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市工商業聯合會

綏化市工商聯的前身是黑龍江省工商聯綏化地區辦事處,於1986年恢復工作。撤地設市後,2001年12月27日召開成立大會,綏化市工商聯正式成立。工商聯恢復工作以來,尤其是2001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正確把握工商聯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有機統一特色,充分發揮橋樑紐帶助手作用,圍繞市委中心工作,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積極推動我市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團結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為綏化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市聯於2008年10月被評為全國工商聯先進集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綏化市工商業聯合會
  • 前身:黑龍江省工商聯綏化地區辦事處
  • 成立時間:2001年12月27日
  • 獲得榮譽:全國工商聯先進集體
一、以推動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為目標,積極發揮工商聯助手作用。
工商聯作為黨領導的工商界組成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的橋樑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業的參謀助手。多年來,我們本著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會員企業利益的原則,牢固樹立“服務立會、服務興會、服務強會”的宗旨,不斷豐富服務手段,搭建服務平台,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2000年以來,市縣二級工商聯共成立法律顧問處7個,成立非正式服務機構18個,積極開展維權、聯絡、信息、融資、培訓、科技、諮詢、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多元化服務,取得了明顯效果,深受會員歡迎和好評。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共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援助800多次,調解經濟糾紛331起,協調製止不合理收費及罰沒480多次,會員企業受益額達10700多萬元;組織會員企業外出學習考察16次,建立市縣兩級友好商會18個,國外友好商會1個,參加各種經貿洽談會、展銷會、訂貨會等19次;通過各種渠道為會員提供經濟、市場、技術和人才等信息3800多條;聯合市勞動局、市總工會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全市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聯繫落實1200多戶民營企業進場招聘,招聘人員13860名;積極搭建融資平台,拓展融資渠道,幫助會員企業融資5.2億元;組織會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班633期,培訓人員3411人次,為會員企業提供決策諮詢服務465次;動員工商聯組織和會員以商招商,引進資金達15.3億元;會員企業上各類項目240多個,投資額達112.63億元;其中2004年以來共上超千萬元項目109項。通過上述多元化服務,為會員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經營環境,提高了經營者素質,捕捉了有利於企業發展商機;會員企業整體規模實力進一步壯大,上億元規模的會員企業近20家,增強了工商聯組織的活力和吸引力,有力拉動了市域經濟的發展。
二、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培養合格建設者為目標,充分發揮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樑和紐帶,肩負著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重要職責和光榮使命。多年來,我們按照“團結、幫助、引導、教育”的方針,切實加強與廣大非公經濟人士的聯繫,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探索和實踐新時期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隊伍。一是組織引導廣大會員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以及國務院《若干意見》、省委《實施意見》和省市的配套政策等;通過執委會、座談會、培訓會、宣講會、講座等形式,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財富觀、義利觀和榮辱觀。二是深入開展“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活動和“雙思”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覺地把自身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結合起來,把遵循市場法則與發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三是積極引導會員企業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加強黨團工會組織建設,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創新型組織活動,引導會員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職業道德建設和誠信建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鞏固擴大了黨的民眾基礎;四是廣泛宣傳民營企業家典型。開展了光彩企業和光彩企業家評選活動,先後有18個企業和企業家被評為省光彩企業和光彩企業家。開展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評選活動。2005、2007年先後有4名企業家被評為全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2008年有35位企業家被評為全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2005年,在綏化日報專門開闢了民營天地專欄,在市縣兩級電視台開展了光彩企業家系列宣傳報導活動,還利用《綏化政協》、《綏化商會》等刊物長期報導民營企業先進事跡,多年來共宣傳報導民營企業家先進典型513例,樹立了非公人士的光彩形象,營造了優良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圍。
三、積極組織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生力軍作用。
