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果斑病

絲瓜果斑病,主要為害果實。果實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4~8毫米,褐色至深褐色,沒有邊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瓜果斑病
  • 拉丁學名:Phoma subvelata Sacc
  •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和發病,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發生多時常相互融合,形成大塊病班,後在病部生許多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態特徵

Phoma subvelata Sacc.稱亞膜莖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聚生,突破表皮,球形或扁球形,器壁膜質暗褐色,大小144~220微米;器孢子圓柱狀,個別矩圓形,單胞,無色透明,正直或稍彎,有2個油球,大小6~8×2~2.5微米。

傳播和發病

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蔓延,經傷口或皮孔侵入,引致果斑病。生產上遇有水肥條件差,管理不好,生長衰弱易染病。

防治方法

(1)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生長期一般不要追施速效氮肥,苗期及時鬆土、鋤草,促進根系發育,甩蔓後及時壓蔓、盤蔓。
(2)澆水宜少不宜多,雨後及時排水。
(3)與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注意選擇高燥地塊或採用高畦栽培,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發現病瓜及時摘除,集中深埋。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5~1:240倍式波爾多液、隔7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