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由傳奇翰墨編委會編著,是“學生地理叢書”之一。 《絲綢之路》以“絲綢之路”為線索,講述東西方文明古國的歷史和文化。 透過塵封的歷史,一個個煙消雲散的神秘古國曾經的榮耀和光輝向我們逐次地展現……
基本介紹
- 書名:絲綢之路/學生地理叢書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作者:傳奇翰墨編委會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古代,人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產。歐洲人可以買到來自亞洲的絲綢、茶葉和香料,以及來自美洲的黃金;亞洲人也可以買到來自歐洲的琥珀和毛皮……這一切的背後,一條條古老的商貿之路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這些商貿之路中,傳奇翰墨編委會編著的《絲綢之路》向我們訴說著神秘古國的榮耀和光輝。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路有了,不同地域的人們開始從封閉走向開放,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全球一體化”就此開啟。
在這些商貿之路中,傳奇翰墨編委會編著的《絲綢之路》向我們訴說著神秘古國的榮耀和光輝。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路有了,不同地域的人們開始從封閉走向開放,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全球一體化”就此開啟。
編輯推薦
“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它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是沿線各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
——《中國大百科全書》網路版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西方(尤其是羅馬)之間交流物資和思想文化的路線,黃金、白銀和羊毛流向中國,絲綢流向西方。景教和佛教也是由此路線傳入中國的。
——《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
(大秦)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後漢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網路版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西方(尤其是羅馬)之間交流物資和思想文化的路線,黃金、白銀和羊毛流向中國,絲綢流向西方。景教和佛教也是由此路線傳入中國的。
——《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
(大秦)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後漢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長安:絲綢之路從這裡開始
賽里斯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中國:錦繡天堂
長安:世界上的超級都市
張騫:絲綢之路的開通
第二章 西域:神秘消失的古國
第一節 樓蘭國
扼守要津的樓蘭國
樓蘭古城重現人間
樓蘭國的消失之謎
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
第二節 精絕國
絕域中的綠洲
斯坦因邂逅“東方的龐貝城”
不知所蹤的精絕國
第三節 龜茲
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
開放的舞樂之邦
龜茲消亡的傳說
第四節 于闐
絲綢之路上的絹都
佛國於闐的滅亡
昆玉王國
第五節 大月氏
張騫的目的地
月氏人從哪裡來
誰滅了大月氏國
第三章 途徑中西亞:帝國在這裡崛起
第一節 匈奴
絲綢之路上的強者
漢朝挫敗匈奴
匈奴帝國的建立
上帝之鞭
沙隆之戰
匈奴族的命運
第二節 撒馬爾罕
中亞城市中的女皇
多舛的命運
非凡的跛子帖木兒
第三節 蒙古
全線控制絲綢之路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是“人類之王”
成吉思汗後繼者的武功
蒙古帝國推動了文藝復興嗎
第四節 波斯
中國物資文化西傳的中轉站
波斯帝國的建立
大流士一世
希波戰爭
波斯帝國的隕落
新波斯帝國
第五節 巴格達
