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系統介紹了不孕症的概念,正常受孕過程、生性不孕症的基礎檢查、女性不孕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中醫治療、西醫治療、及生殖醫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孕症
- 書名:經濟實效談治病叢書:不孕症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358頁
- 開本:32
- 定價:15.00
- 作者:馬堃
- 出版日期:200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72282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不孕症概念
第二節 不孕症分類
第三節 不孕症的發病率和患病率
第四節 祖國醫學對不孕症的認識
第五節 不孕症病因學
第六節 不孕症治療中應注意的事項
第二章 正常受孕過程
第一節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卵巢的生理功能和卵子的發生
第三節 輸卵管的生理功能與受精
第四節 子宮的生理功能與月經周期
第五節 受精與著床
第六節 早孕的維持
第三章 女性不孕症的基礎檢查
第一節 病史
第二節 體格檢查
第三節 實驗室檢查
第四章 女性不孕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一節 先天性發育異常
第二節 女性性功能障礙
第三節 黃體功能不全
第四節 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徵
第五節 多囊卵巢綜合徵
第六節 高催乳素血症
第七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
第八節 甲狀腺功能異常
第九節 腎上腺皮質疾病
第五章 中醫治療
第一節 辨證施治
第二節 中藥人工周期
第三節 專方專藥
第四節 單味中藥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第五節 針灸治療
第六節 食療
第七節 灌腸療法
第八節 外敷療法
第九節 問題與對策
第六章 西醫治療
第七章 生殖醫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文摘
插圖:
(1)組織結構:子宮頸(neck of uterus):指子宮峽部或子宮頸內口以下的部分,長約2.5~3cm,其下端稱為子宮頸外口。子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其中含有平滑肌纖維、血管、彈力纖維。子宮頸管的黏膜是由一層高柱狀上皮所組成,並處在一層薄的基底膜之上。由於沒有黏膜下層,子宮頸的腺體從黏膜的表面直接伸人到下面的結締組織。黏膜層的腺體,能分泌少量鹼性粘液,形成子宮頸管粘液栓,有防禦作用,至排卵期變稀薄,有利於精子通過。子宮頸陰道部被復層鱗狀上皮覆蓋,表面光滑。在正常情況下,這種鱗狀上皮與子宮頸管的高柱狀上皮之間,在子宮頸外口處有清楚的分界線。此處為子宮頸癌的好發部位。
子宮體壁由三層組織構成,外層為漿膜層(serosal layer),即髒層腹膜,中層為肌層,內層為黏膜層,即子宮內膜。漿膜層為覆蓋子宮體的底部及前後壁的腹膜,與肌層緊帖,但在子宮前面近子宮峽部處與子宮壁結合較鬆弛,並向前反轉覆蓋膀胱,與前腹膜相連續;在子宮後面,腹膜沿宮壁向下至子宮頸後方及陰道後穹的上部,在折向後上覆蓋直腸,故被覆蓋於膀胱與子宮、子宮與直腸之間的腹膜,各形成一腹膜陷凹,前者較淺稱為膀胱子宮陷凹(vesicouterine pouch),後者頗深稱為直腸子官陷凹(rectouterine pouch)。中間為子宮肌層(myometrium),為子宮壁最後的一層,非孕時約0.8cm,但妊娠時,可增厚至2.5cm。肌層由平滑肌和彈性纖維組成,縱橫交錯如網狀,大致分為外縱、內環、中層交錯三層。肌層含有大血管。肌層的排列有利於分娩時的子宮收縮及月經、流產與產後的子宮收縮。內層為子宮內膜(endometrium),淡紅色絨樣的膜,自青春期開始,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表面的2/3發生周期性變化為功能層;餘1/3直接與肌層相帖,無周期性變化為基底層。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在月經期後是很薄的,厚度0.5mm,但在下次月經之前,又迅速增厚至3~5mm。由於基底層直接與肌層相帖,無內膜下層,故刮宮操作不宜粗暴,以免損傷肌層。功能層的表層由單層高柱狀上皮組成,一部分有纖毛。此層在月經周期中及妊娠期有很大的變化。子宮分布在月經期中及妊娠期間的改變將在其他章節中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