民營企業和非公經濟人士履行社會責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多年來,我們發揮工商聯自我教育優勢,按照“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的要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履行企業公民的責任,充分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生力軍作用。一是引導民營企業加強黨團工會組織建設,在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同時,教育民營企業家關愛員工、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目前,全市民營企業應建黨組織344個,已建黨組織334個,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戰鬥堡壘和先進帶頭作用;全市建立民營企業工會組織1336個,占民營企業應建工會組織的75%,為落實《工會法》,維護職工利益奠定了堅實組織基礎;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執行《勞動法》,開展“雙評”、“雙愛”活動,有1戶民營企業被評為全國“雙評雙愛”先進企業,3戶民營企業被評為全省就業和再就業先進企業,1個民營企業被評為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企業。二是大力推進光彩事業,樹立民營企業家光彩形象,引導民營企業家做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2002年至今年,連續多年在全市廣大會員中卓有成效地組織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即:幫扶一個(批)貧困戶、安排一個(批)下崗職工、資助一個(批)特困學生、上一個(批)扶貧開發項目,捐助投資一個(批)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共幫扶貧困村20個,幫扶貧困戶573戶,投入資金151萬;安排下崗職工25400多人;資助特困學生531名,捐資180多萬元;投資扶貧開發項目32項,投資5.54億元;捐資和投資社會公益項目32項,投資7047.2萬元。同時,不斷拓展光彩事業領域,全市有28戶會員企業參與國企改革,投入資金3.2億元,盤活國有資產10.5億元,安置下崗職工5.8萬人,參與農業產業化項目開發的會員企業達210戶,投入資金6.84億元,為我市經濟社會協調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多年來,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大力弘揚光彩精神,已經成為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的普遍共識,參與光彩事業的民營經濟人士由256人猛增至1060人,並且表現出投資規模越來越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越來越好的積極態勢。全市先後有5戶民營企業被評為全國光彩事業重點項目企業,實施各類光彩事業項目46個,累計到位資金11.73億元。在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後,我們迅速動員號召會員企業為災區捐款捐物,累計總額達1802,64萬元,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是積極組織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和支持了農區工業化示範區建設。我們回響黨中央的號召,按照省委和省聯的要求與部署,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下發了《市工商聯(總商會)關於組織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每年年初又制定下發具體的《實施方案》,並採取跟蹤問效措施加大了落實力度。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230戶會員企業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超百萬元農業產業化項目42項,實現投資22.76億元,其中蘭西麻企和慶安、北林的制米企業,形成了向農村集群發展趨勢;有50多家會員企業參與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農村道路、房舍、自來水等建設水平;有10家會員企業參與了農村商品市場建設,推動了“千鄉萬村工程”建設;有46戶會員企業參與科技入戶工程,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開展村企對接8對,投入資金183.5萬元;包扶貧困戶242戶,扶助資金(物資)50.7萬元;民營企業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達25萬多人,培訓農村勞動力5萬多人;幫扶特困學生275人,扶助資金56.3萬元;捐助農村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達747.2萬元。有力地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農區工業化示範區建設。
四、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充分發揮參政議政的主渠道作用。
多年來,我們強化主動參政議政意識,積極把那些政治素質好、社會影響大、議政能力強的優秀人士推薦到各級人大、政協擔任職務,不斷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據統計,目前全市工商聯會員中各級人大代表75名,政協委員212名;充分發揮工作領域廣、研究能力強、直接聯繫民眾的優勢,組織動員工商聯會員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執常委等開展“三查(察)”和調研活動,重點圍繞事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非公有制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參與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推進中心城市和農區工業化示範區建設等重大課題,進行廣泛深入調查研究,通過撰寫議案、提案、建議、報告等形式建言獻策,7年多共提交各種議案、提案384件,調研報告236篇,被黨委、政府採納率達80%。同時,我們組織廣大會員積極參與民主監督,不斷擴大監督範圍,對與非公有制經濟密切相關的執法部門和行業服務視窗單位實行有針對性的監督,每年定期參加雙評活動和各種座談會、評議會,促進非公有制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
