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纓之宴

絕纓之宴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漢·劉向說苑·復恩》

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冠纓,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後三年, 晉與楚戰,有楚將奮死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後遂用作寬厚待人之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絕纓之宴
  • 讀音:jué yīng zhī yàn
  • 解釋:楚莊王寬以待人
  • 出處:《智囊全集》
讀音,解釋,出處,成語典故,相關記載,

讀音

jué yīng zhī yàn

解釋

楚莊王寬以待人,饒恕調戲嬪妃的下臣唐狡,得到唐狡的拚死相報。比喻寬以待人、心胸開闊終能贏得人心。

出處

《智囊全集》
漢·劉向說苑·復恩》

成語典故

原文:
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冠纓,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後三年, 晉與楚戰,有楚將奮死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後遂用作寬厚待人之典。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7年後,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領部下先行開路。這員戰將所到之處拼力死戰,大敗敵軍,直殺到鄭國國都之前。
戰後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宴會上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
古人講:“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其心胸開闊、知人善任不無關係。假如沒有絕纓宴,也許唐狡早就被處死了,楚國伐鄭就不一定能勝,楚莊王的春秋大業也就不一定能夠成就了。

相關記載

楚莊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燭滅。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趣火視之。王曰:“奈何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命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歡。”群臣盡絕纓而火,極歡而罷。及圍鄭之役,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獲首,卻敵,卒得勝。詢之,則夜絕纓者也。(馮夢龍智囊全集》)
有詩云:
暗中牽袂醉中情,玉手如風已絕纓。
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
(東周列國志——明·余邵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