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死哀

《經死哀》是清代文學家鄭珍所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這首詩敘寫如狼似虎的差役強征捐稅,逼死人命的殘暴現實,揭露了統治者的暴虐無道、殘酷猙獰,表達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這首詩在藝術上別出心裁,以小見大,從側面反照正面,都很有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死哀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雜言古詩
  • 作者:鄭珍
  • 作品出處:《果經巢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經死哀1
虎卒未去虎隸來,催納捐欠聲如雷2
雷聲不住哭聲起,走報其翁已經死。
長官切齒怒目嗔3:“吾不要命只要錢!
若圖作鬼即寬減4,恐此一縣無生人”。
促呼捉子來5,且與杖一百。
“陷父不義罪何極,欲解父懸速足陌6。”
嗚呼,北城賣屋蟲出戶7,南城又報縊三五!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經死:自經,上吊自殺。
2.捐欠:所欠的賦稅。捐,舊時稅收的名目。
3.嗔(chēn):睜大眼睛瞪人。
4.寬減:指減免賦稅。
5.促呼:急促呼喊。
6.足陌:古時以百錢為陌,實足一百叫足陌,以不足百數的錢作百錢用叫短陌。這裡是指交清稅款。
7.蟲出戶:指人死未葬,屍腐出蛆。

白話譯文

兇狠如虎的士卒接踵來,催民納稅吼聲大如雷。
吼聲未停哭聲起,有人秉報這家老父已吊死。
長官切齒睜眼大訓人:“我不要人命只要白銀!
如若人死就寬容而減免,恐怕這縣裡也不會有活人!”
吏卒催捉這家兒子來,暫且給兒子狠打一百板。
“你‘陷父不義’罪惡大,快解下吊死父親後把捐欠交足。”
唉,北城有人賣房人死屍腐蛆蟲爬出屋,西城又報告吊死了三五個!

創作背景

清鹹豐四年(1854年) 起,貴州苗民起義綿延不絕。六年(1856年),湄潭、甕安一帶,兵燹益熾,湄潭起義軍曾攻入遵義,至十一年(1861年), 戰氛未靖。清朝政府為鎮壓農民起義,國庫空虛,於是向人民加緊勒索,以致民不堪命。鄭珍一生侷促不得意,這使他對西南地區普通百姓的困苦生活有比較真切的了解和同情,詩人感於時事,就見聞所及,寫下一些揭露黑暗現實的詩篇,《經死哀》即其中之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可分三層:
第一層為開頭四句,述寫一平民因無力交納捐稅而被逼自殺的慘狀。官府頓繁急迫地催討捐稅,差役登上門來兇狠暴虐地咆哮怒罵,雷鳴般的罵聲尚未停止,戶主的兒子噙淚報說,他父親已上吊自盡了。“走報” 一詞,用得生動而含蓄,“其翁” 在內室輾轉籌措、傍徨無計的窘態,走投無路、引頸懸樑的慘象,俱在不言之中作了交代;“其子”在堂前喏喏支應,受逼不過進入內室查看,陡然發現其父離開人世的驚懼傷動,也在不言之中作了刻劃。有人認為,“走報句”是差役向長官秉報。此解亦通,但韻味稍減。一撥未去一撥又來的差役不住地“他納捐欠”,既表明當地民貧財竭,早已承受不了捐稅的重負,也表明官府惟是財斂,依然苛酷地催逼不已。“其翁” 正是在官府的催逼之下,不得不走上了絕路。
第二層為中間八句,述寫“其翁”自盡之後,“其子”又遭杖貴的情形。前一層主要寫受害的百姓,這一層主要寫害民的長官。聽到“其翁”的死訊,長官不但毫無恤憫之意,反而切齒怒嗔,直言不諱地表示,不管死多少人,捐稅一點也不能減免:“若圖作鬼即寬減,恐此一縣無生人!”其語氣之刻毒,面目之猙獰,令人不寒而慄。堂上坐著的長官如此冷酷絕情,無怪乎橫行鄉里的隸卒個個都如凶神惡煞一般,百姓的痛苦即此可知。非但如此,長官還急忙下令捉來“其子”痛加杖責,不僅繼續“催納捐欠”,而且反誣一口,把“其翁”被逼自盡的責任推到“其子”身上:“陷父不義罪何極, 欽解父懸速足陌!”這兩句意謂:你這做兒子的不能及時完稅,致令老父自殺,真是犯下了“陷父不義”的彌天大罪;要想把你父親的屍身從房樑上解下來入土安葬,就必須儘快交納積欠的捐稅。明明是官府逼人致死,卻要家破人亡的百姓頂罪。其手段之兇殘,用心之陰狠,實足令人髮指。“且與” 隱含之義謂痛加杖責才只是開了個頭,更嚴厲的懲罰還在以後。“其翁” 已自殺身亡,“其子” 的生路又在何處,這不能不令人懸念。
第三層,即“鳴呼”及其後面的二句,括寫在官府殘酷盤剝之下,百姓死者相繼的悲慘現實,實際暗示了“其子” 的苦難命運。“北城賣屋蟲出戶,南城又報縊三五”北城、南城,均為泛指,意謂“經死”者非只“其翁”一家,而是所在多有,接連不斷。“蟲出戶“,指被逼身亡的百姓,因家屬交不起捐稅,被迫賣屋抵債,此時久懸未解的屍身已腐臭多日,蛆蟲一直爬到屋外殘酷的事實,強烈的悲慟,吐露出詩人的哀傷,撥動著讀者的心弦。““嗚呼”的感嘆之聲,仿佛不是出自作者之口,而是由讀者的心中迸出。
就這樣,全詩由個別事例入手推出廣闊的背景,以“經死”為線索貫穿全詩,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並在樸實真切的記寫之中融入深厚真摯的感情,以“哀”字作為全詩的基調,突出了譴責“苛政”的旨意。除精心結構和飽含感情這兩點外,強烈的對比也是此詩的鮮明特點。官府的兇殘與百姓的妻苦,是最基本的對比,他如隸卒的罵聲與百姓的哭聲等,都是令人難忘的對比。

名家點評

中南財經大學教授潘同生《中國經濟詩今釋》:詩中從結尾“北城賣屋蟲出戶,南城又報縊三五”兩句所描述的情況看,顯然是人民由於所擔負的租稅,遠遠超出傾家蕩產所能償還的能力,再加上受不了官府人等的酷刑,才一個個自尋短命的。但是戶主死了,隸卒並不罷休,還要把兒子捉來毒打,定要繳足稅款。詩歌將官吏兇殘蠻橫的嘴臉,揭露無遺。給“苛政猛於虎”的論斷又一次作了形象而有力的註腳。

作者簡介

鄭珍(1806—1864年),晚清文學家。字子尹,晚號柴翁,別號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長,貴州遵義人。道光十七年舉人,選荔波縣訓導,鹹豐間告歸。同治初補江蘇知縣,未行而卒。學宗許鄭,治經學、國小,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其詩風格奇崛,時傷艱澀。所著有《儀禮私箋》《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果經巢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