五、自覺順勢占位,全力組建發展行業商會,充分發揮在行業商會協會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急需行業組織來發揮作用,工商聯在統籌服務和發揮助手作用過程中,面對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缺少運作平台、工作載體和抓手,實效性、針對性不強,各項服務工作難以得到多數會員企業的認同,迫切要求工商聯總商會把行業商會的組建發展工作提到重要日程,擺上重要位置。通過發揮行業商會服務、自律、代表、協調等基本功能,提高行業企業整體競爭力,進而促進工商聯“五大作用”的發揮,推動非公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和非公人士健康快速成長。為此,我市從2007年開始大力組建和發展行業商會。目前,全市已建行業商會117個,計畫到2008年底可建行業商會150個左右,預計到2009年末組建行業商會240個左右,初步形成適應全市產業特點和企業發展需要、布局合理、覆蓋面廣、功能完備的行業商會體系。一是自覺把組建發展行業商會作為開創工商聯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我們從解決自身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工作導向存在的偏差入手,抓住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行業自律管理與服務急需加強的有利機遇,順勢將工作重點轉到組建發展行業商會上來。我們通過召開主席辦公會、執委會、座談會、匯報會等形式,統一思想,明確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要求全市各級工商聯幹部樹立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事業追求,摒棄“等、靠、要”無為思想和畏難情緒,努力去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把組建發展行業商會作為服務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企業發展的戰略舉措,牢牢抓在手上,克服一切困難,儘早建立起發揮助手作用的組織體系,搭建好發揮助手作用的平台與載體,努力使工商聯工作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之中;我們成立專門工作隊伍,圍繞我市主導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對10個縣(市)區進行認真調查摸底,深入了解市場發展情況和行業企業需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於2007年7月制發了《綏化市工商聯關於在全市大力組建和發展行業商會的意見》,明確了組建行業商會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對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我們深入會員企業,開展面對面的溝通、說服與宣傳工作,組織動員那些經濟實力強、社會影響大、熱愛商會事業的企業家參與和領辦行業商會。同時,市縣兩級工商聯充分發揮人力、智力、協調等方面的優勢,主動幫助擬成立的行業商會抓好各項籌備工作,積極尋找會長人選,協助起草章程和倡議書,幫助發展會員、協調關係及構建制度,領導籌備組織,指導籌備會和成立大會的召開,有些典型商會還由工商在線上關人員暫任秘書長,協助行業商會開展工作,使組建發展行業商會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軌。二是積極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快速啟動此項工作,我們主動促使行為上升,向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統戰部主要領導請示匯報行業商會組建發展的意義、規劃、具體思路和方法措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2007年初,市委二屆一次常委會明確提出把組建和發展行業商會列入全市大事大項予以推進,並在全省首次把開展此項工作納入縣級領導班子實績考核內容;9月份,以市委辦檔案轉發了《綏化市工商聯關於在全市大力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的意見》,市委主管領導、市政府常務市長多次聽取市委統戰部和市工商聯關於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的工作匯報,對如何做好此項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指導意見,並撥2萬元專項經費給予支持;10月份,在肇東市、蘭西縣專門召開了全市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現場推進會,市委書記胡世英、時任市長於莎燕分別就開展好此項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委副書記作重要講話,通過參觀和經驗介紹,使參會的各縣(市)區主管領導及企業家、工商聯幹部親身體會行業商會通過服務和開展活動所發揮的開拓市場、溝通協調、交流合作、自律維權、產業聚集、品牌整合、開放外聯、管理服務等作用,喚起了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的熱情,開啟了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的思路;安達、青岡、明水等市縣領導改變了縣級領導抓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方法,由抓大企業變為通過聯繫行業商會(協會)抓全行業企業的發展。2007年12月末,市委統戰部與市工商聯組成三個專項考核組,對年初市委下達的行業商會組建任務指標進行專項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縣級領導班子實績考核得分的一部分,由市委統一兌現獎懲。同時,市工商聯將考核得分直接計入對各縣(市)區工商聯的綜合考評,作為評選行業商會建設工作先進和綜合考評先進的重要依據,這些都為全市行業商會組建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組織保障。另外,市縣兩級統戰部全力支持,起到了牽頭抓總的作用,雙方聯合調研,共同謀劃,攜手考核,互相配合,共同開創了全市行業商會建設工作的新局面。三是精心指導,發揮優勢,彰顯行業商會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建立行業商會,目的就是在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行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承接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歸還給行業的服務與管理職能,履行行業組織的職責,既服務於政府又服務於企業,一方面向廣大商會會員傳達貫徹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並通過行業商會向黨委、政府反映會員的要求、願望和意見。另一方面為行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行業服務,使行業商會、政府、企業三方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8年1月份,召開了全市行業商會會長座談會,11名會長重點介紹了本會的組建與活動情況,交流經驗,並提出了改進工作建議,總結推廣了“五個一”工作規範。即:要建立一個推進工作落實的組織領導體系,選好一個行業商會的帶頭人,制定好一個章程,開好一個成立大會,逐步開展好一系列服務活動。