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大清帝國
1910年(清宣統二年)正式建校。
中華民國
1925年(民國十四年),
綦江中學堂得以恢復,更名為“綦江中學校”,學制為初高中各三年,原修身課改為公民課,增設博物、理化等課程。因理化、英文老師缺乏,規定的課程未完全開足。一年後,因經費支絀而停辦。民國十五年(1926年),時局動盪,軍閥混戰,綦江土匪頻仍,學校難於恢復。
1927年(民國十六年),四川防軍二十一軍軍長
劉湘委任
孫一中為綦江教育局長,孫一中乃柬邀全縣教育界人士集議,向劉湘呈請,得到川康督辦秘書長劉鴻業之助,以附加
契稅和
屠宰稅為基金,恢復綦江中學校。校址仍在中街考棚(今
中山路國小),孫一中兼任校長,是年招生一個班,初基始定。
1928年(民國十七年)春,孫一中奉調任川康督辦公署政務視察員,由黃晴初繼任校長。黃校長墊支三百餘元辦學一年,因經費缺乏,招生困難,學校再一次停辦。
1929年(民國十八年),時局變面,邑人意見分歧,主張停辦。
1930年(民國十九年),綦江縣長吳國義呈上峰批准,在綦江縣立第一國小內,附設國中男生一個班,次年再招收男生一個班,由該國小校長田斗寅兼管。同時還在縣立第一女子國小附設國中班,招收女生。這兩個班形成了綦江中學的第一、二班。據綦江縣立第一國小校長田斗寅在《
日知雜錄》中說縣裡“推余長校”,故田斗寅為這一時期
綦江中學校長。後又因經費困難,再度停辦。
1932年(民國廿一年),孫一中又奉劉湘之令,再任校長。將縣立第一國小國中班改建為“綦江縣立初級中學校”。當年招生男生一個班,為綦中第三班。此時,全校共三個班,90人,教職工12人,改校名為“綦江縣立初級中學校”。
1933年(民國廿二年)春,縣立第一女子國小附設國中班,因經費困難,教師缺乏停辦。
1936年(民國廿五年)春,省教育廳派許仁接任校長,呈請教育廳,增設女生部,男女生分部編班授課,招收男生中七班,女生中一班。是年始制定綦中校旗、校歌、校徽。從1910年起至1938年(民國廿七年)止,校址一直在中街考棚(今古南鎮
中山路國小),中一班到中六班的學生均在這個老校址畢業(學生名單附表)。
1939年(民國廿八年),因避日機空襲,校址幾度搬遷,先後遷徙
永新張家溝、北渡南山坪,城裡的
城隍廟(現縣糧食局內)。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起,始在城西官山坡(即歐家灣,今實驗中學)修建數幢木架瓦蓋平房作為固定校址,並設女生部於連城莊。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吳克家接任校長,應各方之企,增設高中班。此時高中男女生共50餘人,更校名為“綦江縣立中學校”(因屬完中),並制題校訓“持身以謹,對人以誠;治學以恆,立事以勤”。全校學生除上正課外,初步開展了球類、越野、演講、生產、壁報、歌詠等課外活動。高中校舍建成後,用余屋一間陳列書報,供師生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民國卅八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解放軍接管了學校。此時,學校共15個班,在校生566人,高中3個班,學生121人,國中12個班,學生445人,教職工47人。
1950年2月,縣人民政府派
姚大年任校長,接管綦江中學。姚大年是解放後的第一任校長。
1950年3月,奉川東行署指示,改校名為“川東區綦江中學校”。在歐家灣(現實驗中學)擴建運動場,整修校舍,校容校貌大為改觀。
1951年,由歐家灣(現實驗中學)遷到現校址(新山村48號),上級撥款建成紅磚樓 (內有五間教室、十間辦公室、一間會議室)和青磚平房(內有四間教室、兩間教員辦公室)。
1952年,恢復高中招生。改春秋始業為秋季始業。
1952年,更校名為“四川省綦江中學校”。
1954年,上級再次撥款建成“五四”教學大樓(共有教室16間)和可容320人的女生宿舍。
1959年,綦江劃歸四川省重慶市管轄,更校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綦江中學校”。
1960年,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又撥款建成六零教學樓(共有教室12間,兩樓一底)和可容500多人的男生宿舍。
1966年,全校占地面積達150多畝,建築面積近一萬平方米。課桌、黑板全部換新,圖書館、實驗室擁有價值三十多萬元的設備,高國中理化生課全部皆開設實驗。
1988年,更校名為“四川省綦江中學”,為四川省重點中學。
1997年,重慶直轄,學校隨之更名為“重慶市綦江中學”,為直轄市首批重點中學。是年學校用於
電化教學和文印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共34萬餘元。新設語音教室,可供外語、語文、音樂等學科上課。18個班開設了微機課,配有專職教師二人,對近百名教師進行了計算機使用方法的培訓。學校購進一台
一體化印刷機,教學資料的印刷得到解決。新圖書室和資料室,面積共2436平方米,館外綠樹成蔭,室內設施完善,光線充足,空氣清新。1995至1996年,用於購書之費用達12.8萬餘元。到22013年至今藏書近五萬冊,報刊雜誌120餘種,凡《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所列24類書目幾乎都有。
到2009年,學校占地128039平方米,校舍面積66631平方米,有初、高中8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500餘人,教職員工330多人。
