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根

絲瓜根

絲瓜根,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和粵絲瓜Luffa  acutangula (L.)Roxb.的根。遍及全國。具有活血通絡,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偏頭痛,腰痛,痹證,乳腺炎,鼻炎,鼻竇炎,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絲瓜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 :絲瓜屬
  • :絲瓜、粵絲瓜
  • 分布區域:遍及全國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煎湯:3-9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效

活血通絡,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偏頭痛,腰痛,痹證,乳腺炎,鼻炎,鼻竇炎,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

相關配伍

1、治腰痛不止:絲瓜根燒存性,為末。每溫酒服二錢。(《綱目》引《衛生雜興》)
2、治鼻炎:絲瓜根500g,黃梔子250g。共研細粉。每服9g,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喉風腫痛:絲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飲之。(《綱目》引《海上名方》)
4、治諸瘡久潰:絲瓜老根,熬水掃之,大涼即愈。(《綱目》引《包會應驗方》)
5、治腸風下血,痔漏脫肛:絲瓜根(經霜者)陰乾,每服三錢,用真菜油一點入罐底,水煎服。(《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鮮品30-60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1、絲瓜: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棱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葉柄粗糙,長10-12cm,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為10-12cm,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較長,長8-12cm,洗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綠色,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長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於總狀花序的頂端,花序梗粗壯,長12-14cm,花梗長2cm;花萼筒鐘形,被短柔毛;花冠黃色,幅狀,開後直徑5-9cm,裂片5,長圓形,長0.8-1.3cm,寬0.4-0.7cm,裡面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突起的脈,雄蕊5,稀3,花絲6-8mm,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cm;花被與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cm,直徑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成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有網狀纖維,由先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2、粵絲瓜:其形態基本與絲瓜相同,但其莖有明顯的稜角,卷鬚下部也具棱;雄花的雄蕊為3,1枚1室,2枚2室;子房有稜角,棍棒形而無毛茸,果實外面具有8-10條縱向的棱;種子無狹翼邊緣,但基部2淺裂。

生長環境

1、絲瓜: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2、粵絲瓜:我國廣東、廣西有栽培,北部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