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強國之路:中國經濟地位變遷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4年07月出版發行的一本圖書,作者:蘭日旭/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濟強國之路:中國經濟地位變遷史
- 作者:蘭日旭/著
- ISBN:9787040398106
- 頁數:268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0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紙張:膠版紙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是中國當下經濟建設的核心目標。建設經濟強國、提高巾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巾國歷代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積累。
蘭日旭所著的《經濟強國之路(中國經濟地位變遷史)》為讀者全面展現了中國在對外經濟關係中地位的變遷歷史和過程,按照從“德治”維繫的經貿交往圈時期,到“軍政” 體系下的邊緣化與自我重塑階段,再到重構國際經濟秩序時期的路線,展現了自古至今中外經貿關係和中國經濟地位的演變過程,指出了中國的經濟地位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歷了一個由核心到邊緣、再逐步恢復的過程。
蘭日旭所著的《經濟強國之路(中國經濟地位變遷史)》為讀者全面展現了中國在對外經濟關係中地位的變遷歷史和過程,按照從“德治”維繫的經貿交往圈時期,到“軍政” 體系下的邊緣化與自我重塑階段,再到重構國際經濟秩序時期的路線,展現了自古至今中外經貿關係和中國經濟地位的演變過程,指出了中國的經濟地位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歷了一個由核心到邊緣、再逐步恢復的過程。
目錄
第1章 導言
1.1 問題意識
1.2 幾個相關問題
1.3 研究結構
第2章 “德治”維繫的經貿交往圈
2.1 “德治”維繫經貿交往圈的形成與內涵
2.1.1 經貿交往圈的形成
2.1.2 經貿交往圈的交往特徵
2.2 “德治”維繫經貿交往圈的內在經濟條件
2.2.1 “重本抑末”下的農業體系
2.2.2 “官辦”企業的產品體系
2.2.3 “泛行政化”的國內市場體系
2.2.4 “德治”維繫經貿交往圈的財政基礎
2.3 “德治”輝煌的例證:絲綢之路與鄭和下西洋
2.3.1 中國“德治”維繫下的經貿交往狀況
2.3.2 “德治”體系的巔峰——鄭和下西洋
小結
第3章 “軍政”體系下的邊緣化格局
3.1 “軍政”體系對“德治”維繫的替代
3.2 “閉關”背景下的邊緣化宿命
3.2.1 農業發展中的困境——人地緊張關係下的“內斂化”
3.2.2 商品化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困境
3.2.3 一關一張的中西分化
3.3 邊緣化下中國經濟的表現
3.3.1 現代與傳統賦稅體系博弈下的中西分化
3.3.2 中國貿易條件漸趨惡化
3.3.3 外國對華的單向投資
3.3.4 城市與農村的雙重對立體制
小結
第4章 自我重塑的歷程
4.1 自我重塑中的經濟地位變化
4.2 自我重塑的初次探索
4.2.1 “求強”、“求富”到“實業救國”
4.2.2 要素積累的中國困境
4.2.3 城市—農村對立體制的短暫“中斷”與“進口替代”
4.3 複雜背景下的再探索
4.3.1 中央工業化與地方工業化
4.3.2 工業化策略“倒逼”下的“三農”問題
4.3.3 “中國製造”的“神話”
4.4 探索中的策略
4.4.1 “韜光養晦”
4.4.2 “有所作為”
小結
第5章 重構國際經濟秩序的策略選擇
5.1 被“誤讀”的中國
5.1.1 總量與人均量比照的尷尬
5.1.2 數量背後的苦澀
5.2 世界體系的“餘威”:來自國外的阻力
5.2.1 “中國威脅論”
5.2.2 干涉中國內政
5.2.3 經濟壓力
5.2.4 小結
5.3 “有所作為”的困境:來自國內的挑戰
5.3.1 資源瓶頸
5.3.2 收入分配困境
5.3.3 環境壓力
5.4 公平、合理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
5.4.1 “軍政”維繫世界體系的不可持續性
5.4.2 “和諧共贏”的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策略
5.4.3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策略選擇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索引
1.1 問題意識
1.2 幾個相關問題
1.3 研究結構
第2章 “德治”維繫的經貿交往圈
2.1 “德治”維繫經貿交往圈的形成與內涵
2.1.1 經貿交往圈的形成
2.1.2 經貿交往圈的交往特徵
2.2 “德治”維繫經貿交往圈的內在經濟條件
2.2.1 “重本抑末”下的農業體系
2.2.2 “官辦”企業的產品體系
2.2.3 “泛行政化”的國內市場體系
2.2.4 “德治”維繫經貿交往圈的財政基礎
2.3 “德治”輝煌的例證:絲綢之路與鄭和下西洋
2.3.1 中國“德治”維繫下的經貿交往狀況
2.3.2 “德治”體系的巔峰——鄭和下西洋
小結
第3章 “軍政”體系下的邊緣化格局
3.1 “軍政”體系對“德治”維繫的替代
3.2 “閉關”背景下的邊緣化宿命
3.2.1 農業發展中的困境——人地緊張關係下的“內斂化”
3.2.2 商品化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困境
3.2.3 一關一張的中西分化
3.3 邊緣化下中國經濟的表現
3.3.1 現代與傳統賦稅體系博弈下的中西分化
3.3.2 中國貿易條件漸趨惡化
3.3.3 外國對華的單向投資
3.3.4 城市與農村的雙重對立體制
小結
第4章 自我重塑的歷程
4.1 自我重塑中的經濟地位變化
4.2 自我重塑的初次探索
4.2.1 “求強”、“求富”到“實業救國”
4.2.2 要素積累的中國困境
4.2.3 城市—農村對立體制的短暫“中斷”與“進口替代”
4.3 複雜背景下的再探索
4.3.1 中央工業化與地方工業化
4.3.2 工業化策略“倒逼”下的“三農”問題
4.3.3 “中國製造”的“神話”
4.4 探索中的策略
4.4.1 “韜光養晦”
4.4.2 “有所作為”
小結
第5章 重構國際經濟秩序的策略選擇
5.1 被“誤讀”的中國
5.1.1 總量與人均量比照的尷尬
5.1.2 數量背後的苦澀
5.2 世界體系的“餘威”:來自國外的阻力
5.2.1 “中國威脅論”
5.2.2 干涉中國內政
5.2.3 經濟壓力
5.2.4 小結
5.3 “有所作為”的困境:來自國內的挑戰
5.3.1 資源瓶頸
5.3.2 收入分配困境
5.3.3 環境壓力
5.4 公平、合理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
5.4.1 “軍政”維繫世界體系的不可持續性
5.4.2 “和諧共贏”的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策略
5.4.3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策略選擇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