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山水地圖

絲路山水地圖

《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是明代中後期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圖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

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現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特別是對於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

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九點半左右,《絲路山水地圖》在晚會上向世界華人展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路山水地圖
  • 作品別名:蒙古山水地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創作年代: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色彩,後世影響,歷史傳承,重要展覽,

畫作內容

圖一、嘉峪關圖一、嘉峪關
圖二、瓜州圖二、瓜州
圖三:沙州城圖三:沙州城
圖四、哈密城圖四、哈密城
圖五:吐魯番城圖五:吐魯番城
圖六、鐵門關圖六、鐵門關
圖七、卜古兒圖七、卜古兒
圖八、兀赤城圖八、兀赤城
圖九、速咱打班圖九、速咱打班
圖十:俄失、馬兒黑納圖十:俄失、馬兒黑納
圖十一、剌巴圖十一、剌巴
圖十二、撒子城圖十二、撒子城
圖十三、台戶倫圖十三、台戶倫
圖十四、黑樓城圖十四、黑樓城
圖十五,掩他革:在今巴格達圖十五,掩他革:在今巴格達
圖十六,天方國:麥加圖十六,天方國:麥加
(高清圖來源於故宮博物院)
《絲路山水地圖》繪於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它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坐標,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國的敦煌、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註。
城市標註:
1、中國境內
甘肅省:
♦嘉峪關:地圖的東起點。嘉峪關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是連線西域與中原的重要樞紐,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沙州:即今天的敦煌市,有聞名遐邇的莫高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哈密城:即今天的哈密,是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是新疆的門戶。
♦癿力孛羅(突厥語)、土魯番新城:即今天的葡萄溝、吐圖中的“望星樓”,指的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兀魯伯天文台”魯番一帶。葡萄溝位於吐魯番市區的東北。與地圖上的大致方位吻合。
♦克即力:如圖所示,這是一條河流的名稱。今天稱它為克孜爾河。克孜爾石窟即由此得名。
2、吉爾吉斯斯坦:
♦俄失:即奧什,與我國喀什接壤。
3、烏茲別克斯坦:
♦掩的乾:即該國首府安集延市,通往撒馬爾罕的重要樞紐,貿易集散地。
♦撒馬兒罕城:今撒馬爾罕,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重要的國際貿易中轉地。
4、塔吉克斯坦:
♦克力空:今該國西南部的庫爾乾秋別。
5、阿富汗:
♦黑樓城:今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是東西交通的重要孔道。城內有興建於13世紀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6、伊朗:
♦牙思城:今伊斯法罕,伊朗的古城之一,該國的第三大城市。
♦台白列思:今大不里士,亞塞拜然地區最大的城市。
7、敘利亞:
♦哈密:阿拉伯語地名,也稱沙密。即該國首都大馬士革。
8、伊拉克:
♦掩他革:在今巴格達東南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底格里斯河河口附近。
9、沙烏地阿拉伯:
♦天方國:麥加。
10、這幅地圖可見的最西位置是“戎地面”,與天方國隔海相望。地圖上的這片海就是今天的紅海。紅海的對面是古老的埃及。考古學家認為它有可能是埃及的古港口“貝勒尼斯”,在此地曾發現過唐代至元末的中國陶瓷和錢幣。

創作背景

研究表明,這幅氣勢恢弘的《絲路山水地圖》約繪製於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間,是一幅屬於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圖上所標註的地名均為方塊漢字,但絕大多數地名都不是漢語,而是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臘、亞美尼亞語地名,如果不熟悉西域地理,簡直不知所云。

