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原理:價值與技術(劍橋高級經濟學譯叢)

經濟政策原理:價值與技術(劍橋高級經濟學譯叢)

《經濟政策原理:價值與技術(劍橋高級經濟學譯叢)》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意]尼古拉·阿克塞拉 。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政策原理:價值與技術(劍橋高級經濟學譯叢)》
  • 作者:[意]尼古拉·阿克塞拉
  • ISBN:7-300-03627-9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01-10
  • 裝幀:平裝
  • 開本:18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意]尼古拉·阿克塞拉 著
出版時間:2001-01-10
字 數:621 千字
書 號:F1091
ISBN:7-300-03627-9
譯 者:
包 裝:平
印 次:1-2
開 本:18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社會偏好(社會決策)形成的過程、制度選擇以及政府的當期決策。一般地說,經濟政策領域包括利用經濟分析知識的任何學科以及作為任何經濟主體行為指南的其他學科。本書各篇是以抽象程度遞減的方式安排的。第1篇,討論社會偏好的界定過程。第2篇,考察這些偏好對社會制度的影響,特別是對在政府與市場之間選擇的影響。這兩篇構成了福利經濟學的內容。第3篇,概述理性公共行為的結構,描繪社會各經濟主體的更加現實的情況以及界定和執行政府行為的過程。第4篇至第6篇研究在封閉經濟和開放經濟條件下,在微觀經濟和巨觀經濟層面上,政府在各領域裡的活動。

