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解釋:受價與覓價

經濟解釋:受價與覓價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解釋:受價與覓價
  • 作者:張五常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34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外文名:Economic Explanation, 2012 Edition Book Three: Price Taking and Price Seaching-t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633756, 750863375X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經濟解釋(卷3):受價與覓價》為“經濟解釋”系列之一,張五常自稱《經濟解釋》系列是“認真寫成的最後一本經濟學著作”。被世人公認為是集張五常平生學術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經典著作。《經濟解釋》系列基本囊括了張教授的學術思想。
1982年,張教授在港大的就職演說中倡導:讓我們做經濟解釋的弄潮兒。這本集子,正是這一思想的貫徹。
《經濟解釋》系列著作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行為。融入了“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產權和交易費用理論。

作者簡介

張五常,香港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他於1967年獲博士學位後,先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他進一步發展產權理論及交易費用概念,主張只要產權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資源最有效運用。他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界。自20世紀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學經濟系任教,開始在香港報界以產權理論分析時局,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引發強烈的學術反響。曾出版作品:《佃農理論》、《五常學經濟》、《經濟解釋》、《中國的前景》、《中國的經濟制度》、《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市價的性質
第一節:市價約束競爭
第二節:無形之手的闡釋
第三節:造勢與造價
第四節:價格偏差的壓力
第五節:泡沫的闡釋

第二章:受價的行為
第一節:公司理論是重災區
第二節:受價的概念
第三節:漠視局限人數不符
第四節:供應曲線的闡釋
第五節:剪刀比喻誤導
第六節:租值含量主宰撤退
第七節:生產的邊際成本
第八節:交易速度與期貨市場

第三章:壟斷的詛咒與成因
第一節:壟斷的闡釋
第二節:亂來的價值觀詛咒
第三節:鄧麗君現象的延伸
第四節:阻止競爭的壟斷
第五節:自然壟斷之謎

第四章:知識資產需要保護嗎?
第一節:知識保護的變化
第二節:發明專利的傳統觀
第三節:阿羅的想像與世界的現實
第四節:商業秘密
第五節:發明專利界定研發權利
第六節:交易費用促成專利制度

第五章:反托拉斯的謬誤
第一節:為什麼要研究反托拉斯
第二節:以本傷人
第三節:拒絕與串謀
第四節:結語

第六章:成本定律與覓價行為
第一節:馬歇爾的失誤
第二節:契約結構主宰成本定律
第三節:榨取盈餘提升效率
第四節:邊際成本的擠迫效應

第七章:價格分歧與捆綁銷售
第一節:價格分歧不易辨識
第二節:價格分歧的原因
第三節:捆綁銷售變化多
第四節:隱瞞訊息與全線逼銷
附錄一:賣枯者言
附錄二:炒黃牛的經濟分析

第八章:訊息費用與市場應對
第一節:以物為本論訊息
第二節:三位大師的訊息經濟觀
第三節:以人為本的訊息不對稱理論
第四節:翡翠訊息與玉石定律
第五節:藝術收藏與拍賣現象
第六節:競爭市場的覓價行為
附錄一:訊息費用與類聚定律
附錄二:欺騙定律——鹹水草與淡水蟹
附錄三:打假與收藏第一定律
後記:本卷難讀源於兩個淺問題

