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炒謎企估》全面系統地述說了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西安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社會發展變化等問題,著重於歷史問題、城市變遷、文物古蹟的研究和分析。
作者簡介
趙榮博士,教授。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歷史學學士:1986年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地理學專業,理學碩士;1992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理學博士。先後任職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西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等,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0年評為博士生導師。2005年起至今,任職陝西省文物局。會獨著、合作出版《中國古代地理學》《陝西文化景觀研究》《文化的地理分布》《人文地理學》《人文陝西》等著作。主編《考古陝西》《中國大遺址保護博士論叢》等叢書。
秦中朝又名李郁,編審,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特聘研究員,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後在三秦出版社工作,長期編輯周秦漢唐及文物古籍類專業圖書。編輯之餘,編著、合著出版了《宋代宮廷》《龍川略志·龍川別志》(整理注釋)《孟子註譯》《話說西安十三朝》等書。
圖書目錄
前言
壹 天府之國中國長安
一、山高水長,沃野千里——古人選擇長安建都的關鍵因素
二、“關中”之“關”:“四塞以為固”
三、長安之水:“蕩蕩乎八川分流”
四、長安福地,終南捷徑——終南山的歷史地理和文化生態
五、秦嶺的名稱出處——“秦嶺,天下之大阻也”辨誤
六、離離之古原——承載著長安文化的歷史記憶
七、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
貳 歷史悠久文明源脈
八、中華文明的起源——傳說時代
九、中華民族根源文化的基石——上古三代時期
十、關於人類起源的古老傳說
十一、炎帝駝嚷才坑和他的傳說時代
十二、黃帝和他的傳說時代
十三、中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藍田猿人
十四、半坡人——迄今發現最早的一批西安原住民代表
十五、姜寨村落遺址——迄今發掘的中國新石器時期面喇試紙積最大的一個遺址
十六、楊官寨遺址——擁有巨大環壕的超級聚落
十七、半坡人、姜寨人的生存方式——仰韶文化的特徵解析
十八、西安地區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長安客省莊文化特徵解析
十九、炎黃時代的歷史學解釋
二十、西安的繁盛時期——十三王朝
叄 鳳鳴岐山赫赫宗周
二一、解碼《詩經·大雅·生民》——探究后稷及其時代的社會記憶
二二、周原膴膴,鳳鳴岐山——周王朝興業的根本之地
二三、何為周——周王朝的歷史簡說
二四、利簋——3000多年前那一場周武革命的見證
二五、豐京和鎬京——西安地區建立的第一個國都
二六、分邦建國——封建宗法制的形成
二七、制禮作樂——禮樂文明的定型
二八、井田制——孟子筆下的聖人之治
二九、儒家五經一周人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三十、何榜想罪尊——青銅器之鄉的鎮國之寶
肆 九都八遷大秦一統
三一、不其簋和秦公簋——秦人艱難創業的歷史見證
三二、平王東遷——周人之禍,秦人之福。
三三、東進序曲——秦人開疆拓土的歷史軌跡
三四、稱霸西戎——秦穆公的傳奇
三五、春秋末至戰國初的秦國
三六、商鞅變法——中國封建社會法制建設的典範
三七、鹹陽——從王都到帝都的演變
三八、鹹陽與鹹陽宮殿
三九、阿房宮——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宮殿
四十、鹹陽的苑囿園池——王公貴族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四一、客卿——秦國的人才強國戰略
四二、秦的經濟一以農為主的多種經營體系
四三、鹹陽諸市——居民生活的保障
四四、四方輻輳一以鹹陽為中心的道路交通網
四五、炒坑頸秦之列士——秦國歷史上躲不開的幾位人物及其事跡
四六、六王畢,四海——秦王政的統一之戰
四七匙踏台、直屬中央——秦朝“內史”及其管轄地
