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史(卷一)》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作者:英 芬納
- 譯者:馬百亮 / 王震
- ISBN:9787561778210
- 頁數:420
- 定價:78.00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牛津大學芬納教授的《統治史》共三卷三十四章,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社會學極有影響的一部巨著。它以各個國家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家社會關係的分析為核心,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歷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
第一卷思考了“宮殿式”、“論壇式”以及兩者相結合的變種等政治類型,述及了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埃及、亞述和波斯、漢朝和羅馬,也解釋了其中的例外,即猶太人的王國、希臘人的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第二卷講述了中世紀的歷史,作者考察了拜占庭帝國和哈里發國家,唐朝與明朝的演變,封建歐洲的特點,共和制在佛羅倫斯和威尼斯之被選擇,代議制的興起以及最後整個歐洲典型的國家建制的誕生。
第三卷里,作者以德川家康的日本開始了帝國、君主國和現代國家的討論,並回顧了清帝國、奧斯曼帝國和莫臥爾帝國的歷史,然後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家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全書最後提出了“通往現代政府之路”的概要觀點。這部巨著精彩的描述和分析帶領讀者走過了一次穿越時空的長途旅行——從古老文明的起源一步步來到躁動不安的現代社會。
作者介紹
芬納(1915-1993)是來自比薩拉比亞的猶太人的後代,作為著名的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別是英國政治學界的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別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
作品目錄
中譯序
前言
概念性序言
1. 反覆出現的主題
2. 政體類型
3. 政體類型概述
4. 決策執行人員
5. 對政府的限制
6. 評價標準
7. 沒有目的論的軌跡:發明和死胡同
第一部分
背景一
1. 至公元前1700年
第一章 蘇美爾城邦
1. 開始
2. 大事記
3. 經濟社會背景
4. 中央權威(公元前2600-2344年)
5. 概要與評價
6. 蘇美爾城邦的消失
第二章 埃及王國到中王國的衰落(公元前1678年)
1. 引言:“當芽兒彎曲……”
2.設定
3.大事記
4.政府與宗教
5.中央權威
6. 管理
7. 評價
背景二
1.薩爾貢時期的世界列國
2.國家間均衡及其崩潰(大約公元前1500-前1200)
第三章 鼎盛時期的埃及政體——新王國
1.引言:新王國
2. 中央權威
3. 新王國的管理
4. 主要部門
5. 雜亂無章的行政風格
6. 新王國時期的評價
7. 新王國的崩潰
第四章 公元前745-612年的亞述帝國
1. 亞述帝國的意義
2. 大事年表
3. 亞述人的基本信仰
4. 中央權威
5. 帝國的管理
6. 對亞述帝國的評價
第五章 公元前1025-587年的猶太王國
1. 聖地之民
2. 從亞伯拉罕到大流散
3. 聖經子民
4. 猶太王權的形成
5. 猶太國和君主制
6. 傳播
第二部分
背景
第一章 波斯帝國
1. 土地和人民
2. 帝國的誕生
3. 歷史年表
4. 王權和貴族
5. 中央和地方政府
6. 波斯帝國的弱點
7. 回顧和展望
