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園區

經濟園區

經濟園區目前沒有標準的定義,一般理解下的經濟園區是指具有一定經濟內容和形式的範圍區域,簡言之,具有經濟內涵的園區就是經濟園區。一般說來經濟園區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工業園區、商務園區、物流園區、保稅區等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園區
  • 一般定義:具有經濟內容和形式的範圍區域
  • 包含區域:工業園區、商務園區
  • 種類:工業園區,商務園區
  • 元素:保稅
  • 典籍:《經濟園區發展論》
定義,基礎設施,道路寬闊暢通,供水條件優越,排水自然通暢,電力設施齊全,通訊設施完備,寬頻數碼超前,供熱及時到位,燃氣條件具備,優惠條件,現狀,發展研究,如何發展,園區建設,

定義

一般說來,經濟園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業園區,一方面是商務園區。一兩年內,經濟園區又引入了物流園區的概念,尤其是2009年3月以來,因為國家出台的《物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政策,對物流園區帶來了非常巨大的促進影響。同時,經濟園區也包括保稅等元素。
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如何轉變過於嚴重依賴外需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中國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成為“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其中,通過發展園區經濟,打造主導產業集群,形成地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成為各地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增長方式的重要發展思路。這就要求各地政府和園區的發展者在巨觀上認清國際產業發展轉移的趨勢,把握國家產業升級契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洞悉產業集聚成長壯大的機理,因勢利導實現產業集群垂直和水平整合。
中國經濟園區的產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發展歷程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內地城市、再到西部整體的全國開花的過程。而園區的類型,有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物流園區等,逐漸向多功能、專業化發展。

基礎設施

道路寬闊暢通

園區內道路平坦寬闊,路網四通八達,已建成道路總長度達18公里。

供水條件優越

煙臺第一水廠的兩條供水幹線從園區內經過,為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充足的水源。

排水自然通暢

園區內排水實現雨污分流,雨水直接排入貫穿園區南北的勤河,污水經園區內的提升泵站送至煙臺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電力設施齊全

園區內建有2×5萬千伏安輸變電站一座,容量為煙臺市發電廠的1/3左右,是煙臺市南部最大的變電站,為園區用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訊設施完備

園區內建有裝機容量為1萬門的程控電話系統,可辦理多種通訊業務。

寬頻數碼超前

園區正在建設寬頻通訊網路,建立“數碼科技園”,進駐的企業和居民將通過社區網直接接入全球網際網路。

供熱及時到位

園區擁有自己的獨立供熱系統,可滿足用戶對採暖和工業用蒸汽的需求。

燃氣條件具備

煙臺市區天燃氣的主管線從園區經過,可充分滿足園區內用戶的燃氣需求。

優惠條件

經濟園區優惠條件數據:
(一)在園區內新辦或搬遷入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並經省以上科技部門認定的各種經濟性質企業),經 營期限在10年以上的,自繳納企業所得稅之日起,前兩年內上繳的地方所得稅由區財政全部撥返企業。從第三年起到第十年末,當年上繳地方 所得稅比上年增加部分的50%繼續撥返企業。
(二)在園區內新辦或搬遷入園區的一般性企業,經營期限在10年以上的,自繳納企業所得稅之日起,第一年按上繳地方所得稅額的30%撥返企業;第二、三年按當年上繳地方所得稅額比上年新增部分的50%繼續撥返企業。外商 投資企業在執行國家規定政策的基礎上,上繳所得稅率超過15%的部分撥返企業。2000年以前進入園區的一般性企業,從2000年起,3年內,按 當年上繳所得稅額比上年新增加部分的30%撥返企業。
(三)在園區內興建的生產、辦公及公用建築設施房產稅3年內全部撥返企業 。
(四)屬於地方政府可以確定的收費,實行“低門檻”或“無門檻”政策, 按照芝罘區政府煙芝發[2002]107號文 規定,能減則 減、能免則免,給企業建立初期創造寬鬆的資金環境。
(五)對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資金密度大、外向程度高的項目,給予 一事一議的特殊優惠政策。
(六)園區實行手續代辦“一條龍”服務。從項目立項到開工,所有手續均由管委協助辦理,保證一流 的工作效率。同時可協助企業辦理土地及房產的抵押貸款手續,為外商代辦居住及護照延期手續。
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並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園區經濟發展模式與區域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是站在建設及運營的角度,對業者的經營提供參考及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園區投資的不斷深化,大型園區建設運營企業尋求園區發展新途徑的意願日趨強烈,國內優秀的園區建設運營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發展環境和園區企業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園區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園區建設運營企業中的翹楚!

