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黑變病

結直腸黑變病(MC)是指結直腸固有膜內巨噬細胞含有脂褐素樣物質的一種黏膜色素沉著性病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結、直腸黑變病的發病率升高。該病國內報導較少。結直腸黑變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仍不甚清楚,該病患者可出現電解質紊亂,而且該病患者中大腸癌和大腸腺瘤性息肉的發生率高,少數患者還可出現假性腸狹窄,而誤行剖腹手術。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外科,肛腸科
  • 常見發病部位:結、直腸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
  • 常見症狀:腹脹,便秘,排便困難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結、直腸黑變病的病因至今仍不甚清楚,但其發病率近年來有增高趨勢,可能與生活水平提高、脂肪、蛋白質攝入增加,纖維素攝入減少,便秘病人增多,以及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結腸傳送功能減慢而致排糞困難,大量濫用瀉劑有關。尤其有蒽類瀉劑是引起黑變病的主要原因。

臨床表現

結、直腸黑變病患者多有腹脹,便秘及排糞困難,少數患者有腹部隱痛及食慾欠佳。以往黑變病侵犯了腸壁神經叢,使黏膜內神經叢產生退行性改變有關,並認為與電解質紊亂亦有一定的關係。

檢查

1.血常規
一般均正常。少數患者主要出現低鈉、低鉀、低鈣等表現。
2.內鏡檢查
見大腸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根據色素沉著的深淺分為Ⅲ度:①Ⅰ度 呈淺黑褐色,類似豹皮,淋巴濾泡上可見不對稱的乳白色斑點,黏膜血管紋理隱約可見。病變多侵犯直腸或盲腸,或在結腸的某一段腸黏膜上,受累結腸腸段的範圍多較少,有色素沉著的腸黏膜與無色素沉著的腸黏膜的分界線多不不禁。②Ⅱ度 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間有線條狀的乳白色黏膜,多見於左半結腸或某一段結腸黏膜上,黏膜血管多不易看到。有色素沉著的腸黏膜與無色素沉著的腸黏膜的分界線比較清楚。③Ⅲ度 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間有細小乳白色線條狀或斑點狀黏膜,黏膜血管紋理看不見,此種表現多見於全結腸型。病變不侵犯迴腸黏膜,而回盲瓣黏膜多不受累。直腸齒狀線以下的肛管皮膚無色素沉著。一般認為結直腸黑變病大腸黏膜的色素沉著以盲腸多見。

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及內窺鏡檢查,見腸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以及內窺鏡下活檢病變黏膜行病理檢查,見黏膜固有層內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胞漿內含有色素顆粒的巨噬細胞,即可確定診斷。

鑑別診斷

1.脂肪瀉
本病應與脂肪瀉患者的“棕色腸道綜合徵”鑑別,脂肪瀉患者是腸道平滑肌細胞核周圍的色素沉著,呈棕褐色,腸黏膜固有層內無色素沉著。
2.充血性結腸炎及腸黏膜下片狀出血
結直腸黑變病患者還應與充血性結腸炎及腸黏膜下片狀出血鑑別,後兩種病變多較局限,並且病變黏膜呈紫紅色。

併發症

1.腸梗阻。
2.消化不良。
3.電解質代謝紊亂。

治療

已有報導因直腸前突及直腸內套疊長期服用瀉藥引起的結、直腸黑變病患者,行直腸前突修補及內套疊固定術後,排便正常,停服瀉藥1年後複查,黑變病消失。但對無服用瀉藥的結、直腸黑變中患者的治療方法尚須結合病史、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特點來進一步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