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大衛·R·艾里斯
- 編劇:埃里克·布雷斯;傑弗里·雷迪克
- 主演:鮑比·坎波,珊特爾·范聖滕,尼克·扎諾,海雷·韋伯,麥凱爾泰·威廉遜,克里絲塔·艾倫
- 製片人:克雷格·佩里
- 出品公司:新線電影公司
- 中文名:死神來了4
- 外文名:The Final Destination
- 其它譯名:絕命終結站4(台);死神4來了:死亡之旅3D(港);死神來了:死亡之旅3D
- 出品時間:2009年
-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娛樂公司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4300萬美元
- 拍攝地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阿拉巴馬州莫比爾、賓夕法尼亞州斯普林菲爾德購物中心、佛羅里達州奧蘭多
- 拍攝日期:2008年3月3日 - 2008年5月31日
- 類型:劇情,驚悚,恐怖
- 片長:82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8月28日
- 票房:1.86億美元
- 分級:R(美國);IIB、III(香港)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1144884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主創公司,上映日期,票房信息,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在極速賽車的賽場上,少年尼克(鮑比·坎波飾)突然預見到了不遠的未來將會發生的一起慘絕人寰的賽車連環撞,在他的極力干預下,總算是拯救了少數幾個比較幸運的人。在千鈞一髮之際僥倖逃生的眾人,感覺自己欺騙了死神,決定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可是,對他們來說,不幸才剛剛開始。“死神”是不可能放過任何一個到了死期的獵物的,即使躲過了賽車的極限碰撞和擠壓,這些人仍然將會以同樣或類似的方式感受到“死神”的恐怖。眼看著倖存者們在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故中一一死去,尼克努力想搶在死神之前找出最後的自救之道。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尼克·歐班儂 | 鮑比·坎波 | 趙路(東影) 曹啟謙(粵語) | 大學生 |
洛莉·米利根 | 珊特爾·范聖滕 | 李敏妍(東影) 柚子蜜(粵語) | 尼克的女朋友 |
亨特·韋諾斯基 | 尼克·扎諾 | 曹真(東影) 周良鴻(粵語) | 尼克好友 |
珍妮特·康寧漢 | 海莉·韋伯 | 詹佳(東影) 張頌欣(粵語) | 洛莉好友,亨特前女友 |
喬治·藍特 | 麥凱爾泰·威廉遜 | 孟祥龍(東影) 陳卓智(粵語) | 賽車場警衛 |
莎曼珊·蘭恩 | 克里絲塔·艾倫 | 黃雷(東影) 陸惠玲(粵語) | 賽車比賽的觀眾,做頭髮的女人 |
安迪·裘澤 | 安德魯·費斯凱拉 | 樊俊航(東影) 陳欣(粵語) | 賽車比賽的觀眾,修車廠工人 |
卡特·丹尼爾斯 | 賈斯汀·韋爾伯恩 | 拜躍(東影) 馮錦堂(粵語) | 賽車比賽的觀眾 |
娜迪雅 | 史蒂芬妮·霍諾兒 | 黃瑩瑩(粵語) | 賽車比賽的觀眾,修車工人的女友 |
卡特妻子 | 拉拉·格賴斯 | ---- | 賽車比賽的觀眾 |
強納森·葛洛夫 | 傑克森·沃克 | 關令翹(粵語) | 賽車比賽觀眾,醫院養病患者 |
愛德華 | 菲爾·奧斯汀 | ---- | 做頭髮的女人的丈夫 |
孩子1 | William Aguillard | ---- | 做頭髮女人的兒子 |
孩子2 | Brendan Aguillard | ---- | 做頭髮女人的兒子 |
新聞播音員 | Juan Kincaid | ---- | ---- |
女主持人 | Monique Detraz | ---- | ---- |
Greensman | Chris Fry | ---- | ---- |
Cheyenne | Tina Parker | ---- | 理髮店接待員 |
迪迪 | Cecile Monteyne | ---- | 理髮女徒 |
足療師 | Stacey Dizon | ---- | ---- |
格蘭特經理 | Dane Rhodes | ---- | ---- |
Girl on Top | Gabrielle Chapin | ---- | ---- |
哈羅德·X·伊萬斯 | Harold Evans | ---- | 無家可歸的人 |
Water Gun Brat | Camille E. III Bourgeois | ---- | ---- |
高爾夫球手 | Curtis E. Akin | ---- | ---- |
主持人 | Eric Paulsen | ---- | ---- |
蘇比先生 | Belford Carver | ---- | ---- |
Chinese Orderly | Dennis Nguyen | ---- | ---- |
護士 | Jedda Jones | ---- | ---- |
玩具直升機操作員 | Joseph T. Ridolfo | ---- | ---- |