文摘

第一章:市價的性質
“價”一詞有幾個意思。這裡要分析的是“市價”,即是在市場交換物品或服務的相對價格。今天的社會,為了節省交易費用,這交換一般以貨幣或金錢做媒介,但在思考市價問題時同學們還是要從貨幣之外的物品或服務的交換想,想..實質交易的比率——相對價格是也。不要讓貨幣的引進左右這想法。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是說貨幣與實質物品之間的相對價格有了變動,是另一個話題,我要到分析貨幣制度時才處理,目前打算在最後一卷的最後一章。
美麗的均衡是小騙
老師阿爾欽說過一句我曾經幾次提及的話:“價格決定什麼比價格是怎樣決定的重要。”在《科學說需求》中我分析了在競爭下市價或價格是怎樣決定的。那不是圓滿的分析。我是從一個邏輯上不可能錯的均衡點出發,回頭以堆砌的方法推理,騙一下同學。不是騙很多,騙一點。不能不騙,因為在那裡深入地分析市價同學們不會讀得懂。
該均衡點是競爭下的均衡,說不同需求者的邊際用值相等,而這相等的邊際用值再等於市價。邏輯上這老生常談的均衡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加進生產,這相等要再加上邊際產出成本,也美麗。困難起於我們問:是什麼樣的局限會導致這美麗均衡的出現呢?要是我們假設交易費用不是零,這均衡說的“邊際”相等當然不會出現。要是我們假設所有交易費用是零,市場不會出現,更勿論市價了。我在《收入與成本》第八章第四節——《市場節省了些什麼?》——探討了這個問題。再深入的分析要從科斯定律說起,那是卷四的話題。這裡只能說,上述的美麗均衡點可以用作一個思想的憩息處,加進交易費用會有另一個不同的均衡;從另一端看,我們可採用卷二第八章第四節的方法,把交易或制度費用從高處減下來,找到另一些均衡。
解釋經濟現象永遠是把局限條件或加或減,務求這些局限的變動在原則上可以觀察到,然後推出可以驗證的假說。均衡不是事實,無從觀察,不同的均衡點是讓我們在這裡那裡憩息一下,站住了腳再想下去。
第一節:市價約束競爭
阿師說價格決定什麼比價格是怎樣決定的重要,一九六三年我聽到時如中電擊。是在課堂上聽到的。這句話影響了我後來在經濟學上的發展,使我在“租值消散”的思維上走得比其它人遠(見《中國的經濟制度》第二與第三節及《收入與成本》第八章)。賣花當然贊花香,我今天認為不深入地理解租值消散的多種含意,經濟體制的運作不容易全面掌握。
市價決定什麼?阿師之見,是市價決定在競爭下誰勝誰負,即是一個約束競爭的準則。願意出價購買是贏家,不願意出是輸了。是否富有是另一回事。一個富人可能不購買上佳的牛奶給孩子喝;一個窮人可能購買上佳的牛奶養狗。富有的人有較多的選擇是事實。不是說笑,我今天還擁有的﹑不容易買到膠捲的名牌照相機,可能多過地球上的首富;我擁有名貴墨水筆七支,稿紙的講究可能冠絕天下。但我用的手機五年前以三百大元人民幣購得,不壞不換,一位朋友看不過眼,要送我一部有神奇功能的,我婉卻了。我是個對先進科技有抗拒感的古人。
唯一沒有租值消散的競爭準則
這就是市場。你在早上多吃一隻雞蛋,地球上總有另一個人少吃一隻——在競爭吃雞蛋這玩意上你把這個人殺下馬來。市價是決定競爭勝負的一個準則。《科學說需求》第三章解釋過,決定競爭勝負的準則有多種,市價只是其中之一。後者是個很特別的準則,因為是唯一的不會導致租值消散的競爭準則。一七七六年斯密說得好:“給我那我需要的,你可獲這你需要的,是每次交易的意思。”你要拿出一些有價值的物品來換取另一些,而這換取的比率稱市價。盜竊不論,打家劫舍不談,你拿出來交換的要不是自己的產出,就是他人的產出到了你手上(例如親友送給你的禮物或金錢),而這產出代表..對社會作出了貢獻。以自己對社會的貢獻換取他人對社會的貢獻是沒有租值消散的競爭行為,交換的比率是市價。
阿爾欽當年可沒有帶到租值消散這話題上去。但他提到,如果以市價來決定競爭勝負這個準則被壓制,其它準則會出現。一九六六年我研究佃農的分成率受到政府管制時,看到類似公海捕魚那種競爭帶來的租值消散。跟..研究香港的租金管制,發覺租值消散的現象來得明顯。再跟..研究一般的價格管制,同事巴澤爾和我達到的共識,是政府管制..市價,其它會出現的競爭準則——例如排隊輪購——在某程度上一定會出現租值消散:排隊的時間成本對社會什麼貢獻也沒有。這裡牽涉到的學問不淺,因為市價受到壓制,會出現的其它競爭準則可以有多種,解釋現象或行為我們要推斷哪種準則會出現。這是我一九七四年發表的《價格管制理論》的主要內容,卷二《收入與成本》第八章第三節作了初步介紹,跟..在卷四《制度的選擇》會再深入地討論。這裡詳述是近於題外話了。不要忘記,本章寫的不是市場,而是市價的性質,the natureof price是也。
簡言之,在局限下減少租值消散是《價格管制理論》的主旨,這理論不僅讓我在一九八一年推斷了中國會走的路,也讓我明白昔日中國的體制運作,知道以等級界定權利與走後門等行為都是為了減少租值消散。
市價決定在競爭下誰勝誰負,即是一個約束競爭的準則。願意出價購買是贏家,不願意出是輸了。是否富有是另一回事。一個富人可能不購買上佳的牛奶給孩子喝;一個窮人可能購買上佳的牛奶養狗。富有的人有較多的選擇是事實。

序言

《經濟解釋》原來分三卷:《科學說需求》﹑《供應的行為》﹑《制度的選擇》。這次大修——其實大部分是重寫——三卷變為四卷,因為《供應的行為》分為上篇《收入與成本》與下篇《受價與覓價》。只寫四卷,《制度的選擇》是最後的。七十六歲,大限將至也。
十二年前我動工寫《經濟解釋》,三卷寫了兩年。今天只重寫《受價與覓價》(《供應的行為》的下篇)就用了十六個月。昔日有其它工作,今天無所事事,容易集中,算思考與動筆時間,每字算,今天多用了不止一倍。記憶力與體力是衰退了,但想像力與分析力皆昔日桃花,依舊也。有長進的是對問題重要性的判斷,而經濟是老人的學問,在觀察上今天比十二年前老到。
《科學說需求》與《收入與成本》詳盡地介紹了經濟學的理論與概念,簡單的,但變化複雜。這可能比複雜但沒有什麼變化的理論與概念難學。世界複雜,解釋複雜的現象我堅持用簡單的理論與概念,但要用出變化才可以有系統地處理複雜的觀察。這是經濟科學的主要困難。跟著的《受價與覓價》與《制度的選擇》是把前兩卷教的理論與概念套用到複雜的現象去。這裡說的套用是解釋行為,是推斷現象,而用上的例子多是實例,重視細節,可以驗證的假說差不多頁頁皆是。這跟同學們常見的“套用經濟學”書本教的是兩回事。
張五常
二○一二年四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