第二章:最早的共和國:希臘人
1. 希臘社會的發展
2. 國家和人民
3. 城邦的構成
4. 斯巴達
5. 雅典的民主
第三章 城邦的終結
1. 同盟和聯邦
2. 希臘民主的終結
第四章 羅馬共和國
1. 國家和人民
2. 歷史年表
3. 共和國中期的政體
4. 羅馬公民和羅馬“聯盟”
5. 共和國為什麼會崩潰
6. 評價
第五章 華夏國家的形成
1.大事紀
2. 先秦時期中國的連續性
3. 儒家與法家
4. 秦
第六章 漢帝國
1. 漢朝的建立
2. 政府體系的評述
3. 皇帝
4.宮廷內的政治過程
5.地方行政架構
6.中央政府
7.政府人事
8. 行動中的國家
9.評論
第七章 羅馬帝國:元首制(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
1. 奧古斯都·愷撒和元首制
2. 戴克里先即位(284年)前的羅馬帝國
3. 羅馬帝國的特徵
4. 城邦
5. 行省
6. 皇帝
7.公共服務
8. 結果
9. 安敦寧時代:評價
第八章 晚期羅馬帝國:從戴克里先到狄奧多里克(公元284-526年)
1. 後期羅馬帝國及其終結
2. 皇帝
3. 新的疆域結構
4. 中央行政
5. 專區和禁衛軍長官
6. 中央行政的職能:總結
7. 文官制度
8. 軍隊
9. 軍隊及其表現
10.結論
11.對羅馬貢獻的評估
譯後記
前言
概念性序言
1. 反覆出現的主題
2. 政體類型
3. 政體類型概述
4. 決策執行人員
5. 對政府的限制
6. 評價標準
7. 沒有目的論的軌跡:發明和死胡同
第一部分
背景一
1. 至公元前1700年
第一章 蘇美爾城邦
1. 開始
2. 大事記
3. 經濟社會背景
4. 中央權威(公元前2600-2344年)
5. 概要與評價
6. 蘇美爾城邦的消失
第二章 埃及王國到中王國的衰落(公元前1678年)
1. 引言:“當芽兒彎曲……”
2.設定
3.大事記
4.政府與宗教
5.中央權威
6. 管理
7. 評價
背景二
1.薩爾貢時期的世界列國
2.國家間均衡及其崩潰(大約公元前1500-前1200)
第三章 鼎盛時期的埃及政體——新王國
1.引言:新王國
2. 中央權威
3. 新王國的管理
4. 主要部門
5. 雜亂無章的行政風格
6. 新王國時期的評價
7. 新王國的崩潰
第四章 公元前745-612年的亞述帝國
1. 亞述帝國的意義
2. 大事年表
3. 亞述人的基本信仰
4. 中央權威
5. 帝國的管理
6. 對亞述帝國的評價
第五章 公元前1025-587年的猶太王國
1. 聖地之民
2. 從亞伯拉罕到大流散
3. 聖經子民
4. 猶太王權的形成
5. 猶太國和君主制
6. 傳播
第二部分
背景
第一章 波斯帝國
1. 土地和人民
2. 帝國的誕生
3. 歷史年表
4. 王權和貴族
5. 中央和地方政府
6. 波斯帝國的弱點
7. 回顧和展望
第二章:最早的共和國:希臘人
1. 希臘社會的發展
2. 國家和人民
3. 城邦的構成
4. 斯巴達
5. 雅典的民主
第三章 城邦的終結
1. 同盟和聯邦
2. 希臘民主的終結
第四章 羅馬共和國
1. 國家和人民
2. 歷史年表
3. 共和國中期的政體
4. 羅馬公民和羅馬“聯盟”
5. 共和國為什麼會崩潰
6. 評價
第五章 華夏國家的形成
1.大事紀
2. 先秦時期中國的連續性
3. 儒家與法家
4. 秦
第六章 漢帝國
1. 漢朝的建立
2. 政府體系的評述
3. 皇帝
4.宮廷內的政治過程
5.地方行政架構
6.中央政府
7.政府人事
8. 行動中的國家
9.評論
第七章 羅馬帝國:元首制(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
1. 奧古斯都·愷撒和元首制
2. 戴克里先即位(284年)前的羅馬帝國
3. 羅馬帝國的特徵
4. 城邦
5. 行省
6. 皇帝
7.公共服務
8. 結果
9. 安敦寧時代:評價
第八章 晚期羅馬帝國:從戴克里先到狄奧多里克(公元284-526年)
1. 後期羅馬帝國及其終結
2. 皇帝
3. 新的疆域結構
4. 中央行政
5. 專區和禁衛軍長官
6. 中央行政的職能:總結
7. 文官制度
8. 軍隊
9. 軍隊及其表現
10.結論
11.對羅馬貢獻的評估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