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中國1978-2010

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中國1978-2010

《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中國1978-2010》內容簡介:以熨平經濟波動為使命的財政政策及其最直接的手段——公共支出,在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由擴張性巨觀經濟政策引發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比如政府財政赤字、地方債務膨脹、政府投資主導引發的擠出效應、增稅預期以及由此帶來的未來有效需求不足隱憂等,都將會對我國的長期經濟成長產生影響。 公共支出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穩定經濟的職能,但無論是總量還是結構,其對經濟成長的作用都具有兩面性。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和經濟成長最大的公共支出規模與結構,是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作用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目標。 在有限的資源和政府債務膨脹存在隱患的情況下,研究和探討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的作用、公共支出的最優規模與最大增長規模,以及財政資源如何更好地實現有效配置,將有助於為我國經濟探索出一條更加平穩均衡的增長之路。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中國1978-2010
  • 作者:楊繼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22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603521, 9787547603529
  • 品牌:上海遠東出版社
  • 外文名: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China 1978-2010
  •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中國1978-2010》是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楊繼,女,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倫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先後就職於上海期貨交易所研發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從事期貨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巨觀經濟研究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具有豐富的巨觀經濟理論與實踐經驗。現在貴陽市工作,牽頭負責貴陽市融資、投資、商品交易平台建設、金融創新等工作。曾主持和參與國家級重點課題2項、上海市重點課題1項,出版專業著作3本,參與合作著作2本,在《經濟學動態》等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獲得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資助。

圖書目錄

1 導言
1.1 經濟成長和公共支出/1
1.2 本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3
1.3 經濟成長與公共支出的進一步研究方向/7

2 公共支出概述
2.1 公共支出的定義與分類/10
2.2 公共支出的職能/14
2.3 公共支出增長理論/16

3 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
3.1 經濟成長理論概述/21
3.2 公共支出對國民經濟的短期作用/23
3.3 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的長期作用/24

4 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作用的理論分析
4.1 歷史變遷中的公共支出和經濟成長/32
4.2 公共支出作用於經濟成長的微觀基礎和巨觀機制/36
4.3 經濟成長中的公共支出結構與規模/47
4.4 公共支出作用於經濟成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50

5 包含公共支出的內生增長模型
5.1 公共支出存在的必要性/56
5.2 內生於經濟成長的公共支出模型的設立與動態分析/58
5.3 公共支出流量與存量並存的內生增長模型/66
5.4 公共支出的結構性增長模型/73

6 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作用的國際比較
6.1 公共支出的國際比較/75
6.2 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作用的比較與分析/79

7 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成長關係研究
7.1 公共支出增長概述/85
7.2 公共支出與經濟成長關係的檢驗/87
7.3 經濟成長中公共支出作用的總量與結構分析/92
7.4 積極財政政策下的公共支出/102

8 我國公共支出促進經濟成長的深層考察
8.1 基於資源配置的公共支出規模/110
8.2 促進經濟成長的公共支出規模/115
8.3 公共支出效率對經濟成長的影響/118

9 提高公共支出促進經濟成長作用的政策研究
9.1 明確公共支出的定位和範圍/121
9.2 合理控制公共支出總量規模/126
9.3 最佳化公共支出的結構/132
9.4 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145

附錄1 公共選擇中的公正與效率——公共支出隱含的一個悖論
附錄2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成長
附錄3 本書實證分析的國家列表
附錄4 實證模型有關數據
附錄5 1999~2002年經濟變數的季度數據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公共支出代表著政府的行為,支出的結果主要是形成具有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一方面,生產性公共支出往往形成一定的實物形態,例如鐵路、橋樑等基礎建設,人們可以明確的感受到這種公共產品的存在,享受到它們的好處,所以生產性公共支出形成了具有明確特性的公共產品。但對於消費性公共支出,例如行政費用、文教衛生支出、社會保障支出等,由於很難形成實物形態的資產,其產生的結果對生產的直接作用不甚明顯,公共產品的特性表現得也不鮮明(雖然國防是眾所周知的公共品的代表)。可是應當看到,消費性公共支出對於國家基本制度和國家機器運行的必不可少性,行政性支出產生和維護了基本制度和國家機器,教育、衛生和保障支出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也屬於公共品的範疇(雖然不一定是純粹的非競爭與非排他的公共品),同生產性公共支出相同,消費性公共支出也是提供公共產品的途徑。
據以上的分析邏輯,一般均衡和資源最優配置是經濟均衡增長的前提,公共品的提供是經濟實現一般均衡和資源最優配置的必要條件,在公共品的提供上存在著市場失靈,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公共支出代表政府提供公共品。那么,缺少了公共支出,公共品的提供難以實現,經濟也就難以達到一般均衡狀態和資源最優配置,長期內經濟成長很難達到均衡路徑或者會長時間偏離均衡增長路徑,經濟成長後勁不足。公共支出正是在資源配置方面對市場機制起到了彌補作用和一定程度的替代,這種在市場機制固有缺陷基礎上的資源配置功能是公共支出能夠作用於經濟成長的微觀基礎。因此,資源配置效率決定了經濟成長能否實現均衡,則將是評價公共支出作用的首要標準。
當然,公共支出對市場機制的替代有一定的限度,類似於科斯(1936)描述的企業和市場的“有效邊界”,在限度之內的替代能夠帶來交易成本的減少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於長期經濟成長。當超過“有效邊界”之後,由於稅收的作用,將會增加交易成本和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不利於長期經濟成長。這也就是說,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的作用並非僅僅是單調遞增,存在著使增長達到最大的公共支出規模。關於這一點,本書將在以後的章節從不同角度多次論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