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90後講講馬克思

給90後講講馬克思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是一檔為90後度身定製的音頻黨課,是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阿基米德FM等單位聯手打造的節目,共有19期音頻黨課和兩場線下沙龍。

2018年4月17日,首期音頻黨課《最熟悉的陌生人》開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給90後講講馬克思
  • 性質:音頻黨課
  • 開播:2018年4月17日
  • 期數:19期
節目形式,節目內容,社會影響,

節目形式

每期音頻短短數分鐘,但內容經過精心策劃選擇,配有文字大綱和幽默漫畫,一個個小故事娓娓道來,首尾相連環環相扣,吸引90後不斷“追劇”、欲罷不能。
給90後講講馬克思
該黨課不僅在網上走紅,也線上下“生根”。短短大半個月中,《給90後講講馬克思》已經同時舉辦多場線下活動,請黨史專家和冬粉面對面交流。2018年5月5日晚上,以“90後的擔當”為主題,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曾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王強來到復旦大學,參加《給90後講講馬克思》的線下沙龍活動及網路直播。

節目內容

自古英雄出少年——給90後講講馬克思(二)
十七歲,我們都還正在讀高中。當時的你,是豪情萬丈、慷慨激昂,立志乾出一番大事業;還是默默無聞、埋頭苦讀,安於做一個佛系少年?青年朋友們,當時的你,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安排?
十七歲時的馬克思,還沒有留出後來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一臉大鬍鬚,他還只是特利爾中學裡的一枚小鮮肉。當他們的校長兼德文老師胡果·維滕巴赫讓這些中學生寫一篇討論自己未來理想中的職業的時候,許多同學還並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因而也只是“隨便談談自己的想法”。但是馬克思不一樣,他用一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樣的作文,讓校長讀後驚為天人、大加讚賞。那么,這篇文章體現出馬克思怎樣的擇業觀呢?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理想的職業,特別是即將走上社會的青年。生活在我們前面展示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理想畫卷,吸引著我們認真地思考、判斷、爭論、選擇。青年朋友們,你們想到過么,能夠選擇自己的職業,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幸福啊。其他動物是無法選擇在什麼範圍內活動,選擇自己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類一定要珍視這種幸福,同時也要嚴肅地對待這種權利。馬克思如是說:
“這種選擇是人比其他創造物遠為優越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可能毀滅人的一生、破壞他的一切計畫並使他陷於不幸的行為。因此,認真地權衡這種選擇,無疑是開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願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聽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責任。”
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選擇,首先批評了那種僅僅依據自私自利的個人打算或完全基於物質利益選擇職業的做法。他這樣說的:
“誰要是為名利的惡魔所誘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會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給他的方向撲去。於是,他的社會地位已不由他自己抉擇,而取決於機緣和幻想。”
同時,馬克思又提醒人們不要被虛榮心所欺編,不要“在幻想中把這種職業美化”,而是要從實際出發,冷靜的討論。經過仔細地分析,馬克思提出了自己選擇的標準。我非常願意把下面這段話和大家分享,這是這篇文章的結尾,這是馬克思最終的結論,這段話曾經鼓舞了無數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這是非常有名的一段話,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馬克思這裡的討論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世俗的職業範圍,他實際上講的是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
我們要說,這僅僅是一篇中學作文,當然還不是馬克思的成熟之作,在馬克思的思想寶庫里,也不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們從這篇作文中,可以看到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有了寬廣的胸懷,就樹立了為人類的偉大目的而獻身的遠大理想。《馬克思傳》的作者梅林對此稱讚說:
“馬克思這個人在青年時代就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爭取真理的鬥爭,他表現出如饑似渴的求知慾,無窮無盡的精力,無情的自己批評精神,和那種只要情感迷失方向就壓倒情感的戰鬥精神。”
馬克思不光是提出選擇職業的原則,而且也是按這種原則去選擇自己的職業。後面大家還會看到,中學畢業後,他順利進入大學,根據他的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謀個有名有利的職業毫無問題,但他毅然走上了一條艱苦的革命道路,決心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奮鬥一生。
青年朋友們,當你們了解完馬克思整個的生平和貢獻之後,希望你們回頭再來想一想我們本講所提到的內容。馬克思之所以有非常偉大的功績,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非常偉大的貢獻,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職業的選擇曾經有過“認真地權衡”,年輕時就樹立了為人類謀幸福的遠大理想,並把它作為畢生的使命。
人活著為什麼要有理想?沒有理想行不行?我們知道有句電影台詞是:“人活著沒有理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人活著有了理想,就有了“精氣神”,他所散發出來的“氣場”,是與芸芸眾生區分開來的標誌,這種“天地正氣”使他的人生富有質感、不虛此行。職業是和理想聯繫在一起的,一個人選擇職業總是受理想的支配,而從事某種職業則是實現理想的手段。個人“小我”只有在理想的“大我”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呈現。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來想一想,如果每個人在人生道路的抉擇時只考慮“小我”,那人類的未來,又有誰來考慮呢?
人類歷史很多偉人都是這樣考慮的,他們正是有著遠大的理想,所以才能拋棄個人的利益,以全人類的未來為主要的考慮,為天下謀利益。有太多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等,都為我們作出了表率。
馬克思本人自不待言,我們已經講過了。我們來談幾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吧。我們先來談一談我們的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少年時代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就非常關心國家和世界大事,很少考慮個人的問題,在同學中提倡“三不談”,大家知道是哪“三不談”嗎?——不談金錢,不談家庭瑣事,不談男女問題。畢業後,他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改造中國與世界,走上了艱難的革命的道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個人犧牲。
我們再來談一談大家都很尊重的周總理。周恩來出生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從小不以物質享受為重,當他說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時,大家知道當時他多大碼?僅僅12歲。中學時,周恩來和一些進步青年同學發起組織了“敬業樂群會”這樣一個組織,他在會刊《敬業》上發表了許多戰鬥的詩篇和文章,抒發了他立志改造中國的遠大理想,朋友們,那個時候,他也只不過是一個中學生啊!周恩來一生都貫穿著這樣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支撐青年人不斷前進的最重要的力量,“奮鬥的青年”比“佛系的青年”更可貴。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偉人的歷程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青年時期根據什麼樣的理想選擇職業,對他日後的發展和一生為人類為世界貢獻的大小,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追求的理想不一樣,他對職業的要求也就不一樣,日後的發展和貢獻也就千差萬別。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同時是馬克思說的。
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為人類而獻身的偉大抱負,也看準了實現這一抱負的途徑,奠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自古英雄出少年,道理莫過於此。青年朋友們,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果是,希望大家堅持下去。如果不是,當十七歲已經遠去,我們還有重新選擇的可能么?當然!只要我們想明白,任何時候都不晚。

社會影響

截至2018年5月6日,節目總收聽量累計逾2.7億人次。
沙龍活動現場,90後們、年輕黨員們紛紛提問。“90後除了通過課堂了解學習馬克思主義,還可以通過什麼途徑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嗎?”“90後未來該如何做才能承擔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專家們輕鬆作答,為年輕人解讀如何在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我覺得網路直播的形式特別好,我剛剛一邊聽一邊還參與了直播間評論,看到大家紛紛留言,覺得很有交流的感覺。”來自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大一新生易建旭說,網路直播有關馬克思的黨課特別接地氣,讓年輕人覺得很親切,不再覺得偉人遙不可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