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三樓系指鐘樓、鼓樓、樂樓。位於山西省運城新絳縣城西部高垣之上。明清時州府縣城多有市樓,俗稱鼓樓,唯絳州三樓並峙,南北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絳州三樓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新絳縣
- 景點級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鐘樓、鼓樓、樂樓
鐘樓,樂樓,鼓樓,地圖信息,
鐘樓
鐘樓,據《新絳縣誌》記載,最早為北宋乾德元年(963)所建,後因失火全部毀盡,又在廢墟上重建,元、明均有重修。現存建築為明萬曆年間遺構,清代有修葺。1979年和1994年兩次翻修,使之煥然一新。該樓地勢高峻,台基聳立,為正方形,樓身四面設有券洞門,嵌有四副石刻楹聯,屋頂為十字歇山頂,剪邊琉璃瓦飾。內懸萬斤巨鐘,為金天德大定年北關“天慶觀”所鑄,因鑄造技術科學先進,鐘聲清脆、悅耳、宏亮,夜靜可聲聞數十里。
樂樓
樂樓,創建年代不詳,現為明代遺構。因年久塌圮,1983年予以搶救性維修。樂樓座南面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檐插廊,台基高為2.5米,明間寬大,並出抱廈一間,屋頂當心間凸起,猶如閣樓形制,據傳上下可以同台唱戲。屋頂為硬山筒瓦頂。樓北面有逐階增高的石砌七星坡,原有城隍廟,此樂樓為酬神演戲之戲台,又是城內過年過節戲曲活動的主要場所,台前坡道寬廣呈傾斜狀,觀眾可以就勢觀看演出,不受任何遮擋。
鼓樓
鼓樓,據碑記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均有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遺構。因年久失修,1994年進行搶救性翻修並彩繪,現面貌已煥然一新。鼓樓築在七星坡頂端西側,座西面東,在州府大堂的東南,基址宏大,磚石混砌而成,東西辟券洞門串通,樓身為三重檐,歇山頂,逐級相應收縮。底層面寬五間,進深二間,周圍辟迴廊,可以供遊人四面瞭望,南觀汾水如帶,北望呂梁嵐氣氤氳,四周風光盡收眼底。二層、三層皆面寬三間,進深一間,二層也可以登高遠望。樓內梁架規正,別具一格,頗具古建價值。樓身基座東側嵌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創建重修鼓樓紀略》、《重修鼓樓》碑石2通。
2001年06月25日,絳州三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歸入絳州大堂文物項中。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城貢院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