現狀

中國園區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從園區的各項指標上看,其已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中堅力量。園區內產業的不斷集中再到集聚,通過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同時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在經濟版圖之中起到了“增長極”作用。園區同時也擔負了中國技術創新和現代化產業建設的重任,在對外出口、土地開發、吸引就業以及城市化進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園區的在中國園區建設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中國園區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正面臨的巨大挑戰與困境:
1. 園區經濟嚴重依賴外資企業,卻難以實現技術外溢效應
通過引進外資企業,實現技術外溢效應,從而增強所在國生產技術水平,達到技術創新的目的——這是中國外資政策重要的理論出發點。而中國大部分園區的現實情況是,外商企業限制技術引進與擴散,沒有在本土進行創新的動機與利益激勵,而本土企業在技術和人力資源上又與外商企業差距較大,還不具備吸收技術溢出的能力。
2. 高度依賴核心大企業,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
中國多數園區產業群的企業組織結構均明顯地表現為對核心大企業的高度依賴,核心企業和外圍企業之間實力懸殊,中小企業的發育相對不足。而地方政府又往往在資源和政策上更多地向園區核心企業傾斜,又加劇了中小企業發展的難度。園區企業外資化、大型化,嚴重製約了培育中國本土國際性企業的空間。
3. 園區政策使用不當,造成資源浪費和“候鳥企業”現象出現
90年代以來,園區發展規模急速擴大,地方政府不斷規劃新的園區。為了吸引投資,許多地方給予企業比國家統一優惠政策更加優厚的招商條件,一再降低土地出讓價格、水電等資源費用和其他稅收標準,這造成了企業土地開發效率低下和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此外,還出現了企業以追尋最優惠政策而在相鄰園區間進行遷移的現象,一旦政策優惠期限過期,這些企業便如同候鳥一般迅速飛向下一個政策溫床,這直接導致了財政稅收的極大損失和資源的浪費,不利於產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4. 園區主導產業定位不清,發展前景不明朗
除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園區將服務業作為其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外,其他園區,特別是中西部園區同樣以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作為其重點發展領域。但從經濟基礎、研發環境等條件看,除少數地區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和優勢外,大部分園區提出了與自身條件不相符的產業發展計畫,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發展研究

園區經濟是一項複雜的研究課題,在國內億博物流諮詢已經率先啟動園區經濟發展研究,並在全國範圍內有37個成功案例
《經濟園區發展論》目錄:
第一章 經濟園區發展概述
一、經濟園區內涵、特點及功能
(一)經濟園區的內涵
(二)經濟園區的特點
(三)經濟園區的功能
二、經濟園區的類型
(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三)出口加工區
(四)保稅區
(五)保稅港區
(六)省級經濟開發區
(七)物流園區
(八)其他
三、國外經濟園區評介
(一)國外經濟園區發展概況
(二)國外經濟園區評介
第二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背景
一、國際背景
(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與經濟園區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活躍與經濟園區
(三)國際產業轉移的加速與經濟園區
(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發展與經濟園區
(五)開發中國家的不斷崛起與經濟園區
二、國內背景
(一)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與經濟園區
(二)市場經濟體制的選擇與經濟園區
(三)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與經濟園區
(四)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與經濟園區
(五)經濟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與經濟園區
第三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理論支撐
一、經濟成長極理論
(一)經濟成長極理論的基本理論框架
(二)經濟成長極與擴散效應
(三)經濟成長極理論與經濟園區建設
二、新產業區理論
(一)新產業區理論的基本理論框架
(二)新產業區的網路化運作與創新性機制
(三)新產業區理論與經濟園區建設
三、產業集群理論
(一)產業集群的基本理論框架
(二)產業集群與創新系統
(三)產業集群理論與經濟園區建設
第四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歷程
一、經濟園區初始發展階段
(一)初始發展階段的時間定位
(二)初始發展階段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三)初始發展階段的主要政策舉措與成就
二、經濟園區快速發展階段
(一)快速發展階段的時間定位
(二)快速發展階段的指導思想與主要任務
(三)快速發展階段的主要政策舉措與成就
三、經濟園區科學發展階段
(一)科學發展階段的時間定位
(二)科學發展階段的指導思想與主要任務
……
第五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模式
第六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機制
第七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環境
第八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整體效應評價
第九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服務支持體系
第十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比較借鑑
第十一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新形勢與目標選擇
第十二章 經濟園區發展的對策

