活動完畢後又坐車回家。並且很多夫妻同行、兄妹齊走,眾徒友綦心扼殺了“吃喝”的苗頭,告別了“小團體”的干擾,漠視了“牆頭草”的困惑。還三度“火車出行”(2017年5月7日貴州木竹河5630次“遵義—重慶”普快、2018年1月28日江津夏壩5629次“重慶—遵義”普快、2019年1月27日趕水5630次“遵義—重慶”普快),通過乘務人員和鐵路旅客,把“陽光綦走、綦心渝走”的健康促進精神帶往大江南北。
文化升團
涉足綦江20個街鎮及周邊區縣規劃線路,注重線路中的自然地理現狀的探索,歷史人文趣聞的蒐集解讀,做到周周不重複。比如,“沿著綦江河、走回綦江城”系列活動。又如,探訪抗日戰爭期間修建的“綦河8閘+蒲河3閘”系列活動。再如,圍繞已列入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的重慶主城飲用水源“藻渡河水庫”建設的系列活動。更如,為抵禦“太平天國”運動而修建的“新盛5古寨”解讀系列活動。特別如,連續三周的“西至成都 北達漢中 南通貴廣”的“成渝古道、秦巴古道、川黔古道”古道大集合活動及連續兩周的“綦江河源頭、綦江河匯入長江”的“母親河”活動。其它如,“推開四鋼記憶之門”“國家記憶,雙溪探三線”“小魚沱探綦江鐵礦的前世今生”“合川文峰塔、釣魚城”“世遺石篆山、帝師劉天成”“南川永隆山西來寺”等。2019年,還以“萬里長江競風流”、“宋蒙對決古戰場”、“志士足跡遍神州”等主題系列活動,遠赴神臂城,走上長江多個中壩島,標誌著綦走團活動又了一個新的台階。
導向正團
在2017年5月13日“相約廟子樹旁萬民橋,傳承歐老大善千秋代”的徒步活動。在2017年7月1日,“跟著黨走奔前途,一腳兩省丁山湖”的徒步活動。在2017年8月6日,“森林防火我有責、陽光綦走真給力”的徒步活動。在2017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紀念日緬懷革命先烈“重走長征路”“黨員徒友”亮出身份,“重溫入黨誓詞”的活動。在2018年4月22日,聽“天涯大叔’講創業勵志故事”的徒步活動。在2020年1月5日深入中峰鎮白峰村貧困戶家中助力脫貧攻堅。在202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到三江街道寨門新村看望退伍老兵周光明。在2020年12月20日走進東溪鎮福林村貧困戶家中消費扶貧。其它如,2017年4月4日“插旗村唱國歌升國旗”,2017年6月7日開展“為高考學子祈福”的夜徒活動,2017年10月14日的“孝行篆塘”,2017年10月28日“九月九趕百歲酒”,2017年12月24日“尋真武入綦祖跡”,2018年4月6日“劉羅坪摘清明菜做清明耙”,2018年5月20日走進首部《綦江縣誌》(道光版)編撰者羅星筆下的“綦江版《桃花源記》”,2018年7月1日的“三縣碑”一腳踏三縣,2018年7月8日邀請chenduxiu外孫女——80多歲的楊小惠女士到場綦走,2018年10月28日的涪陵“816兵洞”等活動。2023年2月7日,《重慶電視台》“天天630”《涪陵170餘年古橋亟待保護,文物保護志願者發出呼籲》,用4分43秒時長播報活動,華龍網、視界網等跟進報導。2023年2月15日,《綦江電視台》以《文物古蹟發掘 “綦走發現”志願者在行動》為題,用2分45秒的時長播報了通惠街道浸水村青雲古橋歷史文化的挖掘過程。
規則護團
“綦走發現”不貪圖人多去做大,重在品牌塑形象。摒棄絕大多數社團“登記制”的低門坎拉人湊人頭的做法,絕不對外公布群號任陌生人隨意“推門”進來“打醬油”。需由正式團員介紹連續三次“外掛”參加活動,通過“品性”初篩後才能入團,入團後得每月至少參加一次,否則退團,團員結構在相對穩定中也有一定動態,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流動中產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