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總占地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展示有綏德石雕、綏米嗩吶、陝北秧歌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綏德剪紙、綏德泥塑等12項省市級非遺項目。

陳列館一樓,或用心品鑑精美的石雕、泥塑等作品,或同綏德當地非遺傳承人深入了解非遺技藝傳承發展現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 地理位置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 占地面積:5123 m
  • 類別:專業性博物館
概況,主要陳列,文化意義,

概況

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面積5123平方米,該館展示國家級非遺3項,省級非遺8項,是展示、 展演、 傳承 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地。

主要陳列

1、綏德石雕
陳列館第一個版塊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綏德石雕。綏德石雕於2014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綏德石雕歷史悠久,種類豐富,從石刀、石斧、石磨、石碾子等生產工具,到搗蒜缽子、石燈樹、石糧倉等生活器具,再到氣勢恢宏的石牌樓、摩崖石刻,全部都是來自民間工匠純手工打造的。
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陳列館內部
2、綏米嗩吶
綏米嗩吶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於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展館中陳列的大碗嗩吶是陝北特有的一種民間樂器,常常出現在重大慶典、婚喪嫁娶等場合。傳統大碗嗩吶演奏時配備鼓、鑼及小鑔,俗稱“老五班”。
3、陝北秧歌
陳列館第三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陝北秧歌。陝北秧歌是我國漢民族傳統舞蹈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因“走得輕巧、擺得花哨、扭得活泛”,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民眾參與性極強的一項娛神、娛人、自娛的一種傳統舞蹈。陝北秧歌於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4、剪紙、民歌、泥塑——各具特色的非遺項目
綏德剪紙於2011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綏德女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紙,手隨心動、剪隨手動,剪出了陝北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在陝北有這樣一句話:“女人恓惶哭鼻子、男人憂愁唱曲子”,陝北民歌是陝北人思想交流和情感表達的主要表達方式。黃攀介紹,從這片黃土地上走出了多位優秀的陝北民歌手,劉艷平將代表作《蘭花花》唱響全國,楊巧將《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揮灑在了祖國的大地上,紮根在人們的心裡。1952年年底,中央歌舞團成立了我國第一支民歌合唱隊——陝北民歌合唱隊,在陝北各縣共招收了34名隊員,其中有30位就是綏德人。
綏德民間泥塑至今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摸索創造出來的一種民間藝術,他們用黃土捏出了人情百態,捏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捏出了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
陳列館二樓還展出了綏德年茶飯、傳統婚俗、平安書、寨山柳編技藝、窯洞營造技藝的工藝流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意義

在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內,完完全全地展現了綏德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的勤勞、熱情、奮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中,綏德只是一個小小的點;在廣袤厚重的黃土地上,綏德只是一小撮土,但這個小小的展館中,呈現的卻是綏德人民的歷史與過去,文化與鄉愁。
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通過非遺傳習所和傳承基地等場館建設,助力文化傳承,培養出更多的非遺傳承人、業務骨幹和基層文化人才;同時,搭建非遺保護、傳承、傳播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愛非遺、助非遺,也通過參與多種形式的展示展演活動,讓各類非遺項目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