2010年1月19日上午,百年校慶活動正式啟動。並將於2010年9月30日正式開幕。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到2014年,學校占地128039平方米,校舍面積66631平方米,教職員工400多人、現有110個教學班,師生近7000名。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207名專任教師,有特級教師2人,高、中級教師123人,獲全國、省(市)榮譽稱號的9人,參加研究生進修的教師占45%。學校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學校,2008年承擔了全國、省(市)級科研課題10個,獲市級以上教研改革成果獎6項,以及參加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共15人。2009年至今,在重慶市各種優質課競賽中,8位教師喜獲一、二等獎;教育教學科研蔚然成風,教師先後在國家、省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00篇,充分顯示了雄厚的師資力量。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在“發展人人,人人發展”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2001年高考上線608人,上線率達 91.3% ,其中,本科上線人數367,上重點線人數178; 2002年高考再攀新高,上線人數644人,上線97.8%,上本科線人數462人,上重點線人數200人;2003年高考再創輝煌,上線數674人,上線率 97.5%。綦江中學建校七十多年來,已為高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人才輩出,桃李如雲,蜚聲海內外。近五年,學生在全國性比賽中獲一、二等獎68人(次),在市級比賽中155人(次)獲一、二等獎。學校始終把握時代脈搏,以培養
創造性人才為目標,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藝體節、文學社、英語沙龍、科技活動月、心理諮詢室及各類興趣活動異彩紛呈。近四年中80人(次)獲市體育競賽前8名,6人獲第一名,許多同學進入藝術院校深造。
2014年高考重本上線476人(含體藝重點院校33人),理科最高分664分,文科最高分634分,600分以上44人,空軍飛行員2人,
民航飛行員6人,本科上線1538人,高考上線率為99.4%,高考取得歷史新突破。
學校榮譽
綦江中學優良的辦學效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學校先後獲得“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德育先進單位”、“重慶市社會主義
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衛生先進單位”、“重慶市植綠、護綠先進單位”、“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重慶市電子化、規範化考點”等數十項殊榮。
校園文化
學校校訓
四十年代校訓:持身以謹 對人以誠 治學以恆 立事以勤 九十年代校訓:勤奮 求實 開拓 致知
如今校 訓:發展人人,人人發展
校徽含義
總體構思:“綦江中學”打頭字母“QZ”形變組合而成。
總體寓意:綦江中學這顆綦河畔的明珠正朝氣蓬勃、滿懷希望、前景輝煌。
紅色圖案:燃燒跳動的火苗,寓紅燭育人;蓬勃生氣的幼苗,寓意綦中莘莘學子。
藍色圖案:藍色環狀,寓波光粼粼的綦河。
學校校歌
走進春天 迎著朝陽
綦河懷抱的美麗的地方
綦江中學我可愛的校園
是我們成長的課堂 是我們成長的課堂
勤奮求實開拓之至 尊師愛生 教學相長
青春歲月懷抱愛國的理想 燭光普照萬千桃李棟樑
啊同學們同學們 啊同學們同學們
勤奮讀書有志向 一代風流看今朝
勤奮求實 開拓致知 尊師愛生 教學相長
青春歲月懷抱愛國的理想 燭光普照萬千桃李棟樑
啊同學們同學們 啊同學們同學們
勤奮讀書有志向 一代風流看今朝
學校領導
任 別
| 校 長
| 任 職 時 間
|
第一任
| 屈孫塢(一說屈厚荃)
| 1910---1911
|
第二任
| 田斗寅
| 1925---1926
|
第三任
| | 1927---1928.8
|
第四任
| 黃晴初
| 1928.8---1929.8
|
第五任
| 田斗寅
| 1930.8---1932
|
第六任
| 孫一中
| 1932---1936
|
第七任
| 許仁
| 1936.3---1938.3
|
第八任
| 田慕寒
| 1938.3---1939.3
|
第九任
| 桂長城
| 1939.3---1941.8
|
第十任
| 劉仕錡
| 1941.8---1943.8
|
第十一任
| 鄧康彬
| 1943.8---1944.8
|
第十二任
| 劉鶴笙
| 1944.8---1945.8
|
第十三任
| 吳克家
| 1945.8---1949.11
|
第十四任
| 姚大年
| 1950.3---1953.6
|
第十五任
| 曹曙中(代理)
| 1953.6---1954.7
|
第十六任
| 程宏遠
| 1954.7---1961.9
|
第十七任
| | 1961.9---1962.9
|
第十八任
| | 1962.9---1966.6
|
第十九任
| 邵世文主持工作
| 1966.2---1967
|
第二十任
| 何雲輝等先後任革委會主任主持工作
| 1967---1970.12
|
第二十一任
| 邵世文主持工作
| 1971.1---1972.10
|
第二十二任
| 陸志軒主持工作
| 1972.10---1974.8
|
第二十三任
| 趙應南主持工作
| 1974.8---1978.7
|
第二十四任
| 程英才
| 1978.8---1981.8
|
第二十五任
| 盧永忠
| 1981.8---1983.7
|
第二十六任
| 伍龍駒
| 1983.8---1985.4
|
第二十七任
| 任漢欽
| 1985.4---1991.7
|
第二十八任
| 王朝榮
| 1991.8---1999.8
|
第二十九任
| 陳文健
| 1999.8---2003.12
|
第三十任
| 葉雨
| 2004.3---2007.6
|
第三十一任
| 劉玉才
| 2007.6至今
|
知名校友
李兆偉: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5師教導隊赴朝鮮作戰,參加作戰整整兩年半。歷任第35師104團1營參謀、第35師司令部作戰參謀。
孟喬生:加拿大航海企業家。
邱仲奇:曾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館外交官,定居美國
西雅圖,1987年回母校設立“邱仲奇獎學金”。
楊與嶺:台灣大法官,著名法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