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精要(第三版)

經濟學精要(第三版)

《經濟學精要(第三版)》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R·格倫·哈伯德(R.Glenn Hubbard)。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學精要(第三版)
  • 作者:[美] R·格倫·哈伯德(R.Glenn Hubbard)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01936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由R·格倫·哈伯德教授與安東尼·P·奧布賴恩教授合著,是一本難度適宜、材料豐富、緊密聯繫實際的經濟學原理教科書。全書分為7篇,共19章,涵蓋了經濟學原理層次的各方面內容,適合一個學期的經濟學原理課程使用。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大量真實的商業經濟案例:
◎每章均以真實的公司案例開篇,並在開篇案例之後設定“生活中的經濟學”專欄,幫助學生思考經濟學如何影響他們個人的生活,強調他們所學的知識與個人經驗之間懂記斷的束雅擊聯繫,激發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
◎每章最後均以 “業內觀察”專欄結束,向讀者展示如何套用本章內容來分析新聞報導。
◎各章中還穿插了多種專欄:“建立聯繫”專欄的採用的文章大部分來源於網站和報紙,與企業和政策密切相關;“不要犯這樣的錯誤”專欄則提醒學生避免一些常見錯誤,加深對概念和相關知識的理解。
這種“情景式學習”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對周圍世界的經濟學直覺,又加深了讀者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完美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與上一版相比,本書除了對數據和材料進行更新外,還在內容上做出了許多修改,新增了第5章“衛生保健經濟學”、2007-2009年衰退和金融危機及其後果、聯儲應對危機的新舉措等內容。

