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

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

《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是2021年1月3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規定了綠肥-鴨-有機稻生產的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於廣西境內綠肥-鴨-有機稻的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
  • 外文名: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based on green manure - duckfarming mode
  • 標準號:DB45/T 2245-2020
  • 發布日期:2020-12-28
  • 實施日期:2021-01-31
  • 中國標準分類號:B05
  • 國際標準分類號:65.020.01
  • 批准發布部門: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方法標準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綠肥是傳統農業精華,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平衡養分、修復土壤、保護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廣西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地區,稻田溫熱資源豐富,適合發展稻底和萍藻綠肥植物,近年來,吸收稻田養鴨精華的稻鴨種養技術被逐漸套用到有機稻生產中來,稻鴨種養中往往通過商品有機肥補充肥源,鴨子取食外補餵飼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有機肥和畜禽糞便中的重金屬和激素又給土壤造成潛在的危險,直接影響稻米安全,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稻田天然清潔、持續肥源和鴨子健康食源是有機稻生產中亟待解決關鍵生產技術問題。因此,制定了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

編制進程

  • 標準前期研究工作基礎
該標準提出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自2011年起,就開始進行綠肥鴨有機稻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團隊先後獲得國家星火計畫項目、農業部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開發基金、廣西生態引導資金、廣西農科院基本業務專項等多個項目資助。項目組在稻田水生綠肥資源篩選、稻底綠肥利用、稻鴨健康食源、有機稻養分平衡調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實驗數據,研製出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
項目組成員在綠肥資源篩選與利用、農田有機資源可持續利用、禽糧耦合模式構建、產地環境安全控制、優質水稻栽培生產方面有豐富的科研工作經驗,充分驗證了項目可行性。研究成果授權專利3項,發表論文4篇,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這為規程的編寫制定並按計畫高質量地完成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實踐基礎。該標準規定了稻底綠肥、鴨密度管控、產地環境特徵、生物多樣性利用、有機稻養分平衡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收穫、儲藏及建立生產記錄檔案等技術措施。適用於稻田水生綠肥綜合利用、稻鴨生態調控的新型有機水稻生產。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質監局關於編制標準的工作要求,項目組成立了由胡鈞銘研究員為組長的標準起草工作小組,已於2014年8月上旬起對相關技術進行調查研究及試驗驗證,收集和驗證了起草編寫該項標準的各種技術參數。
  • 標準立項
2015年2月,該標準實施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提出制訂《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項目建議書。
2015年5月,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下文《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下達2015年第三批廣西地方標準制定(修訂)項目計畫的通知》(桂質監函〔2015〕185號),同意批覆該標準立項。
  • 起草階段
2015年6月-2017年2月,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組成單位專家、技術人員對該標準進行細化修改,論證完成“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相關工藝,形成了《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工作組討論稿)。
2017年3月-2018年4月,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組成單位專家、技術人員對該標準稻底綠肥、鴨密度管控、有機稻養分平衡調控等方面生產最佳化;組織單位專家和技術人員到南寧市、河池市、來賓市、柳州市、桂林市、賀州市、桂平市相關種植大戶及企業對生產標準、生產現狀進行實地調研,並對該標準生產流程進行標準化生產,最佳化標準生產參數。
2018年5月-2020年7月,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組織多次對該標準進行討論修改,完成《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徵求意見稿)。
  • 提出宣貫
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提出並宣貫。
  • 發布實施
2020年12月28日,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1月31日,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實施。

制定依據

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檔案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1.1-2020)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南丹興農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胡鈞銘、何鐵光、夏旭、韋翔華、莫啟利、蘇世鳴、李婷婷、韋燕燕、蒙炎成、劉開強、呂相沛、俞月鳳、張俊輝、周慧蓉、邵國勝、黃盛、覃慶福、黃遠賢、廖春良、張雅婷、澇泳、魏宗輝、何成光。

標準目次

前言
1範圍
1
2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術語和定義
1
4產地條件
1
5品種選擇
2
6前期準備
2
7種養管理
3
8稻鴨收穫
4
9生產記錄檔案
4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規定了綠肥-鴨-有機稻生產的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於廣西境內綠肥-鴨-有機稻的生產。

引用檔案

GB 3095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8080 綠肥種子
GB 9137 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T 19630.1 有機產品—第1部分:生產
NY/T 2410 有機水稻生產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245-2020)的制定,填補了綠肥鴨有機稻生產關鍵技術空白,綠肥鴨有機稻生產技術在生產實踐中被證明是一種良好的禽糧耦合的新型生態模式,實現增值增效生態環保,既受有農產品企業歡迎,也受農村合作社普遍歡迎,更容易被普通家庭種植戶接受,不僅可獲得綠肥有機米,而且可以獲得有機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在保障稻米糧食安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