絇

絇,是一個生僻漢字,11畫(其中部外5畫),讀音為qú,意思是:1.古時鞋上的裝飾物。2.用布麻絲縷搓成繩索。3.網罟的別稱。4.古代量詞,絲五兩為一絇。5.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絇
  • 拼音:qú
  • 部首
  • 字碼:基本區 U+7D47
  • 五筆:xqkg
  • 倉頡:vfpr
  • 鄭碼:zrj
  • 注音:ㄑㄩˊ
  • 總筆畫:11
現代釋義,古籍解釋,

現代釋義

1.古時鞋上的裝飾物。
禮記·檀弓上》:繩屨無絇。
2.用布麻絲縷搓成繩索。
唐·皇甫湜諭業》:淺辟庸種無嘉苗,頹絇疏織無良帛。
3.網罟的別稱。
4.古代量詞,絲五兩為一絇。
王安石促織》中有這樣的詩句:“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意思是說:秋季,無情的蟋蟀向貧家鳴叫不已,催促他們趕快勞動,可不成想窮苦人家連一綹絲也沒有,拿什麼去織呢?
5.姓。如宋代有絇紡。

古籍解釋

《廣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正韻》權俱切,𠀤音劬。《說文》纑繩絇也。《玉篇》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注》舄屨有絇有繶有純者,飾也。《儀禮·士冠禮》靑絇繶純。《注》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爾雅·釋器》絇謂之救。《注》救絲以為絇。或曰亦罥名。《疏》絇,屨頭飾。亦罥罟之別名也。
《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𠀤音屨。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