如何發展

中國的地方政府作為園區建設的推動者、園區政策的制定者以及園區運行的管理者,在新一輪園區轉型和產業升級浪潮之中,毋庸置疑仍將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努力逐步實現園區經濟轉型,將園區打造成多數依賴內需市場的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外需市場的萎縮,內需市場的成長,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健康發展的一個主題。因此,各類已有園區的發展應該在如何幫助企業轉向內需市場上作文章。內需市場包括隨著消費升級自生性產生的內需市場,也包括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導致的某些內需市場的變化。各類已有園區應該通過產業研究,幫助企業發現並挖掘這些伴隨內需市場擴大而迅速發展的產業。
第二,以產業集群的思想統御園區的發展思路和招商引資思路。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由那些具有競爭與合作關係以及有互動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它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它超越了一般產業範圍,形成特定地理範圍內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構成這一區域特色的競爭優勢。在產業集群思想指引下,對園區的發展有三個重要啟示:1)園區要特別關注園區內部中小企業的發展;2)在招商引資的工作上,要改變過去單一以土地、稅收優惠吸引企業的做法,而是要特別突出產業集群下的企業隱形需求,雙管齊下,吸引企業;3)政府的關注點必須與產業發展規律保持一致,把工作重點放在創造專業性因素上:如教育和專業性培訓,吸引私人投資,鼓勵創業。
第三,在吸引產業集聚上關注產業的水平和垂直整合,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培育世界級的大企業,重視發揮生產性服務業的功能與作用。很多園區在發展中,往往著力於“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發展定位,而對製造業的服務化重視不夠。但事實上,一個製造業產品真正處於生產製造環節的時間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時間處在研發、採購、儲存、運營、銷售、售後服務等階段,產業鏈條的運轉更多是依靠為生產服務的行業。因此,對於製造業而言,良好的服務環境有利於降低製造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經濟的整體效率。所以,在園區內,要有計畫有重點地發展工業設計、設備安裝與維修研發、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改變傳統產業服務環節存在於企業內部及新興產業服務環節缺位的特徵,實現專業化分工,提高服務業的承接能力以及與製造業的連結度。
第四,高水平的產業集聚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生產生活環境,單純以廠房為主導的園區很難形成高水平的產業集群。園區發展必須擯棄單純工業化的發展思路,而應以城市開發的角度去看待工業園區。園區-工業化-城市化是新形勢下未來園區發展的基調和思路。 基於這種基調,未來的園區必須將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人居環境、人文生活等因素全盤考慮進來,融入園區/城市的整體空間規劃中。
第五,提高產業研究水平,改進招商工作流程,改善投資環境,實現持續招商。招商工作本身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不僅僅是吸引外部合作夥伴的進入和投資,而且包括對現有合作夥伴更好的服務,並且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共同提升當地招商環境的吸引力,推動後繼招商工作更有效地開展。因此,建立從戰略到計畫、到執行、服務、評估的招商流程化體系,是招商工作有條不紊地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 同時,系統化的招商流程設計可以有效規避在招商過程中重招商輕服務等一系列因單純“招商指標化”而導致招商短視化的問題。
總之,中國園區的形成和發展是政府與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明確政府的職能在園區發展產業集群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適度的政府支持是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催化劑。通過政府的產業引導和科學規劃來進行重點產業選擇,並促其向集群式發展,避免出現中國國內許多園區群而不聚的現象,影響集群效應;通過政府的介入和干預來控制產業集群的外部負效應,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通過政府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市場運行和調節的規則體系,在規範人們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信用,保護包括私人財產在內的各類資源產權,消除市場進出壁壘,制定入園企業規則,為各類經濟主體創造自由選擇、公平競爭和安全有效的生產和工作環境,維護必要的市場秩序。

