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綠色玫瑰鸚鵡體長37厘米,體重127-142克。這種鸚鵡鳥體為黃綠和黃色交雜;前額紅色,臉頰下方帶有一塊深藍色的羽毛;頸部後方、背部上方和肩膀的羽毛帶有點黑色,並且不規則帶有深綠滾邊;胸部和腹部為暗黃色,尾巴上方覆羽和背部下方為深橄欖色,尾羽內側為黃色並帶有淺紅;上方尾羽中間為綠色,外側羽毛為藍色,尖端淺色;尾巴內側淺藍;鳥喙灰白,虹膜棕色。
雌鳥前額的紅羽面積較小,喉嚨大部分為淺橙色,鳥喙較窄也較小。幼鳥羽色較深,大部分均帶有淺綠色,背部有較寬的橄欖綠滾邊,翅膀內側帶有淺色的條紋,需要15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體色。
綠色玫瑰鸚鵡(圖冊1)
棲息環境
綠色玫瑰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熱帶草原、石南叢生的荒野、牧地、果園、公園和花園等處。
生活習性
綠色玫瑰鸚鵡平時大多成對或是組成4到5隻左右的小群體,偶爾會聚集比較龐大的數量;時常和同屬中的深紅玫瑰鸚鵡和東部玫瑰鸚鵡一起活動;年輕的幼鳥有時候會聚集20隻左右的群體;平時相當吵雜,喜好在地面覓食;除非冬季嚴寒或是食物短缺才會在不同高度之間來回遷移,否則大多在同一地區活動;綠色玫瑰鸚鵡和其他同屬中的玫瑰鸚鵡不同,飛行時並非波浪狀,而是相當強而有力的拍動翅膀,有時候儘管飛行一段很長的距離仍然能夠維持相當的高度;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刺耳的叫聲,有點類似同屬中的深紅玫瑰鸚鵡幼鳥的乞食聲。
綠色玫瑰鸚鵡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
綠色玫瑰鸚鵡(圖冊2)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巴斯海峽群島中較大的島嶼。
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 9-1月間,一年產1-2窩。築巢於樹洞內,洞深約一米,離地面約30米。每窩產4-6枚卵,卵圓形,白色,表皮有點發亮,大小在22×26毫米之間,雌鳥單獨孵化19-24天,雄鳥一天餵食雌鳥2次,5周后幼鳥羽毛長成,再與親鳥相處一個月後即離巢。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在當地種群數量多,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