四八、秦都成陽的渭南區——兼論長安作為地名的來歷
四九、秦始皇陵兵馬俑——再現的帝國威容
五十、短命帝國的遺產一影響中國歷史的秦始皇大事件
五一、秦朝滅亡,秦成陽的毀滅
五二、唯“大”尚“多”——秦人的風格和價值觀
伍 漢並天下立都長安
五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末的混亂和漢王朝建立
五四、大成若卻——西漢初期的儒生政治及其實踐
五五、定都長安——關於洛陽還是關中的選址辯論之後
五六、漢長安城簡史
五七、漢初朝政的中心——改建秦宮形成的長樂宮、未央宮
五八、“先宮後城”的城建模式以及“斗城”的形成
五九、漢武帝大興土木——建章宮、上林苑和恥閥昆明池
六十、城與郊,街與陌——漢長安城完整的建制與規模
六一、長安市民生活的縮影——漢長安城的閭里、大市和九市
六二、文韜武略——影響西漢歷史的幾個大事件
六三、漢家陵闕及其藝術——漢朝帝陵考古所揭示的文化輝煌
六四、新莽改制——歷史的悖論造成的悲劇
六五、完善的長安城——長安的祭天壇廟與新莽時期增修禮制建築之後
六六、“鑿空”西域——張騫之於絲綢之路開闢的貢獻
六七、大英雄——東漢班氏家族在西域的傳奇事跡
六八、長安城的毀滅——赤眉軍的報復性破壞
陸 五胡交融隋定大興
六九、東漢的建立和貴族政治
七十、流離失所的君王——東漢獻帝西遷長安以及長安城的劫難
七一、承載晉祚,勉為其難一西晉愍帝在長安的苦難歲月
七二、短暫的輝煌——五胡十六國時期定都長安的王朝歷史概述
七三、蕭索兮長安——東漢至北周時期的長安城
七四、隋大興城——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
柒 東方之都盛唐長安
七五、長安城的輝煌——唐都的氣象和坊里布局
七六、長安城的政治樞紐——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三內
七七、東貴西富,南寒北禁一唐代長安城的居民結構分析
七八、“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唐都長安城的設計布局及與漢長安城相比較的城市特徵
七九、唐長安的繁榮一以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為基礎
八十、“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長安的人口和城市管理
八一、長安郊區的園林和山莊別墅——唐代權貴階層與士大夫的家產和私邸
八二、大唐風韻——開放的社會、胡化之風和昌盛的文脈,
八三、因勢利導,巧奪天工——隋唐長安城及園林建築的特色
八四、唐朝長安宮廷的娛樂文化
八五、唐長安城的毀滅和保存至今的遺蹟
八六、漢唐長安東郊的祭祀、習俗和傳統文化活動
八七、漢唐漕運與長安的物資供應
八八、現實中的唐人——社會習俗與生活
八九、麗人行一開放的唐代風氣和長安婦女的審美情趣
九十、唐代的風範—_1尊大包容開放進取的唐人精神
九一、望不盡的繁華,說不出的傷感一唐帝國的興盛及衰亡
九二、金珍銀英——巧奪天工的唐代金銀器
九三、唐墓壁畫——潛藏在古墓中一千多年的國畫真跡
九四、依山為陵——傲視天下的大唐帝王氣勢
九五、文明交往的見證——遣唐使與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九六、考古為證——大唐西市與絲綢之路的繁榮
九七、高山仰止——樓觀台與《道德經》的傳播及道教發源地
九八、佛法東漸——佛教在長安的傳播與翻譯中心的奠定
九九、佛都長安——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和佛教聖地法門寺
一〇〇、包容共存一景教等外來宗教在長安的傳播和發展
捌 西部重鎮西安肇興
一〇一、唐代餘韻,長安情節——唐以後至元朝時期對於長安城的修復
一〇二、斡耳朵——西安j產灞生態區內的一座元代王宮
一〇三、“天下第一藩”——明朝的西安府以及秦王十三陵
一〇四、經略西北的重鎮——陝西作為行政區劃的演變及其歷史定位
一〇五、西安碑林一中國石書的經典寶庫
一〇六、經世致用——北宋橫渠先生的關學及其影響
—〇七、古調獨彈——中國最古老的戲曲秦腔所展示的陝西精神
一〇八、近代的西安革命和現代記憶
主要參考書目
跋:尋找古都的文明記憶
二八、井田制——孟子筆下的聖人之治
二九、儒家五經一周人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三十、何尊——青銅器之鄉的鎮國之寶
肆 九都八遷大秦一統
三一、不其簋和秦公簋——秦人艱難創業的歷史見證
三二、平王東遷——周人之禍,秦人之福。
三三、東進序曲——秦人開疆拓土的歷史軌跡
三四、稱霸西戎——秦穆公的傳奇
三五、春秋末至戰國初的秦國
三六、商鞅變法——中國封建社會法制建設的典範
三七、鹹陽——從王都到帝都的演變
三八、鹹陽與鹹陽宮殿