玩具車操作員 | Chris Langlois | ---- | ---- |
電影院經理 | Trey Burvant | ---- | ---- |
亞瑟 | Larry E. Lundy Jr. | ---- | ---- |
腳手架工 | Courtney James | ---- | ---- |
鄉村俱樂部的顧客 | Brett Beoubay | ---- | ---- |
viper passenger | Brett Beoubay | ---- | ---- |
Clear Rivers | 艾麗·拉特 | ---- | ---- |
賽車迷 | Elizabeth Tranchant | ---- | ---- |
Movie Patron | Dewayne Bateman | ---- | ---- |
Kid with Bolt | Jenna Craig | ---- | ---- |
賽車場上的辣妹 | Rolexis Delaney | ---- | ---- |
賽車迷 | Lauren Denham | ---- | ---- |
在賽車場哀悼的人 | Joanna Doherty | ---- | ---- |
賽車迷 | Ashley-Rebekah Faulkner | ---- | ---- |
購物中心的顧客 | Emily D. Haley | ---- | ---- |
賽車迷 | Marc A. Hess | ---- | ---- |
Mourner | Marc A. Hess | ---- | ---- |
喝咖啡的女孩 | Amanda Japp | ---- | ---- |
鄉村俱樂部會員 | Judy Kern;Laurie Lee; | ---- | ---- |
游泳池俱樂部成員 | Judy Kern;Laurie Lee; | ---- | ---- |
購物者 | Cynthia LeBlanc;Elton LeBlanc; | ---- | ---- |
Theatre Victim | Jake Moran | ---- | ---- |
辣妹 | Rebecca Newman | ---- | ---- |
建築工人 | Jeremy Palko | ---- | ---- |
購物中心的顧客 | Tony Pallo | ---- | ---- |
購物中心的顧客 | Lyssa Prine | ---- | ---- |
帶面具的男孩的母親 | Yalonda Lisa Reeves | ---- | ---- |
Race Track Fan | Scott Schlueter | ---- | ---- |
偵探 | Logan Douglas Smith | ---- | ---- |
購物中心的顧客 | Terry Lee Smith | ---- | ---- |
拿著蘋果的人 | Corey Stewart | ---- | ---- |
戴面具的男孩 | Preston Strother | ---- | ---- |
電影院觀眾 | Colleen Trusler | ---- | ---- |
咖啡店顧客 | Andy Ussach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配音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錄音 | 布景師 |
---|---|---|---|---|---|---|---|---|---|---|---|---|---|---|
Tawny Ellis Walter Hamada Sheila Hanahan 克雷格·佩里 沃倫·齊德 | 大衛·R·艾里斯 | Jeffrey J. Dashnaw Michael Finn James Giovannetti Jr. Meaghan F. McLaughlin Eric A. Pot James Roque | 埃里克·布雷斯 傑弗里·雷迪克 | Glen MacPherson | 布萊恩·泰勒 伊莎貝爾-維納斯 | Mark Stevens | Lindsey Hayes Kroeger David Rapaport | Isabel Venus | Jaymes Hinkle | Scott Plauche | Claire Breaux | Michel Barrière Mat Beck Thierry Delattre Sebastien Dostie Jean-Pierre Flayeux Brian Harding | Isabel Venus | Raymond Pumilia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演員:鮑比·坎波和三位好友趁假期時間來到賽車場觀看賽事,但無意之間成為“預知者”,從關於死亡的預知中看出好友們的死亡方式的線索,帶領一部分人逃脫而避免了他們的死亡。他和他的好友們在千鈞一髮之際僥倖逃生,決定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但同樣造成死神來糾纏他們。
- 洛莉·米利根演員:珊特爾·范聖滕尼克的女友,在賽車場上,由於尼克的預測到了賽場將會發生意外事故,她得以僥倖逃生。本以為能騙過死神,好好活下去,豈料不久後,在電影院中又險些死於非命,而她的不幸才剛剛開始。
- 亨特·韋諾斯基演員:尼克·扎諾尼克的好友,在尼克的預測中他應被鋼筋刺穿而死,尼克的預測幫他躲過一劫,但是不久之後,他卻在游泳時被抽水口吸住了肛門,在內臟破裂的痛苦中死去。