圖書目錄

第1篇 導論
第1章 經濟學:基礎和模型
1.1 三個重要的經濟思想
1.2 每個社會都必須解決的經濟問題
1.3 經濟模型
1.4 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
1.5 重要經濟術語預覽
1.6 結論
附錄:運用圖形和公式
第2章 權衡、比較優勢和市場體系
2.1 生產可能性前沿和機會成本
2.2 比較優勢和交易
2.3 市場體系
2.4 結論
第3章 價格來自何處:需求和供給的相互作用
3.1 市場的需求方
3.2 市場的供給方
3.3 市場均衡:結合需求和供給
3.4 需求和供給的移動對均衡的影響
3.5 結論
第2篇 市場運行:政策與套用
第4章 市場效率和市場失靈
4.1 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
4.2 競爭市場的效奔譽盛良率
4.3 市場中的政府干預:價格下限和價格上限
4.4 外部性和經濟效率
4.5 處理外部性的政府政策
4.6 結論
第5章 衛生保健經濟學
5.1 美國人不斷改善的健康狀況
5.2 世界各地的衛生保健
5.3 衛生保健市場中的信息問題和外部性
5.4 關於美國的衛生保健政策的爭論
5.5 結論
第3篇 微觀經濟基礎:消費者和企業
第6章 企業、股票市場和公司治理
6.1 企業的類型
6.2 公司的棗霉結構和委託—代理問題
6.3 企業如何融資
6.4 利用財棄騙芝務報表評估公司
6.5 公司治理政策和2007—2009年金融危機
6.6 結論
第7章 消費者選擇和彈性
7.1 效用和消費者決策
7.2 需求曲線來自何處
7.3 社會店芝夜抹因素對決策的影響
7.4 行為經濟學:人們理性地做選擇嗎?
7.5 需求的價格彈性及其衡量
7.6 需求的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7.7 需求的價格彈性和總收益之間的關係
7.8 結論
第8章 技術、生產和成本
8.1 技術:經濟學上的講婆察定義
8.2 經濟學上的短期和長期
8.3 勞動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
8.4 短期產量和短期成本之間的關係
8.5 圖示成本曲線
8.6 長期成本
8.7 結論
第4篇 市場結構和企業戰略
第9章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
9.1 完全競爭市場
9.2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如何最大化利潤
9.3 在成本曲線圖形上表示利潤或虧損
9.4 短期生產或停產的決策
9.5 “如果人人都可以做,那么你法從中獲利”:企業在長期的進入和退出
9.6 完全競爭和效率
9.7 結論
第10章 壟斷和反托拉斯政策
10.1 真的有壟斷企業嗎?
10.2 壟斷來自何處?
10.3 壟斷企業如何選擇價格和產出?
10.4 壟斷降低了經濟效率嗎?
10.5 針對壟斷的政府政策
10.6 結論
第11章 壟斷競爭和寡頭
11.1 壟斷競爭市場中企業的需求和邊際收益
11.2 壟斷競爭企業在短期如何最大化利潤?
11.3 在長期,利潤會發生什麼變化?
11.4 比較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
11.5 寡頭和進入壁壘
11.6 利用博弈論分析寡頭
11.7 結論
第5篇 總量經濟學基礎
第12章 GDP:衡量總產出與總收入
12.1 國內生產總值衡量了總產出
12.2 GDP衡量了我們想用它衡量的東西嗎?
12.3 實際GDP與名義GDP
12.4 總產出與總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標
12.5 結論
第13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13.1 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和就業人口比的衡量
13.2 失業的類型
13.3 解釋失業
13.4 通貨膨脹的衡量
13.5 運用價格指數調整通貨膨脹的效應
13.6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13.7 通貨膨脹給經濟帶來了成本嗎?
13.8 結論
第6篇 長期和短期波動
第14章 經濟成長、金融體系和經濟周期
14.1 長期經濟成長
14.2 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
14.3 經濟周期
14.4 結論
第15章 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
15.1 總需求
15.2 總供給
15.3 巨觀經濟的長期均衡和短期均衡
15.4 動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5.5 結論
附錄:不同總量經濟學派
第7篇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第16章 貨幣、銀行和聯邦儲備體系
16.1 什麼是貨幣?我們為什麼需要貨幣?
16.2 美國當前如何衡量貨幣?
16.3 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6.4 聯邦儲備體系
16.5 貨幣數量論
16.6 結論
第17章 貨幣政策
17.1 什麼是貨幣政策?
17.2 貨幣市場和美聯儲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選擇
17.3 貨幣政策和經濟活動
17.4 運用動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貨幣政策
17.5 美聯儲貨幣政策中間目標設定的進一步探究
17.6 2007—2009年衰退期間美聯儲的政策
17.7 結論
第18章 財政政策
18.1 什麼是財政政策?
18.2 財政政策對實際GDP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18.3 運用動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財政政策
18.4 政府購買乘數和稅收乘數
18.5 運用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的局限性
18.6 赤字、盈餘和聯邦政府債務
18.7 財政政策的長期影響
18.8 結論
第19章 比較優勢、國際貿易和匯率
19.1 國際經濟中的美國
19.2 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
19.3 各國如何從國際貿易中獲益?
19.4 限制國際貿易的政府政策
19.5 對貿易政策和全球化的爭論
19.6 外匯市場和匯率
19.7 結論
術語表
譯後記