絲綢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
巴比倫
阿拔斯王朝
蒙古人的洗劫
第四章 抵達地中海:絲綢之路的另一端
第一節 敘利亞
絲綢之路的最西段
阿勒頗
大馬士革
阿勒頗大戰
第二節 君士坦丁堡
絲綢之路的終點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第五章 絲綢之路:穿越時空的紐帶
《馬可·波羅行記》
養蠶機密的泄露
絲綢之路跨國申遺
賽里斯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中國:錦繡天堂
長安:世界上的超級都市
張騫:絲綢之路的開通
第二章 西域:神秘消失的古國
第一節 樓蘭國
扼守要津的樓蘭國
樓蘭古城重現人間
樓蘭國的消失之謎
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
第二節 精絕國
絕域中的綠洲
斯坦因邂逅“東方的龐貝城”
不知所蹤的精絕國
第三節 龜茲
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
開放的舞樂之邦
龜茲消亡的傳說
第四節 于闐
絲綢之路上的絹都
佛國於闐的滅亡
昆玉王國
第五節 大月氏
張騫的目的地
月氏人從哪裡來
誰滅了大月氏國
第三章 途徑中西亞:帝國在這裡崛起
第一節 匈奴
絲綢之路上的強者
漢朝挫敗匈奴
匈奴帝國的建立
上帝之鞭
沙隆之戰
匈奴族的命運
第二節 撒馬爾罕
中亞城市中的女皇
多舛的命運
非凡的跛子帖木兒
第三節 蒙古
全線控制絲綢之路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是“人類之王”
成吉思汗後繼者的武功
蒙古帝國推動了文藝復興嗎
第四節 波斯
中國物資文化西傳的中轉站
波斯帝國的建立
大流士一世
希波戰爭
波斯帝國的隕落
新波斯帝國
第五節 巴格達
絲綢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
巴比倫
阿拔斯王朝
蒙古人的洗劫
第四章 抵達地中海:絲綢之路的另一端
第一節 敘利亞
絲綢之路的最西段
阿勒頗
大馬士革
阿勒頗大戰
第二節 君士坦丁堡
絲綢之路的終點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第五章 絲綢之路:穿越時空的紐帶
《馬可·波羅行記》
養蠶機密的泄露
絲綢之路跨國申遺
文摘
世界古代史上有這么一個故事:公元前53年,羅馬的執政官克拉蘇,魯莽地率領7個軍團殺向東方,途中遭到安息(伊朗)人的抵抗。安息人吼叫著蜂擁而上,將羅馬軍隊層層包圍。天將正午時,安息人突然展開紅艷艷的絲綢軍旗,向羅馬軍隊發起衝鋒。羅馬人以為是什麼新式武器,倉皇潰逃。羅馬人後來獲悉導致他們慘敗的前所未見的絲綢軍旗,並非安息所產,而是一個遙遠的民族創造的,這個民族就叫“賽里斯”即“絲國”。這個“賽里斯”,就是中國。
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所謂的“大移民運動”,其中一支向北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深入整個黑海沿岸。這些古希臘人與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貿易頻繁,斯基泰人除以穀物、羊毛和奴隸交易貨物外,還轉銷來自遙遠東方的貨物。著名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文字寫道:“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這些絲綢很可能就是與斯基泰人交換得來的。希臘人很早就已開始使用絲綢,並稱中國為“賽里斯國”(seres,即產絲之國)。但由於遠隔重洋,路途遙遠,不了解中國的蠶絲生產,他們對神奇的絲綢的來源一無所知。於是,西方人根據中亞民族關於絲綢的離奇神話,憑藉他們的想像,對遙遠的“賽里斯國”和絲綢的來源做出了各種各樣十分荒誕的猜測,從而也產生了對蠶絲的各種誤解。
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人認為,賽里斯人“身體高達6.10米,高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這裡所指的賽里斯人可能是指中亞以東的民族,即現在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也是絲綢貿易的中間商,並不是指中國漢族。
公元1世紀,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提到“賽里斯國”,稱該國“林中產絲,聞名世界。絲生於樹上,取下濕一濕,即可梳理成絲”。可見,當時的歐洲人認為絲是從樹上來的。希臘一位地理學家,則做出了更加離奇的推測:“賽里斯人所用織綢緞之絲,來自一種名為塞兒的小蟲。此蟲的大小約2倍於甲蟲,吐絲時如樹上結網的蜘蛛。蜘蛛八足,該蟲也有八足。賽里斯人於冬夏兩季建房舍蓄養該蟲,並用該蟲所吐細絲纏繞其足。先以稷養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蘆飼養。青蘆為此蟲最愛,蟲因食之過量,多身裂而死,體內即為絲。”這種愛吃青蘆的“大甲蟲”是公元2世紀西方人對蠶的一種想像。