- 珍妮特·康寧漢演員:海莉·韋伯洛莉和尼克的好朋友,和他們一起上高中。她非常敏感,是亨特的前女友。觀看賽車比賽前曾提出要看電影。在事故發生前隨尼克一行人走出了賽車場。
- 喬治·藍特演員:麥凱爾泰·威廉遜賽車場保全,多年前因酒駕而造成妻女身亡,此後便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於是協助尼克抗爭死神。在帶尼克等人出賽車場時,目睹了事故的發生而僥倖逃生。
- 莎曼珊·蘭恩演員:克里絲塔·艾倫一位育有兩個孩子的母親,事故發生當天她在與她的家人一起觀看賽車比賽,一家人因尼克干涉而全部倖存,隨後目睹了事故的發生。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 編號 | 曲名 | 時長 |
---|---|---|---|
1 | The Final Destination | 02:56 | |
2 | The Raceway | 03:08 | |
3 | Memorial | 02:46 | |
4 | Nailed | 03:21 | |
5 | Nick's Google Theory | 01:30 | |
6 | Revelations | 02:29 | |
7 | Raceway Trespass | 01:39 | |
8 | Stay Away From Water | 02:37 | |
9 | Flame On | 01:46 | |
10 | Moment of Joy | 01:17 | |
11 | Signs and Signals | 02:51 | |
12 | George Is Next | 01:12 | |
13 | Car Washicide | 03:05 | |
14 | Newspaper Clues | 01:59 | |
15 | Premonition | 01:51 | |
16 | The Salon | 03:54 | |
17 | Questioning | 01:03 | |
18 | Death of a Cowboy | 02:10 | |
19 | Gearhead | 01:57 | |
20 | Sushi For Everyone | 02:53 | |
21 | The Movie Theater | 03:02 | |
22 | You Can't Dodge Fate | 01:28 | |
23 | The Final Destination Suite | 13:28 |
幕後花絮
- 導演大衛·R·艾里斯是一個愛狗如命的人,所以他在影片中堅持讓裡面所有的狗角色都幸免於難。
- 該片用了至少一百個臨時演員,並且演員們都化著各種恐怖的造型。
- 該片中出現了11個死亡場景,是《死神來了》系列中最多的一次。
- 該片一共有三個結局。除了公映版的結局以外,DVD版還附加另外兩個未採用的結局。
獲獎記錄
年度 | 名稱 | 獎項名 | 獲獎情況 |
---|---|---|---|
2010 | 金牛座世界特技獎 | 最佳失火特技 | 提名 |
Fangoria電鋸獎 | 最差電影獎 | ||
2010 | ASCAP影視音樂大獎 | 最高票房電影獎 | 獲獎 |
2011 |
幕後製作
在新線公司找到大衛·R·艾里斯前,曾啟用過另一位電影導演與曾執導過《死神來了》和《死神來了3》的導演——黃毅瑜,最後才啟用了《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的副導演,有動作片拍攝經驗的《死神來了2》導演——大衛·R·艾里斯。
2008年3月初,影片在紐奧良法國區進行拍攝作業,且在5月底殺青。影片中主要的賽車場景在位於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城內的莫比爾國際賽車場(Mobile International Speedway)取景。影片拍攝所使用的是和詹姆斯·卡梅隆的3D太空冒險電影《阿凡達》相同的Fusion F23 3D高清攝像機系統。影片使用的都是實景和真人拍攝,有的部分甚至採用了景深拍攝。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
---|---|
FlipZide Pictures | 新線電影公司 |
Practical Pictures | Parallel Zide |
公司名 | 國家/地區 | 時間 | 發行方式 |
---|---|---|---|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 | 美國 | 2009年 | 影院 |
Distribution Company | 阿根廷 | ||
GAGA Communications | 日本 | ||
Village Films | 希臘 | ||
華納兄弟公司 | 加拿大 | ||
華納兄弟公司 | 新加坡 | ||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 馬來西亞 | 音像製品 | |
Bazuca Films | 智利 | ||
Eagle Pictures | 義大利 | ||
台灣龍祥娛樂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台灣 | ||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 法國 | ||
Nu Metro Productions | 南非 | ||
