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筆第二季》是由趙斌、吳飛擔任導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推出的六集專題紀錄片。該片於2022年4月4日至11日每周一至周五20:00檔播出。
該片重溫、解讀十四位共產黨員的絕筆,展現一批批革命先烈獻身中國革命、追求崇高信仰的犧牲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絕筆第二季
- 類型:專題紀錄片
- 出品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
- 導演:趙斌、吳飛
- 製片人:王海濤
- 集數:6 集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國家/地區:中國
- 首播時間:2022年4月4日
- 上線時間:20:00檔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幕後製作,主創團隊,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全片分為《覺醒年代》(李大釗、蔡和森)、《青春之歌》(賀瑞麟、吳振鵬)、《紅色戀人》(周文雍、陳鐵軍、譚壽林、錢瑛)、《情深不悔》(何孟雄、繆伯英、許包野、葉雁蘋)、《赤膽忠魂》(趙一曼、呂惠生)、《紅色特工》(冷少農、盧志英)六個篇章,循著理想之光,探尋革命先烈字裡行間的精神力量,映照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分集劇情
第1集 青春之歌
賀瑞麟,曾任共青團南京市委書記,在中共南京市委遭到敵人大破壞時被捕,他入獄後堅持寫日記。1928年,年僅19歲的賀瑞麟英勇就義。吳振鵬,安徽懷寧人,曾任江西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巡視員等職務,是上海工人運動的“四大金剛”之一。1933年,吳振鵬被捕。第二天,吳振鵬壯烈犧牲,年僅27歲。
第2集 覺醒年代
1927年春,奉系軍閥統治的北京,天地間卻充滿肅殺之氣。4月6日,全副武裝的軍警突然包圍了東交民巷,並且把守各個路口不許人員進出,他們衝進蘇聯大使館西院的舊兵營,逮捕了大批革命志士和無辜民眾。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不幸被捕。
第3集
1927年8月,周文雍與陳鐵軍接受組織安排假扮夫妻,為廣州起義作準備。1928年初,因叛徒出賣,周文雍與陳鐵軍同時被敵人逮捕。1928年2月6日,兩人被押往刑場。譚壽林與地下黨員錢瑛結為夫妻,1931年,譚壽林在南京雨花台就義,他們的女兒小糰子也不幸的夭折在莫斯科的保育院,而錢瑛孤身一人默默地守護著這份刻骨銘心的情感。
第4集
上海,初心之地,英雄輩出,1931年1月17日,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瘋狂迫害,時任中共江蘇省委候補委員的何孟雄被捕。何孟雄是中共早期50多名黨員之一,一生經歷坎坷而又充滿傳奇。
第5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為了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中共中央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前往東北,趙一曼主動請纓,奔赴抗日最前線。1935年11月,在與日軍的一次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轉移,腿部負傷,在昏迷中被俘。呂惠生,出生於1902年,大學畢業後他曾加入國民黨。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國民黨實行不抵抗政策,呂惠生憤然退出國民黨。為了革命活動,祖上留下的家業被呂惠生變賣殆盡。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爭取和平,中國共產黨做出讓步,撤出皖中等根據地。呂惠生撤離途中遭國民黨反動當局的盤查,不幸被捕。
繼續看6集
選集
關閉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一代代共產黨人堅守共產主義理想,英勇奮鬥,在人生最後時刻,他們留下一封封飽含深情的絕筆信,講述著中國革命震撼人心、值得永遠銘記的一段往事。
拍攝過程
攝製組沿著14位共產黨員的革命軌跡,遠赴上海、湖南、廣西、江蘇等20個省、市、自治區,前往近30個檔案館、烈士陵園、紀念館,挖掘到許多珍貴歷史影像和檔案資料,還深入烈士故居、家鄉實景拍攝,並採訪了李大釗之孫李宏塔、蔡和森之女蔡轉、呂惠生之子呂其明等多位烈士後人。
主創團隊
總監製 | 李挺 |
監製 | 李欣雁 、吳晟煒 |
製片人 | 王海濤 |
總導演 | 趙斌、吳飛 |
執行導演 | 姜黎 |
責編 | 崔建平、張玉潔 |
製片主任 | 崔狄、張俊山 |
統稿 | 周雲磊、胡實、寇大峰 |
解說 | 蘇揚 |
統籌 | 杜睿文、李艷 |
製片 | 馮曉彤、王莉、田丁 |
校對 | 魏武然 |
新媒體主編 | 陳曦、崔明 |
新媒體推廣 | 梁曉龍、張欣悅 |
參考資料來源
作品評價
紀錄片在影像表達上進行了精心設計。在流暢敘事的基礎上,紀錄片在講述故事背景時引用黑白色調的真實歷史資料鏡頭,轉到烈士故事時採用彩色調的場景再現,以影視劇手法努力還原真實事件,同時進行背景模糊化處理。這樣的視覺呈現既能有效銜接歷史真實和人物故事,也能避免產生違和感。同時,紀錄片適時穿插烈士後人的口述史影像和專家學者的精煉解讀,對烈士的精神核心進行了延展與升華。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重點實景復刻烈士一筆一畫手寫絕筆的場景,將文字內容用三維動畫的形式浮現出來,使力透紙背的書寫更加震撼人心,讓觀眾與有血有肉的革命先烈在情感共鳴中貼得更加緊密。(《解放軍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