章節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經濟政策
1.2
經濟現實與社會偏好
1.3
內容安排與學科體系
1.4
小結
1.5
主要概念 第1篇
社會偏好的界定 第2章
個人偏好與社會偏好
2.1
福利經濟學
2.2
構建社會次序
2.2.1
在直接和間接社會次序之間 作出選擇
2.2.2
加總個人偏好
2.3
有關個人效用的“信息”與個人間比較
2.4
小結
2.5
主要概念 第3章
帕累托原則與“新福利經濟學”
3.1
加總不可比序數偏好與帕累托原則
3.1.1
消費效率
3.1.2
生產經濟中的效率
3.1.3
效用可能性邊界
3.1.4
一般均衡理論的局限性
3.2
帕累托原則的局限性及其克服努力:新福利經濟學
3.3
補償原則
3.4
塞特夫斯基的“雙重”標準
3.5
阿羅和不可能性定理
3.6
投票理論
3.6.1
一致性規則
3.6.2
多數投票
3.7
附錄:帕累托效率條件的正規闡釋
3.8
小結
3.9
主要概念 第4章
公平理論、福利函式和社會最優
4.1
“公平理論”的必要性
4.2
個人之間的比較、公平標準以及社會福利函式
4.2.1
功利主義社會福利函式
4.2.2
貝爾努利-納什社會福利函式
4.2.3
羅爾斯社會福利函式
4.2.4
伯格森-薩繆爾森社會福利函式
4.3
選擇社會最優
4.4
庇古的功利主義
4.5
羅爾斯的公平理論
4.6
非福利主義的公平原則
4.6.1
諾茲克的公平理論
4.6.2
森的公平理論
4.7
小結
4.8
主要概念 第2篇
社會選擇、政府與市場 第5章
社會偏好和制度
5.1
市場和政府的作用
5.2
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定理
5.3
第一基本定理
5.4
第二基本定理
5.5
拓展上述定理
5.6
作為澄清“看不見的手”(局限性)的第一定理
5.6.1
“看不見的手”與第一定理
5.6.2
現實世界中市場的局限性
5.6.3
一般均衡理論的局限性
5.6.4
帕累托最優的局限性
5.7
從第二定理來看市場和政府
5.7.1
有利於市場的缺乏說服力的規範性內容
5.7.2
配置與再分配的可分離性
5.8
小結
5.9
主要概念 第6章
市場失靈:微觀經濟層面
6.1
引言
6.2
完全競爭和現實中的市場
6.2.1
主體眾多與規模收益
6.2.2
自由市場的進入與退出
6.2.3
再論效率的概念
6.2.4
完全競爭的其他假定
6.3
不完全市場和外部性
6.4
外部性與科斯定理
6.5
共用品
*6.6
對共用品的規範討論
6.7
交易成本和不對稱信息
6.8
次優理論
6.9
收入分配和公平
6.10
功德需要
6.11
小結
6.12
主要概念 第7章
市場失靈:巨觀經濟層面
7.1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
7.2
失業
7.3
通貨膨脹
7.4
失業和通貨膨脹的短期分析
7.4.1
“古典”巨觀經濟理論中市場重新達到 平衡的能力
7.4.2
對凱恩斯和卡萊茨基的評論
7.4.3
重新認識經濟恢復均衡的能力:庇古和 帕廷金
7.4.4
“自然”失業與政府的局限性:弗里德曼 的觀點
7.4.5
在新古典總量經濟學中政府干預的無效性
7.4.6
關於非自願性失業的一些最新理論
7.4.7
主要分析模型的正規闡釋
7.5
增長和發展
7.6
增長理論中的市場失靈
7.6.1
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
7.6.2
新古典增長模型和後凱恩斯主義增長模型
7.6.3
內生增長理論
7.7
小結
7.8
主要概念 第3篇
經濟政策的規範理論與實證理論 第8章
經濟政策的規範理論
8.1
作為理性主體的政府
8.2
計畫
8.2.1
含義和基礎
8.2.2
計畫的組成要素
8.2.3
一個例子
8.3
經濟政策目標
8.3.1
固定目標
8.3.2
優先法
8.3.3
彈性目標:可變邊際替代率的社會福利函式
8.3.4
彈性目標:不變邊際替代率的社會福利函式
8.4
經濟政策的工具
8.4.1
定義
8.4.2
不同類型的工具
8.5
模型
8.5.1
模型的結構化形式
8.5.2
簡化形式模型
8.6
古典方法的局限性及其擴展
8.7
盧卡斯評論
8.8
盧卡斯評論的正規解釋
8.9
附錄1:兩個目標情況下的結構模型和簡化模型
8.10
附錄2:矩陣形式的決策模型
8.11
小結
8.12
主要概念 第9章
政府失靈:經濟政策實證理論的要素
9.1
代表社會群體
9.2
代理問題:政治家的目標和政治經濟周期
9.3
代理問題:政府官員
9.4
社會群體、制度和經濟政策
9.5
市場和“非市場”失靈
9.6
界定政府干預的過程
9.7
小結
9.8
主要概念 第4篇
微觀經濟干預 第10章
提高效率的微觀經濟政策
10.1
目標、工具和模型
10.2
使市場發揮作用:最小的政府
10.3
外部性和公共政策
10.3.1
徵稅
10.3.2
消除外部不經濟的激勵措施
10.3.3
產生不經濟的可轉讓許可證
10.3.4
管制
10.4
在有外部性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的決策模型
10.5
共用品及其融資
10.6
市場力量、管制和公共企業
10.6.1
增強潛在競爭和有效競爭
10.6.2
反托拉斯法
10.6.3
價格管制
10.6.4
公共企業
10.6.5
動態效率與產業政策
10.7
小結
10.8
主要概念 第11章
再分配政策與最適課稅
11.1
公平理論和再分配原則
11.2
再分配政策
11.3
功利主義、支付能力與最適課稅
11.4
私人信息下的最適課稅:激勵相容稅種
11.5
最適稅收的特徵
11.6
效率與公平的取捨
11.7
最適商品課稅
11.8
稅收歸宿
11.9
另一種再分配形式與收入維持計畫
11.10
福利國家
11.11
對再分配政策的評價、單一稅和基本收入
11.12
小結
11.13
主要概念 第12章
社會選擇與成本—收益分析
12.1
私人項目與公共項目的選擇標準
12.2
確定項目的影響
12.3
對影響的估價
12.4
影子價格
12.4.1
非競爭性市場中的影子價格
12.4.2
影子工資
12.4.3
選擇社會貼現率
12.5
非交易物品的估價
12.5.1
對人生的估價
12.5.2
對環境的估價
12.5.3
對時間的估價
12.6
分配
12.7
不確定性
12.8
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論基礎
12.9
計畫框架下的影子價格
12.10
小結
12.11
主要概念 第5篇
封閉經濟中的巨觀經濟干預 第13章
巨觀經濟目標與貨幣政策
13.1
巨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工具和模型
13.2
貨幣經濟
13.3
金融中介
13.4
作為金融中1介機構負債的貨幣
13.5
中央銀行和基礎貨幣
13.6
銀行和存款
13.6.1
銀行資產負債表和存款乘數
13.6.2
對存款乘數更為複雜的分析
13.7
控制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
13.8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和主體
13.9
貨幣政策的實施:指標、操作性目標以及中介目標
13.10
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思考
13.11
小結
13.12
主要概念 第14章
巨觀經濟目標與財政政策
14.1
預算及其構成
14.2
收入、就業和稅收
14.2.1
一次總付稅
14.2.2
比例稅
14.2.3
累進稅
14.3
支出的資金來源
14.3.1
平衡預算
14.3.2
赤字融資
14.3.3
基礎貨幣融資
14.3.4
債務融資
14.4
公債
14.4.1
部分國家的歷史發展
14.4.2
公債增長的決定因素
14.4.3
債務增長的極限
14.4.4
債務削減政策
14.5
小結
14.6
主要概念
第15章
收入政策與價格政策
15.1
引言
15.2
收入分配、完全成本和收入政策
15.3
強制與收入政策
15.4
中央集權性政策
15.5
以市場為基礎的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