公元380年,希臘作家瑪爾賽林在他的著作中稱:賽里斯人的故鄉生長著大片茂密的森林,他們反覆地向這些樹上噴水,採取一切措施使樹皮變得柔軟,由此得到一些茸毛和混合液體,然後從中梳理出很纖細柔軟的絲線,織成一種網狀物,這就是賽里斯絲綢。
大約在公元6世紀,幾個印度僧人把中國蠶種藏於行路杖中,從中國西部走私到東羅馬,此後,歐洲有了蠶絲業。這時他們才搞清楚“產絲者乃一種蟲也。絲從口中天然吐出,不需人力。蟲以桑葉養之”。公元6世紀之後,“賽里斯”這一稱呼也逐漸消失了。
在古代羅馬,絲質的服裝成為當時貴族們高雅且時髦的裝束。我們今天在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女神像身上,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收藏的酒神狄俄尼素斯的女祭司像身上,可以看到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們穿著的絲質服裝,輕柔飄逸,婀娜動人。中國的絲綢華麗、柔軟而舒適,令羅馬人大為傾倒。據說,在羅馬的一次慶典儀式上,愷撒大帝向羅馬臣民展示了他得到的絲織品,令所有人讚嘆不已。另外還傳說,愷撒穿上絲綢長袍到羅馬劇場觀看錶演,華麗的絲綢讓在場的貴族和貴婦人很艷羨。很快,穿絲綢服裝在羅馬成為一種時尚。但是,時尚慢慢地轉化為一種集體性的狂熱迷戀,一種腐化奢靡的社會風氣。在羅馬市場上,絲綢的價格等同黃金,即一兩黃金只可買一兩重的絲綢。幾乎透明的絲綢服裝,成天在街頭東遊西逛。哲學家塞內加憂心忡忡地寫道:“人們花費巨資,從不知名的國家進口絲綢,而損害了貿易,卻只是為了讓我們的貴婦人在公共場合,能像在她們的房間裡一樣,裸體接待情人。”
巨大的需求迅速消耗著羅馬的黃金儲備,國庫即將空虛。古羅馬科學家、作家普林尼寫文章非難這種透明衣料:婦女愛在社交場合穿上絲質薄衣,以致呈現裸體,敗壞了社會風氣。元老院也發出命令,禁止男人穿絲綢服裝。但這些抗議都無濟於事。羅馬城內開設了專售中國絲絹的市場。4世紀時,一位羅馬史學家甚至宣稱:“過去中國僅貴族才能穿著絲質服裝,現在羅馬各階層人民都普遍穿用,連搬運夫和公差也不例外。”
對絲綢狂熱的偏愛讓羅馬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精美的絲綢是怎樣織成的?它是在哪個地方生產的?他們並不認為安息人會造出如此精美的東西。但除了安息,羅馬人對遙遠的中國幾乎一無所知,幻想和猜測產生了種種神話傳說。由於不知道絲綢的來歷,羅馬人就稱其a為“賽里斯國的紗”。“賽里斯”這個名詞由普林尼根據道聽途說首創,意為“絲國”。他指出,賽里斯人居住在過去由亞歷山大所征服的領地的東部邊緣,在世界盡頭的某個地方,西方任何人都未曾親身抵達過。
P2-5
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所謂的“大移民運動”,其中一支向北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深入整個黑海沿岸。這些古希臘人與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貿易頻繁,斯基泰人除以穀物、羊毛和奴隸交易貨物外,還轉銷來自遙遠東方的貨物。著名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文字寫道:“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這些絲綢很可能就是與斯基泰人交換得來的。希臘人很早就已開始使用絲綢,並稱中國為“賽里斯國”(seres,即產絲之國)。但由於遠隔重洋,路途遙遠,不了解中國的蠶絲生產,他們對神奇的絲綢的來源一無所知。於是,西方人根據中亞民族關於絲綢的離奇神話,憑藉他們的想像,對遙遠的“賽里斯國”和絲綢的來源做出了各種各樣十分荒誕的猜測,從而也產生了對蠶絲的各種誤解。
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人認為,賽里斯人“身體高達6.10米,高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這裡所指的賽里斯人可能是指中亞以東的民族,即現在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也是絲綢貿易的中間商,並不是指中國漢族。
