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中,鄉試第二名至第五名稱經元。
基本信息,科舉制度,
基本信息
明清科舉制度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為省一級考試,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進士考試,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賜進士及第。 第二甲人數若干,第一名稱傳臚,賜進士出身。第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
科舉制度中有一項由地方政府向朝廷貢舉人才的制度。各直省每年於府、州、縣學中選送廩生入國子監肄業,其升貢入監者為歲貢生;每三年各省學政會同巡撫考選生員之優者,送國子監就讀,稱優貢生;乾隆七年始,每十二年(逢酉年)一次,各省學政選撥生員送國子監讀書者,稱撥貢生;各省“鄉試”中式副榜者,準作貢生送國子監讀書,稱副貢生;凡遇國家慶典,恩詔加貢之生員,以及臨雍之年、聖賢后裔入監聽講、陪祀,恩準入國子監讀書的,均曰恩貢生;另有按例入國子監讀書者,稱例貢生。總計六種貢生,貢卷第一名稱經元。 (趙玉龍)
科舉制度
鄉試為省一級考試,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舉行,因試期多在八月,故又稱“秋闈”。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唐制,舉進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故後世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亦稱“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