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根狀莖粗大,近圓柱形。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0-56厘米,寬18.5-21厘米,頂端漸尖,有時尾狀,基部漸狹,楔形;葉柄基部有鞘。
花葶長約55厘米;總
苞片4 枚,外輪2枚無柄,狹三角狀卵形,內輪2枚質薄,有長柄,匙形,連柄長14-16.5厘米,寬5-6厘米;
小苞片線形;花紫黑色,花被管長1-2厘米,花被裂片6,2輪,外輪3片,狹長圓形,長約1.3厘米,寬約0.5厘米,內輪3片,寬倒卵形,長約1.3厘米,寬約1厘米;雄蕊6,花絲短,頂部為勺狀,
柱頭3深裂,每裂片又2裂,花柱極短,略隆起。漿果肉質,長橢圓形,具6棱,長4-5厘米,直徑約2厘米,頂端有宿存的花被裂片;
種子為不規則的橢圓狀卵形,長0.4-0.5毫米。花果期7-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高棉、寮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群島、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巴基斯坦、印度東部和中國等。垂直分布可從海邊一直分布到海拔1200米,甚至到1500米。大多生長在常綠潮濕的原始林或次生林下,喜生於陡坡、山脊或近水邊,有時也長在路旁和空曠地;可生於各種士壤,如沙壤、多石土、石灰土或紅壤等。在中國僅局限分布於西藏東南部,主要是墨脫一帶的雅魯藏布江河谷熱帶原始森林植被下,海拔600-850米,上層主要樹種為阿丁楓和千果欖仁。
繁殖方法
種子應清除紙漿,空氣乾燥並立即種植。通過人工自花授粉或異花授粉可以增加種子組。在任何標準萌發培養基(等量的泥炭和珍珠岩或等份的蛭石和珍珠岩)中播種種子托盤並覆蓋0.3厘米。將繁殖的托盤保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理想的間歇性霧)在明亮的光線下,但沒有直接的太陽。發芽需要8-12周。當第一片葉子發育良好時,將幼苗刺入單個細胞或6-8厘米盆中的小盆中。幼苗受益於可溶性肥料的頻繁稀釋套用。當它們很小時,它們會經歷幾乎長期萎黃的階段,即使經常受精,但在幾周內就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一旦它們在細胞或小盆中建立良好,將它們移入15厘米盆中,此時植物高約5厘米。植物在70-80%的陰影下茁壯成長。
絲須蒟蒻薯通過從較厚的根莖側面少量產生的偏移增加。在轉型過程中,這種傳播是一個好主意。偏移應單獨放置在10-13厘米的盆中。這些應該在排水良好的情況下在底部有大量的缸,並且應該使用大約相等比例的纖維狀肥料,泥炭和粗砂的堆肥。偏移應放置在加熱的傳播框架中,並應保持21℃的溫度。大氣應該保持相當濕潤,但不要太多,因為抵消可能會腐爛。幾個星期後,他們將會紮根,然後可能會接觸到更多光線和空氣。隨著新植物的大小增加,它們可以每年盆栽到比以前稍大的盆中。
栽培技術
溫度:在生長絲須蒟蒻薯時,將環境溫度保持在21-32℃的範圍內,並保持良好的空氣循環,為該種帶植物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濕度:因為該種植物在熱帶的溫暖雨林中自然生長,所以它們幾乎全年都會經歷蒸汽狀況。濕度高於50%是最好的。這種高濕度在家庭中並不常見,但是濕度可以通過加濕器或通過將植物的容器放置在填充卵石的水盤上而升高,因此植物周圍的蒸發局部升高。避免加熱或空調通風口的氣流,因為這會導致葉子邊緣變褐。
澆水:在生長季節(春末到夏末),植物需要經常澆水,以保持盆栽混合物均勻濕潤。在休息期間,保持盆栽混合物幾乎不濕,直到植物在春天恢復生長。給這些植物澆水時要用溫水。溫度或溫和的溫水當然應該比植物所經歷的空氣溫度低不超過5℃。最好用雨水或純淨水給絲須蒟蒻薯澆水,而不是自來水或軟化水。自來水含有氯和氟化物,導致棕色葉片邊緣,軟化水中較高濃度的鹽會導致相同的葉子缺陷。
主要價值
絲須蒟蒻薯紫色花簇下面掛著長長的苞片,長度可以達到30厘米,就像鬍鬚一樣。花朵上方有兩個淺色苞片,如蝙蝠翅膀。適合作為房間,陽台和露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