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絲瓜灰霉病病原為灰葡萄孢(學名:
Botrytis cinerea Pers.),屬
半知菌亞門真菌。孢子梗數根叢生,具隔,褐色,頂端呈1、2次分枝。分枝頂端稍膨大,呈棒頭狀,其上密生小柄,並著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長短與著生部位有關。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胞,近無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
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發病潛育期5 -10天。該病原除為害絲瓜外,還可為害番茄、茄子、菜豆、辣椒、韭菜、洋蔥、菜豆、萵苣等作物。
為害症狀
絲瓜灰霉病主要危害絲瓜的葉片,也可為害花、瓜條、莖,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
幼苗期染病,初為莖、葉上產生水浸狀褪綠斑,隨著病斑擴大,長出灰色霉層,造成幼苗枯死。
花染病,一般先從殘留的雌花花瓣開始發病,初為水浸狀腐爛,後密生灰色或淡褐色的霉層,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最後花瓣枯萎脫落。
瓜條染病,隨著花瓣染病的繼續發展,病菌逐步向幼果侵入,一般先從蒂部開始,初為水浸狀,然後軟化,表面密生灰色霉層,最後病瓜呈黃褐色,腐爛或脫落。
葉片染病,大部分病葉是由落下的病花引起,形成灰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大病斑,病健部分界明顯,病部表面灰白色,具同心輪紋,密生灰色霉層,乾燥時病部易破裂穿孔。
莖部發病,多集中在節部,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霉,最後病斑可環繞節部一圈,其上部葉片和莖呈萎蔫狀。南瓜、西葫蘆一般先在謝花後的花蒂部位出現病斑,引起幼瓜腐爛,密生灰霉。
侵染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菌絲體或菌核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反濺、農事操作及病健部間的接觸等,傳播蔓延至寄主植物上,從傷口、薄壁組織侵入;殘花是最適合的侵入部位,引起初次侵染,並在受害的部位產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流行規律
絲瓜灰霉病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2-31℃;最適宜的發病環境,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持續90%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開花結果期。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絲瓜灰霉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7月,年內以春季發生重。年度間春季多雨、高濕、光照不足,或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棚架低矮、通風透光差、肥水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