PlayArte Filmes | 巴西 | ||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 斯堪的納維亞 | ||
華納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 西歐/德國 | ||
華納兄弟公司 | 荷蘭 |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瑞士 | ||
Cinestar | 菲律賓 | 影院 | |
Columbia TriStar Warner Filmes de | 葡萄牙 | ||
華納兄弟公司 | 比利時 |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德國 | 2010年 | DVD/Blu-ray DVD |
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 Ltd. | 英國 | 2009年 | 影院 |
Entertainment in Video | DVD)/Blu-ray DVD |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荷蘭 | 2010年 | DVD)/Blu-ray DVD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加拿大 | DVD | |
新線家庭影業 | DVD/Blu-ray DVD | ||
Garsu Pasaulio Irasai | 立陶宛 | 2009年 | 影院 |
Film1 | 荷蘭 | 2010年 | TV(限制級) |
FS Film | 芬蘭 | 2009年/2010年 | 影院/Blu-ray DVD |
InterComFilm | 羅馬尼亞 | 2009年 | 影院 |
特效公司 | Hybride Technologies(visual effects) (as Hybride) CafeFX(visual effects) Amalgamated Pixels(visual effects) Zoic Studios(visual effects) Entity FX(ending sequence) The Third Floor(previsualization: ending sequence) PIC Agency(visions) (as PIC) J.E.M. F/X(special effects) |
其他公司 | Allan Padelford Camera Cars(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Escalade with Moto Arm) 424(re-recorded at) Cameron/Pace Designs(Fusion camera system) Canada Film Capital(tax incentive consulting services)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car)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cranes)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dollies) Collegiate Images(footage) Composite Effects(specialty props)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music performed by) (as The Czech Philharmonic) Entertainment Clearances(rights and clearances) Entity FX(visual effects) Event Rental(locations equipment rentals) Event Rental(props) Exchange Communications(IT/communications) (uncredited) FotoKem(digital intermediate) Hollywood Trucks(entertainment transportation) Lightnin' Production Rentals(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PACE(on-set post-production) PACE(specialty high-definition cameras) PIC Agency(main titles) (as PIC) Panavision Remote Systems(Supertechno crane provided by) Panavision Remote Systems(remote cranes and heads) Paskal Lighting(lighting equipment) Pivotal Post(Avid HD Editing Equipment Provided By) Rockbottom Rentals(nextel cell phone rentals) Rockbottom Rentals(walkie rentals) Scarlet Letters(end titles) Set Technologies(video assist equipment) Soundelux(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Soundelux(sound editorial services) The New Orleans Film Commission(film commission) Varèse Sarabande(soundtrack)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瑞士 | 2009年8月26日(法語區) | 羅馬尼亞 | 2009年9月11日 |