作者簡介

R·格倫·哈伯德,哥倫比亞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和Russell L. Carson金融和經濟學講座教授,同時還擔任哥倫比亞文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也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員和多家公司的董事。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和經合組織(OECD)經濟政策委員會主席。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經濟學、金融市場與機構、公司金融、總量經濟學、產業組織和公共政策。他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等著名刊物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
安東尼·P·奧布賴恩,利哈伊大學經濟學教授。他於198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有著15年以上講授經濟學原理的經驗,曾獲得利哈伊大學優秀教師獎;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等著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還擔任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的編委。
6.6 結論
第7章 消費者選擇和彈性
7.1 效用和消費者決策
7.2 需求曲線來自何處
7.3 社會因素對決策的影響
7.4 行為經濟學:人們理性地做選擇嗎?
7.5 需求的價格彈性及其衡量
7.6 需求的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7.7 需求的價格彈性和總收益之間的關係
7.8 結論
第8章 技術、生產和成本
8.1 技術:經濟學上的定義
8.2 經濟學上的短期和長期
8.3 勞動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
8.4 短期產量和短期成本之間的關係
8.5 圖示成本曲線
8.6 長期成本
8.7 結論
第4篇 市場結構和企業戰略
第9章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
9.1 完全競爭市場
9.2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如何最大化利潤
9.3 在成本曲線圖形上表示利潤或虧損
9.4 短期生產或停產的決策
9.5 “如果人人都可以做,那么你法從中獲利”:企業在長期的進入和退出
9.6 完全競爭和效率
9.7 結論
第10章 壟斷和反托拉斯政策
10.1 真的有壟斷企業嗎?
10.2 壟斷來自何處?
10.3 壟斷企業如何選擇價格和產出?
10.4 壟斷降低了經濟效率嗎?
10.5 針對壟斷的政府政策
10.6 結論
第11章 壟斷競爭和寡頭
11.1 壟斷競爭市場中企業的需求和邊際收益
11.2 壟斷競爭企業在短期如何最大化利潤?
11.3 在長期,利潤會發生什麼變化?
11.4 比較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
11.5 寡頭和進入壁壘
11.6 利用博弈論分析寡頭
11.7 結論
第5篇 總量經濟學基礎
第12章 GDP:衡量總產出與總收入
12.1 國內生產總值衡量了總產出
12.2 GDP衡量了我們想用它衡量的東西嗎?
12.3 實際GDP與名義GDP
12.4 總產出與總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標
12.5 結論
第13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13.1 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和就業人口比的衡量
13.2 失業的類型
13.3 解釋失業
13.4 通貨膨脹的衡量
13.5 運用價格指數調整通貨膨脹的效應
13.6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13.7 通貨膨脹給經濟帶來了成本嗎?
13.8 結論
第6篇 長期和短期波動
第14章 經濟成長、金融體系和經濟周期
14.1 長期經濟成長
14.2 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
14.3 經濟周期
14.4 結論
第15章 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
15.1 總需求
15.2 總供給
15.3 巨觀經濟的長期均衡和短期均衡
15.4 動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5.5 結論
附錄:不同總量經濟學派
第7篇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第16章 貨幣、銀行和聯邦儲備體系
16.1 什麼是貨幣?我們為什麼需要貨幣?
16.2 美國當前如何衡量貨幣?
16.3 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6.4 聯邦儲備體系
16.5 貨幣數量論
16.6 結論
第17章 貨幣政策
17.1 什麼是貨幣政策?
17.2 貨幣市場和美聯儲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選擇
17.3 貨幣政策和經濟活動
17.4 運用動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貨幣政策
17.5 美聯儲貨幣政策中間目標設定的進一步探究
17.6 2007—2009年衰退期間美聯儲的政策
17.7 結論
第18章 財政政策
18.1 什麼是財政政策?
18.2 財政政策對實際GDP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18.3 運用動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財政政策
18.4 政府購買乘數和稅收乘數
18.5 運用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的局限性
18.6 赤字、盈餘和聯邦政府債務
18.7 財政政策的長期影響
18.8 結論
第19章 比較優勢、國際貿易和匯率
19.1 國際經濟中的美國
19.2 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
19.3 各國如何從國際貿易中獲益?
19.4 限制國際貿易的政府政策
19.5 對貿易政策和全球化的爭論
19.6 外匯市場和匯率
19.7 結論
術語表
譯後記

作者簡介

R·格倫·哈伯德,哥倫比亞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和Russell L. Carson金融和經濟學講座教授,同時還擔任哥倫比亞文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也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員和多家公司的董事。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和經合組織(OECD)經濟政策委員會主席。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經濟學、金融市場與機構、公司金融、總量經濟學、產業組織和公共政策。他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等著名刊物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
安東尼·P·奧布賴恩,利哈伊大學經濟學教授。他於198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有著15年以上講授經濟學原理的經驗,曾獲得利哈伊大學優秀教師獎;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等著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還擔任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的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