公元1世紀,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提到“賽里斯國”,稱該國“林中產絲,聞名世界。絲生於樹上,取下濕一濕,即可梳理成絲”。可見,當時的歐洲人認為絲是從樹上來的。希臘一位地理學家,則做出了更加離奇的推測:“賽里斯人所用織綢緞之絲,來自一種名為塞兒的小蟲。此蟲的大小約2倍於甲蟲,吐絲時如樹上結網的蜘蛛。蜘蛛八足,該蟲也有八足。賽里斯人於冬夏兩季建房舍蓄養該蟲,並用該蟲所吐細絲纏繞其足。先以稷養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蘆飼養。青蘆為此蟲最愛,蟲因食之過量,多身裂而死,體內即為絲。”這種愛吃青蘆的“大甲蟲”是公元2世紀西方人對蠶的一種想像。
公元380年,希臘作家瑪爾賽林在他的著作中稱:賽里斯人的故鄉生長著大片茂密的森林,他們反覆地向這些樹上噴水,採取一切措施使樹皮變得柔軟,由此得到一些茸毛和混合液體,然後從中梳理出很纖細柔軟的絲線,織成一種網狀物,這就是賽里斯絲綢。
大約在公元6世紀,幾個印度僧人把中國蠶種藏於行路杖中,從中國西部走私到東羅馬,此後,歐洲有了蠶絲業。這時他們才搞清楚“產絲者乃一種蟲也。絲從口中天然吐出,不需人力。蟲以桑葉養之”。公元6世紀之後,“賽里斯”這一稱呼也逐漸消失了。
在古代羅馬,絲質的服裝成為當時貴族們高雅且時髦的裝束。我們今天在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女神像身上,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收藏的酒神狄俄尼素斯的女祭司像身上,可以看到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們穿著的絲質服裝,輕柔飄逸,婀娜動人。中國的絲綢華麗、柔軟而舒適,令羅馬人大為傾倒。據說,在羅馬的一次慶典儀式上,愷撒大帝向羅馬臣民展示了他得到的絲織品,令所有人讚嘆不已。另外還傳說,愷撒穿上絲綢長袍到羅馬劇場觀看錶演,華麗的絲綢讓在場的貴族和貴婦人很艷羨。很快,穿絲綢服裝在羅馬成為一種時尚。但是,時尚慢慢地轉化為一種集體性的狂熱迷戀,一種腐化奢靡的社會風氣。在羅馬市場上,絲綢的價格等同黃金,即一兩黃金只可買一兩重的絲綢。幾乎透明的絲綢服裝,成天在街頭東遊西逛。哲學家塞內加憂心忡忡地寫道:“人們花費巨資,從不知名的國家進口絲綢,而損害了貿易,卻只是為了讓我們的貴婦人在公共場合,能像在她們的房間裡一樣,裸體接待情人。”
巨大的需求迅速消耗著羅馬的黃金儲備,國庫即將空虛。古羅馬科學家、作家普林尼寫文章非難這種透明衣料:婦女愛在社交場合穿上絲質薄衣,以致呈現裸體,敗壞了社會風氣。元老院也發出命令,禁止男人穿絲綢服裝。但這些抗議都無濟於事。羅馬城內開設了專售中國絲絹的市場。4世紀時,一位羅馬史學家甚至宣稱:“過去中國僅貴族才能穿著絲質服裝,現在羅馬各階層人民都普遍穿用,連搬運夫和公差也不例外。”
對絲綢狂熱的偏愛讓羅馬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精美的絲綢是怎樣織成的?它是在哪個地方生產的?他們並不認為安息人會造出如此精美的東西。但除了安息,羅馬人對遙遠的中國幾乎一無所知,幻想和猜測產生了種種神話傳說。由於不知道絲綢的來歷,羅馬人就稱其a為“賽里斯國的紗”。“賽里斯”這個名詞由普林尼根據道聽途說首創,意為“絲國”。他指出,賽里斯人居住在過去由亞歷山大所征服的領地的東部邊緣,在世界盡頭的某個地方,西方任何人都未曾親身抵達過。
P2-5
序言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部人類文明史實際等同於一部人類交往史。人類文明的初期,由於海洋、山川的阻隔、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等,人們都各自獨立地生活著。隨著不同地區的人們交往的加強,特別是彼此間貿易的展開,人類才開始從蒙昧走向文明,從分散走向整體。
由於羅馬人對產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琥珀的痴迷,歐洲各地區間的文明得以碰撞和發展;由於歐洲人對來自中國的絲綢的熱愛,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找到了最好的紐帶;由於歐洲人對來自東方的香料的競逐和對其他大洲黃金的瘋狂追求,世界地理大發現由此得以開啟,人類最終開始走到一起,整個世界從此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由於羅馬人對產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琥珀的痴迷,歐洲各地區間的文明得以碰撞和發展;由於歐洲人對來自中國的絲綢的熱愛,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找到了最好的紐帶;由於歐洲人對來自東方的香料的競逐和對其他大洲黃金的瘋狂追求,世界地理大發現由此得以開啟,人類最終開始走到一起,整個世界從此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