全市統一制發了行業商會制度建設藍本、《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崗位責任制》、《會長辦公會議制度》、《會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同行業自律準則》、《同行業職業道德規範》、《行業商會財務管理制度》等,各行業商會以此為參照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同時,我們根據行業商會工作特點,要求各行業商會要達到“五有”標準:即有活動場所、有服務載體、有活動項目、有規章制度、有標識標牌。從而保證了行業商會工作規範有序開展。指導各行業商會按章程履行職能的同時,根據行業、企業特點,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①推動產業集群發展,走“商會+企業+基地+個體戶”的發展道路,養雞業、香業、酒業、肉牛養殖業、節能建築業、養豬業等行業商會,依託商會載體整合個體戶、小企業的分散資源,形成產業集聚,凸現產業特色,形成群體優勢,提高市場競爭能力;②積極推動行業品牌建設,依託商會平台走統一商標、整合品牌之路,例如米業、香業、養雞業等行業商會,把會員產品統一為“慶安大米”、“通達”、“金都”商標,形成了“一鄉一品”、“一鄉一業”規模化發展態勢;③引領企業聯合開拓市場,走會展經濟之路,行業商會承辦或組團參加各類商品展銷會、訂貨會等,例如,亞麻紡編商會承辦了“亞麻節”、亞麻產品訂貨會、亞麻原料展銷會等,並組織會員到鄭州等地參加亞麻類產品展會,依託商會聯合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④幫助企業培育人才,走集中培訓人才之路,依託商會統一組織技術、管理、行銷等培訓,低成本高效率培育行業、企業各方面人才;⑤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走自律管理之路,由行業商會開展行業誠信活動,聯合政府等有關部門開展誠信企業評比,樹立行業嶄新誠信形象。通過已建行業商會發揮作用上看,基本上實現了“組建一個商會、發展一批會員、團結一支隊伍、振興一個行業”的工作目標。行業商會通過服務和開展活動所發揮的開拓市場、溝通協調、交流合作、自律維權、行業服務、產業集聚、開放外聯等作用,喚起了各級領導和廣大會員參與行業商會建設的熱情。
六、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工商聯自身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對工商聯工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一是交任務、壓擔子。200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從規模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需要出發,把工商聯組織引導民營企業進行項目開發建設納入全市大事大項進行重點推進,使工商聯工作直接融入了經濟中心工作;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把組建發展行業商會工作納入大事大項和縣處級黨政幹部實績考核之中,這在全省尚屬首家,並以市委辦檔案轉發了《市工商聯關於在全市大力組建和發展行業商會的意見》,召開全市高規格的組建發展行業商會現場推進會,開創了我市行業商會建設工作新局面。二是落靠知情權和參政監督權。除常規參加市委市政府會議外,工商聯經常列席市委常委會議,參加各種工作情況通報會、徵求意見會、座談會和論壇等,市裡的一些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市工商聯都能提前了解和參與意見徵求。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商聯自身建設。每年的工商聯執委會,市委主管領導都能出席會議,並做重要講話;主管領導經常聽取工商聯工作匯報,提出新的任務要求;2006年換屆過程中,市委常委會及時研究工商聯班子人選、程式、經費等問題,配齊配強領導班子,確定民營企業家擔任會長,給工商聯工作注入了活力。四個班子一把手親自出席換屆大會,市委書記胡世英同志親自講話,體現了市委對工商聯工作高看一眼、厚愛一層。2007年末和2008年8月分別給工商聯配備了一名駐會副會長和一名駐會秘書長,進一步加強了工商聯班子力量。四是市委、市政府努力為工商聯工作創造良好條件。2003年以來,市工商聯編制從3個增加到8個,內設機構從1個增加到2個;經費從5000元增加到7萬多元,換屆和行業商會建設分別增撥5萬元和2萬元專項經費,2006年11月,配備一台公務用車,辦公條件快速改善,保障了工商聯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五是壯大隊伍,健全組織網路。發展隊伍,健全組織網路是工商聯組織工作的基礎。多年來,我們按照“積極引導、穩妥發展、堅持標準、確保質量、突出重點、最佳化結構、加強服務、動態管理”的方針,有計畫地把那些熱愛工商聯事業的私營企業、民營科技企業、股份制公司和來綏投資發展的代表人士吸收到工商聯隊伍中來,2001年以來,全市新發展企業會員500多人,增強了工商聯組織的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在大力發展行業商會的同時,大力恢復重建鄉鎮商會132個,占160個鄉鎮的82.5%,利用鄉鎮商會整合鄉村屯協會、合作社、股份體、各種基地和種植、養殖大戶及分散經營的中小企業、作坊、個體戶等,使其與市縣總商會、行業商會相承接,組成了系統的商會組織網路,提高了農村各經營組織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應對市場的能力和競爭力,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農區工業化示範區建設。六是加強制度機制建設,紮實提高工作水平。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建立健全機關思想、組織、作風和學風等方面的長效機制,進一步促進了全市各級工商聯工作效能的提高和服務意識的增強。進一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要求,在2006年換屆過程中,市聯和肇東市、慶安縣工商聯分別選任民營企業家任工商聯主席,安達和綏稜縣工商聯分別選任黨外人士任工商聯主席,為推進工商聯班子建設,增強工商聯活力做出了有益探索。各縣(市)區工商聯配齊了黨組書記,並充分發揮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認真實行民主集中制,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開展的重要活動等事關全局的重要事項都能堅持集體研究決定,進一步完善了黨組會、會長辦公會、執委會、代表大會的議事規則,有效地調動了非駐會企業家副主席、副會長和執常委的積極性。大力提倡和發揚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主動深入基層、深入會員企業開展調查研究,每年走訪會員企業150多戶;積極探索做好新時期工商聯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有效地提高工商聯幹部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堅持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樹立了工商聯幹部的良好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