法國 | 2009年8月26日 | 中國台灣 | 2009年9月11日 |
新加坡 | 2009年8月27日 | 比利時 | 2009年9月16日 |
加拿大 | 2009年8月28日 | 埃及 | 2009年9月16日 |
英國 | 2009年8月28日 | 阿根廷 | 2009年9月17日 |
愛爾蘭 | 2009年8月28日 | 中國香港 | 2009年9月17日 |
土耳其 | 2009年8月28日 | 秘魯 | 2009年9月17日 |
美國 | 2009年8月28日 | 愛沙尼亞 | 2009年9月18日 |
荷蘭 | 2009年9月2日(阿姆斯特丹)(首映) | 巴拿馬 | 2009年9月25日 |
菲律賓 | 2009年9月2日 | 瑞典 | 2009年9月25日 |
奧地利 | 2009年9月3日 | 韓國 | 2009年10月1日 |
瑞士 | 2009年9月3日(德語區) | 科威特 | 2009年10月1日 |
德國 | 2009年9月3日 | 敘利亞 | 2009年10月1日 |
馬來西亞 | 2009年9月3日 | 墨西哥 | 2009年10月9日 |
荷蘭 | 2009年9月3日 | 亞美尼亞 | 2009年10月15日 |
保加利亞 | 2009年9月4日 | 澳大利亞 | 2009年10月15日 |
印度 | 2009年9月4日(孟買) | 捷克共和國 | 2009年10月15日 |
立陶宛 | 2009年9月4日 | 紐西蘭 | 2009年10月15日 |
波蘭 | 2009年9月4日 | 斯洛伐克 | 2009年10月15日 |
阿根廷 | 2009年9月6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 | 日本 | 2009年10月17日 |
俄羅斯 | 2009年9月9日 | 芬蘭 | 2009年10月23日 |
希臘 | 2009年9月10日 | 西班牙 | 2009年10月30日 |
匈牙利 | 2009年9月10日 | 委內瑞拉 | 2009年11月27日(2D) |
以色列 | 2009年9月10日 | 委內瑞拉 | 2009年12月4日(3D) |
哈薩克斯坦 | 2009年9月10日 | 德國 | 2010年1月22日(DVD) |
葡萄牙 | 2009年9月10日 | 巴西 | 2010年2月5日 |
烏克蘭 | 2009年9月10日 | 法國 | 2010年2月9日(DVD) |
哥倫比亞 | 2009年9月11日 | 義大利 | 2010年5月21日 |
冰島 | 2009年9月11日 |
票房信息
票房 | 時間 | 金額 | 備註 |
---|---|---|---|
北美票房 | 2009年8月28日 | 1090萬美元 | 最終票房66,477,700美元 |
2009年8月29日 - 30日 | 2833.5萬美元 | ||
2009年8月28日 - 2009年9月4日 | 3870萬美元(淨收入) | ||
2009年8月31日 - 2009年9月6日 | 1245萬美元 (單日票房357.5萬美元) | ||
2009年8月28日 - 2009年9月7日 | 4756萬美元 | ||
2009年9月7日- 2009年9月13日 | 5826萬美元 (周末票房550萬美元) | ||
台灣票房 | 2009年9月11日 - 2009年10月25日 | 1.2億新台幣 | 無 |
香港票房 | 2009年9月17日 | 115萬港幣 | 累計票房9,690,134港幣 |
2009年9月21日 - 2009年9月27日 | 3,755,349港幣 | ||
日本票房 | 2009年10月17日 | 約五千萬日元 | 無 |
2009年10月17日 - 18日 | 0.5億日元 | ||
國際票房 | 影片最終票房186,167,139美元 |
影片評價
該片“只是迎合‘調皮、吵鬧的頑童或年輕人’的噱頭片”。影片集中於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而一味“死得人多”,劇情的俗套與重複成為了詬病的主要因素,3D的製作效果則給影片挽回了一些面子。(新浪娛樂影評人石琪評)
該片是個拆解屍體的狂歡節,噱頭是四處亂飛的肢體的荒唐的死法這回變成3D的了。故事和人物都被拋到了一邊,因為整部電影只有死亡場景。(好萊塢報導者評)
不幸的是,除了3D,導演也提供不了別的什麼。角色不充實,幽默像棒球棍一樣無聊,故事沒有經過精心處理,不過是作為讓觀眾從一個壯觀場面轉到下一個壯觀場面的手段。(紐奧良時報評)
該片有不錯的幽默感,動作場面很好地利用了3D技術,它的成功之處是用一個特別脆弱的藉口串在一起一連串血腥的殺戮。但人物是缺乏深度的。(洛杉磯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