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書名】: 經濟全球化視野下的國際產業轉移研究 |
【作者】:胡玫 |
【叢書名】: |
【版次/印次】:1/1 |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
【ISBN】: 9787566316622 |
【字數/頁數】:192千字/ |
【開本/紙張】:170mm×240mm/ |
摘要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國際產業轉移成為世界經濟格局變動的重要現象之一。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以及知識經濟的發展為國際產業轉移創造了更為廣闊的
空間,賦予了國際產業轉移一系列新的時代特徵:新興產業的模組化技術套用廣泛;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單級線性梯次轉移與多級非線性轉移並存的現象;國際產業轉移導致國際分散化生產,最終形成地域產業集聚;比較優勢的動態演化;溫特製與跨越梯度轉移形成了跳躍的產品生命周期等。
通過對國際產業轉移方面的國內外文獻進行整理綜述,可以發現國際產業轉移理論最初散見在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研究中,以已開發國家為研究對象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早,而對開發中國家產業轉移的研究還處於初始探索階段。尤其是中國這樣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大國,對其產業轉移的研究還缺乏有力的理論與實證分析。中國產業轉移的路徑依賴、產業集群與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產業轉移的路徑關係和產業轉移黏性問題目前在國內屬於比較新的研究視角。在若干理論綜述的基礎上,本書確立了報告的研究方向和基本框架。
在國際產業轉移的歷史回顧中,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經濟背景和技術特徵,這些因素的變化將會深刻地影響國際產業轉移。本書嘗試在全球化研究的平台上,以產業轉移的模式變遷、動態化特徵、動因與路徑等內容為基礎來構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產業轉移的基本研究架構,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分析國際產業轉移路徑及形成機理,並結合中國具體的經濟發展狀況對中國產業轉移路徑依賴和中國區域產業轉移黏性、全球產業鏈重塑和中國產業模式轉型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最後針對在當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中國產業發展路徑的戰略選擇,提出政策性建議。
內容簡介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是闡明選題的背景、研究意義、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通過提出本書的論述主題、分析思路和研究意義進一步明晰國際產業轉移的研究方向。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簡要說明本書架構和研究方法,並具體闡述本書的創新嘗試和不足之處。
第二章為國際產業轉移理論文獻綜述。通過對國內外國際產業轉移的文獻進行整理述評,發現國外最初對國際產業轉移的研究散見在外商直接投資(FDI)理論研究中;國內對產業轉移的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關於國際間的產業轉移方面的理論研究較多,而對中國國內區域的產業轉移研究較少。該問題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轉移的趨勢、特徵、效應等方面,關於產業轉移的動因分析、路徑分析及產業轉移的黏性分析的論述,國內文獻中並不多見。
第三章論述了國際產業轉移的模式、特徵及微觀基礎,梳理了工序型、網路型及模組化國際產業轉移模式的發展變遷,提出了國際產業轉移微觀主體跨國公司的在國際產業轉移中的重要作用。本書提出跨國公司的嵌入機制是產業集聚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充分發揮跨國公司的增長極和孵化器的重要作用,形成區域產業集聚效應,這是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四章就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際產業轉移的動因和路徑進行了分析。在產業轉移動因分析中,報告分別從區域層面、產業層面、企業層面這三個視角進行了論述。在國際產業轉移發展基本路徑的描述中,分別就傳統的國際貿易路徑、契約性路徑和國際直接投資路徑下的國際產業轉移進行論述。報告以貼牌生產(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OEM)方式為例,證明了OEM方式如何成為中國長江三角洲企業在全球化條件下承接產業轉移的最佳的低成本學習途徑。
第五章以中國為例,就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產業轉移的一些現實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採用計量經濟分析法進行實證分析,來驗證產業轉移路徑與產業轉移狀況之間的聯繫和內在規律;分析了中國現階段產業區域轉移現象的發生機制;研究了產業競爭模型並分析出區域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論述了中國區域產業轉移路徑依賴與國內產業轉移的黏性問題;提出了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產業發展面臨的升級壓力與潛在優勢。
第六章分析全球產業鏈重塑與中國產業模式轉型。一國在全球中的分工地位不僅決定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走向,而且決定了該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金融危機後,已開發國家開始努力恢複製造業。目前,中國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產業模式轉型的方向應該是:中國需要重點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和與製造業有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繼續走製造業大國之路,而且朝向增加值高的方向發展。在保證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同時,產業模式朝微笑曲線的價值鏈兩端延伸,進一步提高增加值。
圖書目錄
第1章導論1
1.1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1
1.1.1研究背景1
1.1.2選題意義3
1.2研究架構、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5
1.2.1研究架構圖5
1.2.2主要內容5
1.2.3研究方法9
1.3創新嘗試與不足之處10
第2章國際產業轉移理論文獻綜述13
2.1概念界定13
2.2國際產業轉移動因的文獻綜述15
2.2.1要素稟賦引致的比較優勢動因15
2.2.2產品生產和投資周期動因18
2.2.3壟斷優勢動因21
2.2.4邊際產業擴張動因22
2.2.5國際產業轉移的其他動因23
2.3國際產業轉移模式的文獻綜述25
2.3.1雁行形態模式25
2.3.2“OIL”模式28
2.3.3產業循環發展模式29
2.3.4區域梯度轉移模式29
2.3.5國際產業結構變遷模式30
2.3.6國際產業集群模式31
2.4國際產業轉移效應的文獻綜述33
本章小結35
第3章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產業轉移:模式、特徵與微觀基礎37
3.1國際產業轉移發展的簡要進程37
3.2國際產業轉移的模式變遷43
3.2.1完整價值鏈式的國際產業轉移43
3.2.2工序型的國際產業轉移45
3.2.3網路型的國際產業轉移50
3.2.4模組化的國際產業轉移52
3.3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產業轉移特徵54
3.3.1新興產業的模組化套用54
3.3.2比較優勢的動態化發展56
3.3.3單級線性梯次轉移與多級非線性轉移57
3.3.4跳躍的產品生命周期——溫特製與跨越梯度轉移58
3.3.5生產性服務業國際產業轉移加速發展61
3.3.6產業轉移中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63
3.4國際產業轉移的微觀基礎——跨國公司64
3.4.1跨國公司在國際產業轉移中的重要作用64
3.4.2跨國公司的嵌入性與產業集聚67
本章小結70
第4章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產業轉移動因與路徑分析73
4.1產業轉移的動因分析73
4.1.1空間視角:區域間相互作用機制73
4.1.2產業視角:比較優勢和產業分工76
4.1.3企業視角:企業生產轉移規律79
4.2國際產業轉移的路徑分析83
4.2.1傳統的國際貿易路徑83
4.2.2契約路徑84
4.2.3外商直接投資路徑89
4.3外商直接投資與產業集群形成路徑——開發中國家的產業
成長路徑91
本章小結93
附錄:產業轉移臨界條件的理論證明——一個數學模型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