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自我(費希特的哲學概念)

絕對自我(費希特的哲學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絕對自我 由費希特提出。絕對自我不是經驗的自我,也不是先驗的自我,而是所有自我意識中的先驗要素。這種自我意識提供了所有認識的先驗根據,是一切知識和經驗實在性的根據和先驗的源泉,也是認識論和知識學中的最高根據和出發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絕對自我
  • 所屬學科:哲學
  • 提出者費希特
定義,提出背景,意義,

定義

絕對自我,不是經驗的自我,也不是先驗的自我,而是所有自我意識中的先驗要素。這種自我意識提供了所有認識的先驗根據,是一切知識和經驗實在性的根據和先驗的源泉,也就是認識論和知識學中的最高根據和出發點。

提出背景

費希特不贊同康德對於物自體存在問題的論述,他認為這種將表象與物自體分離開來的體系將不可避免地導向一種懷疑主義。在他看來,一個嚴密的哲學體系應該是像笛卡爾那樣,從一個最高的明確無誤的不證自明的第一原理出發,按照其內在的必然性,以嚴明的邏輯推理出來的系統。經過休謨提出的問題,物到理智之間的過渡存在一個邏輯上無法逾越的鴻溝,所以他同意康德的意見,也就是只有唯心主義才是可能的。但他認為我們應該拋棄物自體這個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絕對自我的概念

意義

這裡他將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融為一體,並給予了自我一種相當高的地位,賦予了自我創造性行動的可能。他勇敢地將認識問題歸之於理智直觀,徹底取消了物自體,是一種絕妙的靈感。(費希特學生叔本華評論)
費希特“絕對自我”的真理觀:費希特是通過主客體關係,特別是通過絕對主體來探索真理的。他把真理看作一個系統,是理智直觀把認識自我和本體自我聯繫起來,從而克服了康德真理觀中的二元論。通過本原行動展現出絕對自我“正、反、合”的辯證運動。絕對自我的運動作為真理的發展是一個螺旋式的圓圈運動,使之真理成為系統。這種思想對黑格爾真理觀的形成與發展是很有影響的。費希特和康德一樣,認為在認識領域認識到的真理只是相對真理,絕對自我的發展,使絕對真理在實踐領域導致“至善”。由此,他繼承康德的思想把真理的追求和實現,由認識領域推到道德領域,特別是到價值領域中來。這種思想對當代真理觀的研究是頗具意義和影響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