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的秘密(以色列經濟學家赫爾普曼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經濟成長的秘密(以色列經濟學家赫爾普曼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經濟成長的秘密》是以色列經濟學家埃爾赫南·赫爾普曼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2004年首次出版。

赫爾普曼在《經濟成長的秘密》中,論述了使對“經濟成長的實踐和理論”這個主題的理解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大量研究,用清晰、準確和通俗的話語總結和解釋了這些研究的關鍵信息。赫爾普曼簡潔地回顧、批評並整合了當時的研究——關於資本積累、教育、生產率、貿易、不平等、地理以及制度——闡明了其對全球經濟不平等的相關性。特別是,他指出:制度——包括產權保護、法律體制、習慣和政治體制——是解開經濟成長的秘密的鑰匙。解開經濟成長的秘密使得人們能夠制定把最貧窮的國家置於人均收入可持續增長的路徑的政策,享受經濟成長帶來的好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濟成長的秘密
  • 外文名:THE MYSTERY OF ECONOMIC GROWTH
  • 作者:埃爾赫南·赫爾普曼
  • 類別:經濟學
  • 字數:136000
  • 首版時間:2004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經濟成長的秘密》回顧了經濟成長理論的起源和發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該書側重介紹的是經濟成長理論在2004年之前20多年的進展。該書分七個章節。在第一章,作者對經濟成長的一些特徵事實進行了介紹。第二章介紹的是傳統的索洛模型。索洛模型強調經濟成長來自於資本積累,但是作者在第三章提到的對經濟成長來源的經驗分析卻揭示出,增長主要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非資本積累。正是對索洛模型的質疑和修正揭開了“新經濟成長理論”革命的序幕。從第四章到第七章,赫爾普曼分別探討了影響經濟成長的四個因素:創新、相互依賴、不平等、制度和政治。他認為技術進步與資本積累是相互作用的。技術進步提高了資本的生產率,從而提高了資本的積累率。

作品目錄

第1章 背景

第2章 積累
資本積累
趨同
人均收入差別
第3章 生產率
增長核
因果關係
生產率差別
收入變化的源泉
經濟成長的秘密
第4章 創新
第一次熱潮
第二次熱潮
研發水平
規模效應
通用目的技術
第5章 相互依賴
貿易條件
知識的傳播
研發
貿易量的證據
貿易政策的證據
研發的證據
第6章 不平等
不平等對增長的影響
不平等的來源
貧困者
第7章 制度和政治
史演變
法律起源
殖民影響
地理與制度
政治與經濟
小結
術語表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對於經濟成長秘密的探索,是所有經濟學家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曾提出專業化分工和市場交換對經濟成長的好處。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指出了國際貿易的財富效應。馬爾薩斯則從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出發,找到了技術進步、制度變遷和生產率的提高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道格拉斯的產權制度理論等都從不同角度探索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然而這些理論過於零散,不成體系。直到索羅提出“趨同假說”,才開創了經典的經濟成長理論。索羅認為經濟成長率會隨著資本密集程度的變化而變化,當一個國家的資本密集程度上升時,經濟成長會放緩,反之亦然,因而最終各國的邊際增長率會相同。隨後,巴羅曼昆和羅默等經濟學家又為“趨同假說”打補丁,提出了“條件趨說”。
赫爾普曼不贊成趨同說,他指出增長理論應該更關注技術進步,因為技術進步能夠導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不只是資本的積累。創新具有正面的外部性,能夠促使收益遞增,抵消資本積累帶來的邊際收益遞減趨勢,從而維持經濟的持續增長。赫爾普曼總結了他對這一主題的理解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大量研究,從資本積累、技術進步、知識創新、開放貿易、收入分配和制度變遷等角度,清晰、準確又通俗地對這些研究做了解釋,並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從而寫成了《經濟成長的秘密》一書。作者試圖告訴人們:關於經濟成長,經濟學家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以及還需要學習什麼。