園區建設

工業園區是現代工業經濟的重要載體和發展模式,是繁榮縣域經濟、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平台。常寧市堅持把發展園區經濟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實施“園區興工”戰略,構建發展平台,最佳化發展環境,園區經濟呈現出快速增長、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12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8.86億元,增長12.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73.33億元,增長16.2%,被評為全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先進單位。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突出平台建設,夯實園區發展基礎。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主陣地,狠抓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載力。
一是高起點規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產業集聚”的原則,高起點規劃“一區一園”,切實提升園區承載力。“一區”,即水口山省級經濟開發區,以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為龍頭,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已躋身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一園”,即宜陽工業園,包含兩個功能分區——宜陽工業新區和宜陽工業走廊,重點承接IT、光伏、加工製造等產業。
二是大手筆建設。積極探索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新路子,多方融資,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推進標準廠房建設,不斷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採取部門共建、企業自建、多方合建等多種形式建設標準廠房,投入資金8000餘萬元,建成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其中財政安排貼息資金800餘萬元。把園區道路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範疇,由財政全額投資建設東三環、新園路等園區主幹道,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億餘元。
三是全方位配套。按照“宜業帶動宜居、宜居促進宜業”的思路,統籌考慮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人居環境等因素,全面完善園區功能配套。在企業服務方面,投資1.13億元,在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建設日處理1萬立方米重金屬廢水深度處理循環利用工程;在宜陽工業園建設天然氣供氣站,為企業提供提供清潔、高效能源。在員工服務方面,把免費公交延伸到園區,配套建設了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公租房,為員工提供交通、住宿、子女就學等方面的便利。
二、突出產業建設,做大園區經濟總量。始終把發展產業、提升產業,作為工業園區建設核心來抓,推動工業經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以招商引資促進產業最佳化。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採取小分隊招商、節會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招商中注重選商引資,著力引進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戰略投資者,先後引進中國五礦、中糧、中建材等世界五百強央企。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資責任制,要求每個市直正科級單位黨政一把手每一屆內至少要引進一個項目,完不成任務的實行責任追究。近三年,共引進內外資項目151個,資金68.19億元,年均增長21.6%。
二是以投產達產促進產業發展。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狠抓項目的跟蹤服務,督促簽約項目儘快落戶,落戶項目儘快動工,在建項目加快進度,建成項目儘快投產,投產項目儘快達效,提高契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現已建成投產企業28家,在建設企業14家,籌建企業16家。三是以培育集群促進產業提質。圍繞全市已形成的產業基礎,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積極引導優勢企業集群發展,實現由企業聚集到產業集群的提升。初步形成了以榮誠鞋業、得寧實業為代表的鞋帽加工,以量大模型、君言汽配為代表的加工製造,以廣電科技為代表的電子加工,以天衡玩具、和諧服飾為代表的玩具服裝四大產業集群。
三、突出環境建設,提升園區服務水平。始終堅持打造政策、服務的優良環境,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一是最佳化政策環境。出台《常寧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暫行規定》,對企業用地實行成本價,免費為企業用地搞好“七通一平”;對招商引資企業審批收費,實行本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免、服務性收費低額減半收取;對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每年按1%的比例獎勵企業。
二是最佳化政務環境。推行政務服務代辦制,凡是企業需要辦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概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全程代辦,不需要企業操心;推行企業特派員制度,從各職能部門選派幹部到企業駐點,提供無償服務;推行執收執罰“零返還”、“多家費一家收”制度,對部門涉企常規檢查行為進行規範,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三是最佳化要素環境。金融方面,出台貸款獎勵政策,推動政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土地方面,實行地與稅掛鈎、差別化供地政策,凡是入園三年仍未投產和納稅的企業,一律依法收回土地並強制退出;電力方面,積極探索企業用電差價管理等制度,保障重點企業用電;用工方面,建立園區用工儲備制度,為園區企業定向培訓產業工人,保證企業用工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