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股骨粗隆部旋轉截骨術

經股骨粗隆部旋轉截骨術,該手術保留自身股骨頭,改變壞死股骨頭持重區的設計合理,如病例選擇正確則療效肯定,但手術操作較複雜,要求較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股骨粗隆部旋轉截骨術
  • 別名:經股骨粗隆旋轉截骨術
  • ICD編碼:77.3502
  • 體位:側臥位
手術別名,手術分類,發展歷程,適應人群,手術禁忌,術前準備,麻醉方式,手術步驟,術後處理,

手術別名

經粗隆旋轉截骨術;經股骨粗隆旋轉截骨術

手術分類

骨科/非創傷性關節疾病手術/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

發展歷程

1972年Sugioka設計了經粗隆股骨頭頸旋轉截骨術,用於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其原理是將股骨頭前上部分的壞死區移至非持重區。為此,將股骨頭、頸整塊沿其縱軸向前或向後旋轉,使原來股骨頭無壞死部分的關節面變為新的持重區。至1988年Sugioka採用這一手術已對474個髖(378例)特發性和激素引起的股骨頭缺血壞死、65個髖(62例)髖關節骨關節炎、35例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23例骨骺滑移、19例Legg-Perthes病進行了治療。按照日本特發性股骨頭壞死調查委員會頒發的標準,將股骨頭缺血壞死分為4期(表3.14.3.2-1)。
這一方法很快在歐美等地推廣。Borden和Gearen(1990)報導了對Sugioka的經股骨粗隆部旋轉截骨術的簡化與改進。
自1982年以來國內開展這一手術,經驗是:該手術保留自身股骨頭,改變壞死股骨頭持重區的設計合理,如病例選擇正確則療效肯定,但手術操作較複雜,要求較高。

適應人群

經股骨粗隆部旋轉截骨術適用於:
1.Sugioka認為壞死早期或壞死雖廣泛但無進行性塌陷者手術可獲得最佳療效。對壞死Ⅱ期,其術後無痛、無進行性塌陷者,成功率為89%。對壞死Ⅲ期,成功率為73%。對壞死Ⅳ期,成功率為70%。
2.股骨頭後部完整區域的大小與進行性塌陷的關係:Sugioka強調從髖關節側位像上測定股骨頭壞死區的大小。他認為,如股骨頭後部骨完整區小於1/3,則有36%的病例可出現繼續塌陷,成功率為64%,如完整區小於股骨頭總面積的1/3,則成功率為93%。

手術禁忌

1.雖然Sugioka對Ⅳ期股骨頭壞死也有手術療效統計,但病人變化範圍較大,包括股骨頭大片塌陷、大粗隆上移甚至髖關節半脫位,故Ⅳ期病例視為相對禁忌。
2.全身情況差,正在套用激素者不宜手術。

術前準備

1.術前應完成普通X線片、放射性核素掃描、MRI檢查,以利正確分期。
2.髖關節X線片中拍攝側位片應囑病人仰臥位,髖關節屈曲90°、外展45°、內外旋0°位,以便檢查壞死區位於股骨頭前方或後方以及測定股骨頭壞死區所占比例。

麻醉方式

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側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採用改良式Oiller切口、髖關節外側切口、改良式Simth-Petersen切口均可完成手術。手術相關解剖。
2.粗隆間截骨
顯露大粗隆,在基底部將其截斷,連同其上附著的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一併向近側翻開。在粗隆間窩將附著在此的外旋短肌切斷,廣泛顯露前、後關節囊,在股方肌的下緣注意保護旋股內動脈的後支。在髖臼邊緣附近環形切開關節囊。在X線引導下自大粗隆處由外向內插入兩根導針,該針應與股骨頸垂直,並在正側位X線像上均居於股骨頭頸中央。用電鋸做粗隆間截骨,截骨線應在粗隆線的遠側10mm,並保持與股骨頭頸的中軸線垂直。然後做第2條截骨線,該線應位於小粗隆上緣,垂直於第1條截骨線,截骨後應使小粗隆遠側部保留。保留的小粗隆部分將來幫助支持旋轉後的頭頸部分。如果病人壞死區廣泛,則應有意的將截骨平面傾斜,使股骨頭頸達到旋轉及內翻位。在完成第2條截骨線後,應再檢查並截斷股骨頭頸與股骨有連線的骨性部分,使股骨頭頸能與粗隆間線相接觸。
3.股骨頭旋轉
以插入股骨頭頸內導針為軸,向前旋轉股骨頭頸部45°~90°,旋轉的度數依照壞死區範圍而定,其原則是將壞死區旋出持重區。股骨頭頸旋轉後,可通過大粗隆外側採用加壓鏍絲釘,或加壓滑動鵝頭釘將其固定。將近側大粗隆連同其上附著肌肉翻下,使大粗隆遠近兩端對合,如股骨頭的粗隆間嵴妨礙大粗隆的密切對合應予修整。然後用鋼絲將斷端固定。手術結束後應再行X線檢查,以確定股骨頭壞死區確實已在非負重區內。
4.縫合切口
常規沖洗並逐層縫合傷口。

術後處理

1.患肢皮膚牽引,重2~4kg,持續3周。
2.術後立即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鍊。
3.3周后開始髖關節活動練習。
4.術後12周開始患髖部分負重。
5.術後半年之內應使用雙拐幫助行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