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稜綠色風景區

綏稜綠色風景區

綏稜綠色風景區,顧名思義,就是天然綠色的景觀,該區域位於黑龍江省中部,綏化市東北部小興安嶺南端西麓,地貌大體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具體指黑龍江省綏稜縣山多、水多、多人文的特點,而形成的天然和人文景觀群。綏稜,域幅員4238平方公里(另說面積4506平方千米)、人口32萬(200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綏稜綠色風景區
  • 地理位置:黑龍江綏化市
  • 開放時間:白天
  • 著名景點:大仙堂
森林、五花山、霧淞,閣山,大仙堂,白馬石,

森林、五花山、霧淞

三道河子、大青觀色、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高山低谷、縱橫交錯、四季湧水、山間小溪、色彩多姿、奇花異草、懸崖峭壁、奇峰怪石。秋氣逐降、山樹漸紅、黃色紫褐、陽光照耀、色彩斑斕、交相輝映、山區此季、五花山節、遠遠望去、高山低坡、紅黃紫褐色、覆蓋秋風、林濤起彼、其景絢彩、讚嘆不已。俗稱樹掛、冬季數九,霧凝樹上,自然冰晶,白色鬆散,越結越厚,壓彎樹枝,樹冠渾白,垂枝欲落,樹種繁多,高低不一,千姿百態。

閣山

位於縣東北,諾敏河北岸,距縣35公里,海拔318米、幅員10里、憑遠眺望、恰臥雄獅、南高北低、30年代中、日軍入棱,視為咽要、地理優越、環境優美。西南側腰、建造廟堂、道長道童、山頂涼亭、南側腳頂、依照山勢、修建台階、廟中香火、常年不斷、廟會非凡、南東側腳、林小火車、鐵路繞半、延伸東北部、山區鐵路、東側諾敏、河水向南、彎彎曲曲、折向西南、沿河兩岸、生長茂密、灌木叢林。腳下東南、水泥拱橋、橫跨兩岸、橋西食雜、冷飲飯莊、橋南堆積、大塊石料、斜坡石頭、大壩橫欄、水從壩瀉、悅耳之聲、壩南東向、天然沙場、每年盛夏、車水馬龍,遊人如織、絡繹不絕。

大仙堂

位於綏稜、半截河林、東北方向、15公里處、深山老林、無名山峰、百餘米高、南側懸崖、立壁石面、全裸在崖、立壁中間、有一洞口、約米見方、形似佛龕、洞口安放、三足香爐、鐵鑄經風、雨也滌蝕、已成褐紅、香爐底下、紅布鋪墊、洞口前側、各長古松,高約卅米、即大仙堂、相傳以前、經此入山、到此進香、擺供膜拜、以求平安、大仙峰下、南側山溪、東向西南、流淌叮咚、一九三七、東北抗聯、六軍軍長、戴鴻賓部、大仙堂地、西征後防、基洞食庫、武器傷病、養傷蔽所、37年7月、六軍11團、耿殿軍部、保護傷員、仙堂戰鬥、凱旋而歸。夏季登頂、大仙堂峰、憑高遠望、巍巍青山、連綿不斷、松濤海賦、詩情畫意、流鳥鳴野、美麗畫卷。秋季花山、景觀姿彩、群山盡染、野果垂枝、落葉秋風、沙沙作響、林濤涌動、五顏六色、濃妝重彩、鳥群南遷。

白馬石

綏建公路、七十公里、公路北側、人工松林、距半截河、場部16里、石呈灰白、房屋大小、狀似臥馬、名白馬石、相傳以前、天降神石、白馬神石、來之天外、一九三八(金策、王明貴、候啟剛)、東北抗聯(三軍三、四師、六軍三師八團、二師十二團)、花林子發、經過鶴崗、十月八日、達白馬石、與張光迪、許享植部、會師神馬。十一月里、李兆麟部(六軍教導團、十一軍一部分)、離開湯東、老白山下、江留密營、長途跋涉、十二月底、達白馬石、後方基地、常有鈞部、郭鐵堅部、徵到白馬。西征部隊、白馬會師、李兆麟也、軍政會議(西北臨時指揮部)、西征部隊、白馬基地、綏稜地區、毀木營子、繳局所地、抗日活動、軍事地圖、馳名內外。白馬石者、近前瞻觀、讚嘆白馬、天然迷物、傾聽當年、東北抗聯、西征部隊、戰鬥故事、石前留影、省長陳雷、夫人李敏、專來綏稜、白馬回訪、石前環繞、不時觸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