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變遷中的意識形態整合研究

組織變遷中的意識形態整合研究

《組織變遷中的意識形態整合研究》是吳海琳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8月。

該書關注意識形態主體的具體化,從意識形態的階級分析走向組織論分析,關注意識形態的文化認知功能,從而超越意識形態關乎真假與關乎利益的哲學和政治學判斷,在制度變遷場景下,對組織意識形態的分化與整合實踐進行歷時的動態考察,並結合具體案例進行社會學分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組織變遷中的意識形態整合研究
  • 作者:吳海琳
  • 首版時間:2011年8月
  • 字數:250千字
  • 類別:社會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導言,對該研究的問題緣起、核心概念、研究架構和研究意義予以簡要說明。第二章通過梳理意識形態概念和理論的發展歷程,澄清意識形態是一個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發生流變的概念,意識形態的功能與價值在不同學科視角下被予以不同的定位。第三章梳理了西方社會學視角下的意識研究。第四章集中探討和分析在意識形態的現代轉向和社會生活的組織化的共同作用下,組織意識形態整合成為時代命題被突顯出來這一社會事實。第五章對中國組織制度變遷場景下組織意識形態的分化過程展開動態過程分析。最後一章以個案方式對組織意識形態整合實踐進行了實證研究。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問題的緣起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意識形態的理論流變與社會學的視角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 核心概念:組織、制度與意識形態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案例的選取
第五節 研究意義
第一節 意識形態概念的形成和理論演變
一、特拉西與觀念學——意識形態概念的產生
二、拿破崙對意識形態的貶義性闡述——從科學到空想
三、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兩種不同的維度
四、馬克思主義者對意識形態分析的擴展
五、從意識形態到知識社會學
六、意識形態的終結與無法終結的意識形態
第二節 學科分化與意識形態觀的分化與整合——“標準”的宣戰與融合
一、政治學與意識形態的“鬥爭”史
二、經濟學以“效率”為意識形態立法
三、學科分化下社會學的重新整合
第三節 社會學的研究範式與意識形態概念的界定
一、社會學的研究範式
二、社會學視角下的意識形態概念界定
第四節 我國的意識形態研究現狀
小結
第三章 西方社會學視角下的意識形態研究及其啟示——從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到建構主義
第四章 意識形態的現代轉向與組織論視角
第一節 作為社會事實的意識形態——從實證主義到結構主義
一、涂爾幹的意識形態研究——實證主義的典範
二、馬克思與帕森斯——結構主義範式的延續與發展
第二節 作為價值理性的意識形態——從人文主義到解構主義
一、韋伯的意識形態研究——人文主義的開啟
二、解構主義的迷狂與意識形態的另類存在
第三節 作為文化與認知圖式的意識形態——從知識社會學到建構主義
一、知識社會學視角下現實的社會建構
二、轉向生活世界的意識形態研究——建構主義的實踐論
小結
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現代轉向
一、意識形態觀的現代轉向——從革命論、批判論、終結論到建構論
二、意識形態功能的現代轉向——從政治維護導向、經濟促進導向到文化建構導向
三、意識形態主體的動態演化——從抽象到具體
四、當代文化影視化與意識形態傳播手段和表現形式的感性化
第二節 社會生活的組織化與意識形態研究的組織論視角
一、從階級性到組織性——意識形態研究的組織論視角
二、效率與合法性——組織的雙重追求
三、知識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組織意義建構
第三節 組織意識形態的建構性與嵌入性
一、組織意識形態的建構性——組織的意義框定
二、組織意識形態的“嵌入性”:文化、制度與心理
小結
第五章 制度變遷下的組織意識形態分化
第六章 組織意識形態整合實踐——三個案例分析
第一節 國有企業的原生性與代表性
第二節 計畫經濟的組織意識形態:國企同構的政治本位意識形態
一、組織意識形態與國家意識形態的關係
二、國有企業與國家的特殊關係
三、組織間關係的單一與封閉
第三節 市場經濟時代的組織意識形態:國企分離的自主建構
一、國家意識形態的變遷:組織賴以生存的制度文化環境的改變
二、企業同國家關係的巨變
三、組織間關係的多元化
四、從外部學習到內部治理的制度創新
小結
第一節 組織意識形態整合路徑
第二節 內部整合為主——部落式組織的意識形態整合
一、生命安全保障意識形態的形成
二、組織意識形態的傳播、制度化與內化——感性文化儀式與標記體系
三、組織意識形態整合下的認知與認同
第三節 外部適應為主——協變式組織的意識形態整合
一、樹立健康市場意識的組織意識形態整合
二、市場意識的傳播與內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多元傳播媒介
三、制度化機構設定與自主學習機制
第四節 層級式文化建設——集團公司組織的意識形態整合
一、組織意識形態的具象化
二、組織意識形態系統化——兼容內外的五大文化建設
三、企業文化傳播網路建設——高覆蓋與高投人
小結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期,意識形態的主體、作用機制及其表達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社會生活日益組織化的形勢下,意識形態的組織論分析可能成為意識形態階級分析視角的有益補充;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全球文化交流中,意識形態的文化認知功能較之政治甄別功能日益發揮基礎性作用;現代文化的多媒體化使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也呈現出更多感性化和互動性的特徵,這些都為意識形態理論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基於此,《組織變遷中的意識形態整合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表明價值理性是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意識形態的文化整合功能較之經濟功能和政治功能更具基礎性作用。經濟功能與政治功能的發揮均要依賴於文化整合功能發揮的有效性。只有作為價值理性的意識形態得到廣泛認同和傳播,成為人們廣為接受並藉以認識和評價外部世界的意義模板,意識形態才能發揮改變人們偏好和行為選擇的作用,節約交易成本和實現政治動員的工具屬性功能也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關注意識形態的文化與認知面向成為該書的一個特點。此外,結合現代生活的組織化和意識形態主體、功能及表達方式的現代轉向,研究指出從意識形態的階級分析轉向意識形態組織論分析的可能性,並結合中國國有企業組織變遷過程對組織意識形態的分化與整合展開具體的經驗考察。
該書研究揭示組織意識形態在國企這種特殊而又典型的組織形式中的重要意義,並在制度變遷背景下,對國有企業組織意識形態的演變和功能發揮展開真實經驗研究。由於中國單位組織發生了劇烈的歷史變遷,組織意識形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從企業單位組織的抽離,使得層級的、縱向的階級意識形態逐漸減弱,企業組織擁有了相對自主的意識形態建構空間。組織意識形態通過制度化和符碼化手段將組織想像植入組織成員心理,塑造他們對組織和自我角色定位的想像與理解。組織意識形態整合對於維護組織團結至關重要,它並非是一種虛假意識,而是使組織秩序得以再生產的意義支撐,是組織共同體得以被感知和想像的中介。因此,組織意識形態整合不能單純的被理解為是組織控制的政治過程,更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文化過程。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組織變遷中的意識形態整合研究》
2011年8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978-7-206-08055-5

作者簡介

吳海琳,女,漢族,1978年4月出生,吉林長春人,1997年至2004年先後在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獲得法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組織社會學與文化社會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