三九、阿房宮——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宮殿
四十、鹹陽的苑囿園池——王公貴族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四一、客卿——秦國的人才強國戰略
四二、秦的經濟一以農為主的多種經營體系
四三、鹹陽諸市——居民生活的保障
四四、四方輻輳一以鹹陽為中心的道路交通網
四五、秦之列士——秦國歷史上躲不開的幾位人物及其事跡
四六、六王畢,四海——秦王政的統一之戰
四七、直屬中央——秦朝“內史”及其管轄地
四八、秦都成陽的渭南區——兼論長安作為地名的來歷
四九、秦始皇陵兵馬俑——再現的帝國威容
五十、短命帝國的遺產一影響中國歷史的秦始皇大事件
五一、秦朝滅亡,秦成陽的毀滅
五二、唯“大”尚“多”——秦人的風格和價值觀
伍 漢並天下立都長安
五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末的混亂和漢王朝建立
五四、大成若卻——西漢初期的儒生政治及其實踐
五五、定都長安——關於洛陽還是關中的選址辯論之後
五六、漢長安城簡史
五七、漢初朝政的中心——改建秦宮形成的長樂宮、未央宮
五八、“先宮後城”的城建模式以及“斗城”的形成
五九、漢武帝大興土木——建章宮、上林苑和昆明池
六十、城與郊,街與陌——漢長安城完整的建制與規模
六一、長安市民生活的縮影——漢長安城的閭里、大市和九市
六二、文韜武略——影響西漢歷史的幾個大事件
六三、漢家陵闕及其藝術——漢朝帝陵考古所揭示的文化輝煌
六四、新莽改制——歷史的悖論造成的悲劇
六五、完善的長安城——長安的祭天壇廟與新莽時期增修禮制建築之後
六六、“鑿空”西域——張騫之於絲綢之路開闢的貢獻
六七、大英雄——東漢班氏家族在西域的傳奇事跡
六八、長安城的毀滅——赤眉軍的報復性破壞
陸 五胡交融隋定大興
六九、東漢的建立和貴族政治
七十、流離失所的君王——東漢獻帝西遷長安以及長安城的劫難
七一、承載晉祚,勉為其難一西晉愍帝在長安的苦難歲月
七二、短暫的輝煌——五胡十六國時期定都長安的王朝歷史概述
七三、蕭索兮長安——東漢至北周時期的長安城
七四、隋大興城——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
柒 東方之都盛唐長安
七五、長安城的輝煌——唐都的氣象和坊里布局
七六、長安城的政治樞紐——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三內
七七、東貴西富,南寒北禁一唐代長安城的居民結構分析
七八、“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唐都長安城的設計布局及與漢長安城相比較的城市特徵
七九、唐長安的繁榮一以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為基礎
八十、“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長安的人口和城市管理
八一、長安郊區的園林和山莊別墅——唐代權貴階層與士大夫的家產和私邸
八二、大唐風韻——開放的社會、胡化之風和昌盛的文脈,
八三、因勢利導,巧奪天工——隋唐長安城及園林建築的特色
八四、唐朝長安宮廷的娛樂文化
八五、唐長安城的毀滅和保存至今的遺蹟
八六、漢唐長安東郊的祭祀、習俗和傳統文化活動
八七、漢唐漕運與長安的物資供應
八八、現實中的唐人——社會習俗與生活
八九、麗人行一開放的唐代風氣和長安婦女的審美情趣
九十、唐代的風範—_1尊大包容開放進取的唐人精神
九一、望不盡的繁華,說不出的傷感一唐帝國的興盛及衰亡
九二、金珍銀英——巧奪天工的唐代金銀器
九三、唐墓壁畫——潛藏在古墓中一千多年的國畫真跡
九四、依山為陵——傲視天下的大唐帝王氣勢
九五、文明交往的見證——遣唐使與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九六、考古為證——大唐西市與絲綢之路的繁榮
九七、高山仰止——樓觀台與《道德經》的傳播及道教發源地
九八、佛法東漸——佛教在長安的傳播與翻譯中心的奠定
九九、佛都長安——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和佛教聖地法門寺
一〇〇、包容共存一景教等外來宗教在長安的傳播和發展
捌 西部重鎮西安肇興
一〇一、唐代餘韻,長安情節——唐以後至元朝時期對於長安城的修復
一〇二、斡耳朵——西安j產灞生態區內的一座元代王宮
一〇三、“天下第一藩”——明朝的西安府以及秦王十三陵
一〇四、經略西北的重鎮——陝西作為行政區劃的演變及其歷史定位
一〇五、西安碑林一中國石書的經典寶庫
一〇六、經世致用——北宋橫渠先生的關學及其影響
—〇七、古調獨彈——中國最古老的戲曲秦腔所展示的陝西精神
一〇八、近代的西安革命和現代記憶
主要參考書目
跋:尋找古都的文明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