作品思想

一、背景
《經濟成長的秘密》的第一章中,赫爾普曼首先介紹了經濟成長的特徵事實。赫爾普曼列舉的大量特徵事實讓人們看到,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均收入顯著增長,但是貧富差距也在持續擴大。“趨同假說”告訴人們各國的邊際增長率最終會相等,這就是說落後國家最終能趕上已開發國家。但真實世界裡人們卻看到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正在擴大,哪怕有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的扶貧工作,這種擴大的趨勢依然明顯。索洛模型預言的趨同卻遙遙無期,還存在趨異的力量促使富裕國家突然加速前進,進而遠遠走在貧窮國家前面。人們需要很好地識別趨同的力量和趨異的力量。
二、積累
《經濟成長的秘密》的第二章主要介紹的是傳統的索洛模型。索洛模型強調經濟成長來自於資本積累,但是赫爾普曼並不同意此觀點。索洛開創了經典的經濟成長模型,把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和勞動力——當成影響經濟成長的變數。在土地既定的條件下,索洛認為經濟成長是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勞動力)積累的結果。
各國儲蓄率和人口增長的變化導致了長期資本密集度的不同。一方面,較高的儲蓄率促進了短期的人均收入增長率,提高了長期資本密集度;另一方面,較高的人口增長率降低了短期人均收入增長率和長期資本密集度。因此,對有條件趨同的估計需要控制各國儲蓄率和人口增長率的變化。曼昆、羅默和韋爾的研究就遵循了這一思路,把人力資本積累加入他們的模型。與物質資本的積累並行不悖,他們假定收入的一個固定比例被投資於人力資本。他們使用工作年齡人口中的中學入學率代表投資於人力資本的收入比例,進行這些修正後,模型能夠很好地解釋數據。他們認為索洛模型的解釋力還是很強的。赫爾普曼並不同意這一觀點。他指出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是相互作用的。技術進步提高了資本的生產率,因此刺激了資本積累。如果沒有注意到技術進步和投資之間的相互關係,經濟學家會錯誤地把資本積累當做經濟成長的來源。
三、生產率
作者在第三章提到的對經濟成長來源的經驗分析揭示出,增長主要來源於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非資本積累。經濟學家使用全要素生產率的概念來度量用於生產的所有投入要素的綜合效果,而度量投入要素對產出增長的貢獻的方法是“增長核算”。
赫爾普曼認為各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是不同的,他認為分析資本積累實際上要考察技術進步的作用,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技術進步能導致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而不只是資本的積累,所以增長理論應該更關注技術進步。
四、影響因素
赫爾普曼在四、五、六、七這四章中分別探討了影響經濟成長的四個“I”:Innovation(創新,即技術對經濟成長的影響)、Interdependence(相互依賴)、Inequality(不平等,即收入分配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和Institution(制度,即政治和社會因素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創新(innovation),即技術進步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並提到了“創造性破壞”的概念。高質量的產品奪取了舊的、低質量產品的市場份額,因此經濟成長的常態是非均衡的。知識的積累帶來了外部性,產生了遞增的收益,抵消了投入積累中宿命的邊際收益遞減。赫爾普曼認為創新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決定因素。赫爾普曼認為人力資本的概念以及人力資本與“知識存量”的含義區別都未被清楚地闡明。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的一種重要機制,生產率加權的學校受教育年限為度量人力資本存量提供了一條自然的準繩。然而此類人力資本的積累不能支持長期增長。儘管有此限制,研究者們仍不斷發現,教育在經濟成長中起著主要作用。人力資本驅動的可持續的長期增長要求存在這樣的外部性,但當時的證據不能證明人力資本是否存在外部性。由於新知識的利益不限於其最初的創造者,因此在知識的積累中存在外部性。研究和開發創造新知識,因此如果知識的外部性確實存在,那么它們應該出現在研發活動中。確實有許多經驗研究指出了研發活動外部性的存在。這些都證明了創新是生產率增長的直接源泉。
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即國際貿易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赫爾普曼沒有指出自由貿易或者貿易保護主義何者更能促進經濟成長,他只是介紹了國際貿易中會影響經濟成長的幾個因素:貿易條件,知識的傳播、研發,等等。至於國際貿易對於經濟成長的具體影響,只能進行實證分析。
不平等(inequality),即收入分配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收入分配不平等會導致再分配,而收入再分配無疑會阻礙經濟的增長,但是通過何種途徑阻礙,不得而知。從中人們可以感受到這些知名經濟學家的學術道德,絕不會為了論證自己的某些主觀臆斷的結論來編造出一些原本並不存在的論據出來。不過經濟學家們普遍對於快速經濟成長對於改善不平等的作用比較自信,也許這是直接也是有效的方法。赫爾普曼接著考察了不平等和經濟成長的關係。赫爾普曼認為,總體來說,收入分配不平等對經濟成長是不利的,但究竟是通過何種渠道妨礙了經濟成長,仍然不得而知。不過,經濟學家對經濟成長對貧困的影響是更有自信。經濟成長提高了世界貧困人口的收入,可能會減少也可能會加劇貧富不均,但是快速的經濟成長是減少貧困的直接也是顯著的辦法。
制度(institution),即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赫爾普曼認為,在無序和專制的權衡中,制度和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決定了一國積累、改進和採用新技術的能力及其面臨技術變遷時的重組能力,它們所決定的經濟政策或促進或阻礙經濟成長。法律制度在所有權的保護方面起到核心作用,然而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是不同的,這直接影響到一國經濟的具體職能。殖民者所施加的制度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影響也備受關注,學者們對殖民者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懷有特殊的興趣,是因為法律制度對產權保護和政府機構的質量有系統的影響。初始條件和環境會影響制度的選擇,而制度會影響人們的行為。與研發投入或物質及人力資本積累相比,制度是決定經濟成長更基本的要素。一國經濟成長的潛力還取決於其適應這些變化的能力,而適應這些變化的能力又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了促進增長,制度也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尤其是需要跟隨技術變革進行調整。要想在這一前沿領域取得進展,研究者需要確認制度如何影響經濟成長及不同的制度之間如何相互作用。雖然只取得了有限的進展,但對不同制度及其與經濟成長之間關係的研究是一項非凡的工作。赫爾普曼承認,人們才剛剛開始對制度的研究。只有更好地理解制度和經濟成長的關係,才能最終揭開經濟成長之謎,也能夠使得經濟學家在提出政策的時候少犯一些錯誤。

作品評價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羅:赫爾普曼的分析力和對經濟成長這一主題的專長使他寫出了《經濟成長的秘密》。該書廣泛地涉及了相關問題,從價格和收入造成的技術發展及其結果到制度變革,非常適合對經濟成長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書中對不同觀點以及有高度代表性的文獻的評價審慎而睿智。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施萊弗:赫爾普曼為人們理解經濟成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經濟成長的秘密》中,他回顧和評估了人們已經學過的東西。書中的每一頁都閃耀著博學和睿智的光芒。

作者簡介

埃爾赫南·赫爾普曼(Elhanan Helpman),以色列經濟學家,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1997年起),新貿易理論和新增長理論的奠基者。1946年生於前蘇聯,1957年移居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69)和碩士學位(1971)後,於1974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與克魯格曼合作)、《貿易政策和市場結構》(與克魯格曼合作)、《全球經濟中的創新和增長》(與格羅斯曼合作)、《特殊利益政治》(與格羅斯曼合作)、《特殊利益集團和貿易政策》(與格羅斯曼合作),以及《經濟成長的秘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