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術與性理:北宋儒學轉型考論》是2009年3月1日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吳國武。該書以經籍文獻的梳理為基礎,以經學、理學的互動關係為中心,以思想史研究為指歸,為讀者勾勒出北宋儒學轉型的歷史面貌。
基本介紹
- 書名:經術與性理:北宋儒學轉型考論
- ISBN:9787507733334
- 頁數:313頁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次:第一版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507733334
- 尺寸:22.6 x 16.8 x 2.2 cm
- 重量:558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吳國武,湖南沅江人,文學博士。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任教,兼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研究領域為古文獻學,經學和古代思想文化。發表《周秦諸子書多出於國史,家乘論》、《略論北宋經學與儒家諸子學之互動》、《董迪(廣川詩故)輯考》等學術論文近20篇,出版有《中國佛教之旅·密蹤廣雪域》(自撰)、《中國古代航海史》(合著)、《全宋詩》(整理者之一)等圖書。
內容簡介
經學是傳統學術的根基,理學是宋人對儒學的新發展,二者的載體則是古代的文獻典籍。這種由文獻研讀通向思想解析的“古典學求史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具有細緻精微的長處。
目錄
序
引論
第一章 北宋儒學及其經學、理學形態
第一節“有體、有用、有文”:北宋儒學
一、“儒學”、“新儒學”、“宋學
二、北宋儒學的學術淵源、特點和成就
第二節疑古、通經、議論:北宋經學
一、作為學術形態的經學
二、北宋經學的學術淵源及歷史特點
三、北宋群經學述略
第三節“義理”、“物理”、“性命”:北宋理學
一、作為學術形態的理學
二、北宋所謂“義理”、“義理之學
三、北宋理學的歷史發展和內涵特點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士大夫的崛起:北宋經學新變及理學歧出之背景
第一節北宋的政治文化
一、“右文尊經,以為家法”:引經義議政
二、“君子、小人之大分”:士大夫黨爭
第二節北宋的制度文化
一、“邇英講學,游心聖道”:經筵講讀的日臻成熟
二、“根經術”、“本道理”:科舉取士的不斷改革
三、“橫經講評”、“學統四起”:官學私學的迅猛發展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經、子之間:北宋儒學的文獻轉型
第一節經傳文本與性理經典
一、本經與傳記
二、從本經次第和偏重看北宋儒學
三、從傳記次第和偏重看北宋儒學
四、性理經典的形成
第二節經解體式與理學文體
一、從傳記類體式到註疏類體武
二、從註疏類體式到北宋的議論類體式
三、理學文體的形成
第三節經學的子學化與理學
一、關於經學之儒與子學之儒
二、北宋經學的子學化過程
三、經子互動下的北宋理學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注經或論道:北宋儒學的思想轉型
第一節北宋經學思想和理學
一、北宋經學思想概述
二、“通經致用”與“明體達用
三、“道問學”與“尊德性
第二節《易》、《春秋》與北宋理學
一、從“天人之道”到“聖人之體用
二、“易乃性與天道”:北宋易學與理學
三、“正王道,明大法”:北宋春秋學與理學
第三節《詩》、《書》、三《禮》與理學
一、“以意逆志”:北宋詩經學與理學
二、“二帝三王之道”:北宋尚書學與理學
三、“禮者理也”:北宋三禮學與理學
第四節“四書”思想與理學
一、北宋《中庸》、《大學》之學與理學
二、“傳道立言”:北宋論語學與理學
三、“存心養性”:北宋孟子學與理學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北宋儒學轉型的歷史軌跡
第一節“慶曆正學”:理義歧出於經術
一、宋初:“崇禮義,尊經術
二、慶曆之際:“講道德,究經義
三、嘉祐之際:“道德性命之學始興
第二節“道學先生”:經術與性理之互動
一、“先論性命”與慶曆正學的分化
二、司馬光、邵雍:“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與“六經為本,不為訓解
三、周敦頤、張載:“文所以載道”與“正經然後一以貫天下之道
四、二程:從“由經窮理”到“不先明義理,不可治經
第三節從“元祐學術”至“伊川之學”:理學、經學的離合
一、理學、經學之間:以呂大臨、范祖禹為例
二、理學疏離經學:以謝良佐、楊時為例
三、存理學於經學:以劉安世、晁說之為例
四、走向理學化經學的“伊川之學
本章小結
結語
附錄北宋經學、理學簡表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