藝術鑑賞

技法

在藝術風格上,《絲路山水地圖》十分接近明代中期在蘇州興起的“吳門畫派”。但是頗具吳門畫派的《絲路山水地圖》並沒有吳門畫派常見的題款和收藏章。
圖中的“望星樓”,指的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兀魯伯天文台”圖中的“望星樓”,指的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兀魯伯天文台”
《絲路山水地圖》採用中國古地圖傳統方式——手卷式,繪於縑帛之上。打開畫卷可以看到,從嘉峪關到天方的數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綠山水技法繪製而成,圖中所有比較重要的城邑都畫成中國式的帶城門洞的四方城牆,城牆上有垛口,個別城邑畫有中國式的城門樓,如哈密城;城中還畫有象徵民居的房屋。一些重要的建築或地名,如撒馬爾罕城外的著名的天文觀測建築望星樓也畫成中式建築。並用漢語標註了211個源自九種語言音譯而來的明代地名,涉及了歐、亞、非三大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史料價值可與世界四大古地圖相媲美,並且由當時的宮廷畫家以吳門畫派青綠山水技法繪製而成,以表現青綠山水、高山大川為主,氣勢恢弘,尺幅巨大。
圖上山川秀美,林木蔥蘢,道路逶迤其間,將一個個都邑連線起來,每個都邑的上方或旁邊基本都標有漢文地名。

色彩

《絲路山水地圖》採用青綠山水畫形式,用礦石寶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繪製。青綠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基礎上薄罩青綠,《絲路山水地圖》屬於前者。因為使用礦物顏料,雖經歷數百年而色澤鮮艷奪目,幾乎不減當年。
明 佚名《絲路山水地圖》(局部)明 佚名《絲路山水地圖》(局部)

後世影響

該圖是明代以西域為表現內容的各種地圖的母本,如嘉靖二十一年(1542)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圖》(收入明代學者馬理等人纂修的《陝西通志》)和萬曆四十四年(1616)刻本《西域圖略》(收入明代無名氏所編纂的《陝西四鎮圖說》)、明代彩繪本《西域土地人物圖》等。

歷史傳承

從《西域土地人物圖》的相關記載來看,保存到今天的這幅《絲路山水地圖》只是原圖的四分之三,地理範圍從嘉峪關到天方(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共211個西域地名;其餘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範圍從天方到魯迷(時為奧斯曼帝國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原圖長度當在40米左右。
《絲路山水地圖》原藏於明朝內府,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機構藤井有鄰館收藏。由於圖上題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頭包首題寫了“蒙古山水地圖”幾個字,所以以此命名。圖名所謂“蒙古”,是指16世紀尚稱雄歐亞大陸、仍然統治著從今天的甘肅嘉峪關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國的後續王朝,如蒙古和撒里畏兀兒諸部落(源於窩闊台汗國)、帖木兒帝國(源於察哈台汗國、伊利汗國和金帳汗國)等。因此“蒙古山水地圖”很可能就是原名。整幅地圖採用中國古地圖的傳統方式手卷式繪成,幅寬59厘米,長30.12米,繪於縑帛之上。由於整個地圖用青綠山水畫法繪製而成,所以一直被藤井有鄰館當作清代佚名青綠山水繪畫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學界也無人知曉此圖。
明 佚名《絲路山水地圖》(局部)明 佚名《絲路山水地圖》(局部)
2000年,該地圖由收藏家易蘇昊先生斥巨資購回國內。古書畫鑑定家、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傅熹年先生鑑定後,認為該地圖應當為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之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林梅村花費了8年時間專門研究此圖,基本弄清了該地圖的基本情況。
《絲路山水地圖》卷首繪製的嘉峪關《絲路山水地圖》卷首繪製的嘉峪關
2017年11月30日,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出資2000萬美元(1.33億元人民幣)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購《絲路山水地圖》,並將之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1年10月15日義大利羅馬國家博物館曾舉辦“絲綢之路”展覽,《絲路山水地圖》手卷引起巨大的轟動。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於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保利拍賣在論壇現場推出《文明?記憶——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大展》,《絲路山水地圖》為該展覽的重要展品。
2018年春晚,《絲路山水地圖》在世界人民面前公開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