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知此事要躬行

絕知此事要躬行

《絕知此事要躬行》是一部文學作品。該作品是七言體載,其作者是陸游,文章創作於南宋時代。

紙上得來的東西感受總不是很深刻。要真正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往往來自與生活實踐中自身的真實體驗。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碰過壁,吃過苦頭,走過彎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運用在教育小孩方面教育不通的地方,只有放手讓小孩自己去闖,讓小孩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在吃苦受累中摸索成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冬夜讀書示子聿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七言
  • 作者:陸游
出處,注釋,詩意,蘊含的哲理,全詩賞析,

出處

(南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

示:訓示、指示。
子聿(yù ):陸游的小兒子。
學問:指讀書學習,有學問的意思。
遺:保留
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餘力、竭盡全力。
少壯:青年時代。
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
始:才。
紙:書本。
終:畢竟。
覺:感覺,覺得。
淺:膚淺,淺薄。
絕:完全 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行:實踐。
躬行:親自實踐。

詩意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學問總是不遺餘力的,即使這樣,也是從年輕開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斷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自己親身的實踐。

蘊含的哲理

特彆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裡”,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的,即使這樣,也是從年輕開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bó)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依靠親身的實踐。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全詩賞析

這是陸游的一首教子詩,作於寧宗莊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詩人就知識的獲取,從兩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氣力,一是“要躬行”。詩中表達的思想不僅是冬夜讀書的體會,更是詩人勤奮學習的經驗總結。
詩的前兩句,從古人的經驗談起,其中“無遺力”三個字,概括了古人做學問用功程度;詩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學問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也強調了“少壯功夫”的重要。告誡兒子在年輕時抓緊大好時光努力學習,莫讓年華付水流,只有重視了“少壯功夫”,將來才會有所成就。
詩的後兩句則是從書本知識與實踐的關係著筆,強調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一定要經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要躬行”至少有這樣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在學習過程中的動腦、動手、動嘴就是學生的一種“躬行”。我們現在不是提倡“啟發式”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嗎?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討論、練習,就是學生的一種實踐活動。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沒有學生的“躬行”參與,就幾乎無法進行,即使古人學習內容以文史為主,學習過程也有一個“躬行”問題,學了文章詩篇要背誦,是一種“躬行”,不是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古訓嗎?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轉合,還要自己練筆寫作,否則,先生講得再多再妙,學生的文章還是做不好的。二是獲取知識後還要“躬行”。這個“躬行”就是社會實踐,要通過社會實踐去檢驗已學的知識,要通過社會實踐把書本知識化為己有,為己所用,還要通過社會實踐去鞏固、深化已學的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